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80年,是怎样一种刻度?是弹指一挥,还是弥久漫长?或许,这样问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忽略了在时间中穿行的主体。那么,就让我们把视线锁定在一支光荣的队伍上吧。<br> 这是一支中国人民的军队。8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她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始终向着太阳的方向前进。从南昌城里的第一声枪响,到长征路上的英歌绝唱;从平型关隘的第一次大捷,到钟山脚下的雄师渡江;从鸭绿江畔的第一步跨越,到蓝盔部队的维和出征;从西域大漠中蘑菇云的第一次升腾,到广袤天宇间“神州”五号的惊世飞翔……,如果我们试图细致而微地展开她80年跌宕壮阔,激越澎湃的历史,那一定会发现,穿越时空的回顾与解读,将会远长于她成长壮大的历程。而要想在一本书中,完成对这支光荣之旅的全景式描述,那绝对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件浪漫却不可及的任务。而我们,正在这支军队中行进着的当代军人,在她即将迎来80岁华诞之时,又难以抑制内心那种真诚而执着的冲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欣赏她,热爱她,崇拜她。<br> 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些最能展示这支光荣之旅辉煌成就的瞬间,选择了她成长过程中150个标志性的足印。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在跟随一个个“第一”重读历史的时候,能够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一种成长的力量,生发出一种由衷的赞叹——为那曾经微弱的“星星之火”终成救亡图存的燎原烈焰;为那红色军旗上镰刀斧头的正义呐喊炼就威武之师的傲骨忠魂。<br> 而今,我们虽然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但是,血与火的考验离我们并不遥远。政治多极化没有冲淡霸权主义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也没有带来地球村的普遍繁荣,我国的周边环境中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日益深化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我们清醒地知道,当代中国军人的双肩上,担负怎样的神圣使命。我们希望,每一个光辉的“第一”,都能成为一座雄伟而傲岸的地标,穿越时光的长河,矗立在每一位当代中国军人的内心深处,以她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自强不息,奋勇向前,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道路。<br> 我们更相信,在未来之路上,这支光荣之旅必将继续创造更多彩、更灿烂、更壮丽、更卓越的辉煌!<br>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及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1945年,朱德同志曾赋诗一首,赞颂南昌起义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起义南昌党有军,年经廿八告功成。殖民主义驱除尽,封建残余也肃清。”<br>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br>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中共中央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武汉国民党当局所属第2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随后,中央发现汪精卫在极力拉拢张发奎,于是又明确指示九江的同志,如果张发奎跟汪精卫走,我方就与他脱离关系。<br> 7月20日,在九江的中共中央委员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与叶挺、聂荣臻一起分析形势,认为张发奎已靠不住,必须实行脱离关系的原则,联合贺龙第20军在南昌起义,打出“左派国民党”的旗帜,自成局面,坚持革命。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个计划,并派周恩来到部队组织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直接领导这次起义。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第ll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5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都,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ll、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叶、贺部队也先后到达。当天,以周恩来为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最有名的旅馆“江西大旅社”正式成立。在这座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五层高灰色老式建筑里,时任20军军长的贺龙被任命为起义军代总指挥,叶挺为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那时,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当周恩来将起义的决定告诉他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坚决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此后不久,贺龙即在起义军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br> 由于共产国际代表和张国焘的阻挠,起义时间一推再推,从原定的7月28日一直推到8月1日凌晨4时。7月31日,贺龙、叶挺共同签署作战命令。起义军口令为“河山统一”,识别标志为“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手巾”、“在马灯和手电筒上贴红十字”。31日晚,又发生一个紧急情况。由于一名副营长投敌告密,前委当即决定起义时间提前至8月1日凌晨2时。是时,枪声惊醒了夜幕下的南昌城。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2万起义部队按照预定部署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攻击。起义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攻其不备,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3千余人,占领了南昌城,而起义军损失极小。接着,组织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番号,原第4军第25师并入第11军,第20军开始组建第3师,另设第9军番号(后建立约1个营的部队)。贺龙代理第2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升任第11军军长并代理前敌总指挥,朱德任第9军副军长,刘伯承任革命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中共党员聂荣臻、廖乾吾、朱克靖分别任3个军党代表。后来,从这支起义时约2.3万人、只有数百人留下名字的队伍中,走出了共和国6位元帅、4位大将。<br> 南昌起义胜利后,国民党部队迅速从四面八方开来。前敌委员会决定立即撤离南昌,按原计划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6天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0月初,起义军在潮汕地区遭到强敌围攻,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之后,起义军一部分撤至海陆丰,与彭湃领导的农军会合;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与当地农民自卫军结合,坚持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经过艰苦转战,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这一历史性的会师奠定了中国武装革命的基础,抚育了第一支真正代表人民的军队——工农红军,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的斗争。<br>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br> 相关链接<br> 第一个“八一”建军节。1933年6月底,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随后,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就如何搞好第一个建军节作出了一系列决定。苏区中央局宣传部还特别统一拟定颁布了16条宣传标语和31条口号,出台了《“八一”纪念宣传大纲》。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