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稿是一部有关宪政问题的文集。作者通过对宪政基本理论、公民宪政意识、宪法序言等问题的研究,对宪法学的走向做一定的设想。该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走向平衡的宪政》是作者上述思考的继续。《走向平衡的宪政》收入作者近年发表的论文共10篇,这些论文在收入《走向平衡的宪政》时都有修改。这些修改主要体现在:更正了原文中的一些错误;更新了原文中的一些注释、参考文献等资料。另外,出于版面等原因在发表时有删节的,现将原文纳入《走向平衡的宪政》。《走向平衡的宪政》涉及三方面内容:(1)关于“宪政平衡性”。《宪政平衡论纲》一文探讨了宪政平衡理论的学理根据、研究范式及核心范畴。《走向平衡的宪政理论——对中国宪法学的一个初步检视》一文分析了宪政平衡理论的两个基本假定即“人性的不完善”和“冲突恒常”,探讨了这些假定对宪政制度建构的意义;对宪政平衡理论的研究方法作了探讨,提出在宪法学的研究中要持守事实与价值相分离并以事实为中心和重视研究的内在视角的观点:《宪政平衡理论的古代渊源——古希腊平衡政体思想引论》一文从历史源流的角度考察了作为宪政平衡理论渊源的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的思想中平衡政体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公民不服从的宪政意义及其中国语境》一文对作为一种重要的平衡力量和平衡方式的“公民不服从”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公民不服从”的宪政意义及其西方性,提出当下的中国不宜采行“公民不服从”的主张。《公民的历史变迁》一文分析了作为与国家权力相抗衡的一方宪政主体——公民——的历史演变过程,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公民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成员由从属于国家权力到获得独立人格并与国家权力相对抗的发展历程。《中国宪政建设的困顿与前景》一文原标题为《中国五十年宪政建设的困顿和前景》,收入《走向平衡的宪政》时改为现在的标题,主要是运用宪政平衡理论分析了我国宪政建设的得失及未来的发展方向。(2)关于我国宪法。《我国宪法序言研究》一文对我国宪法的序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围绕宪法序言的若干争论做了迄今最为全面的剖析。《我国宪法修改原则论析》一文对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宪法修改原则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宪法修改所应遵循的普遍原则。《“母法”观念释读——宪法与法律关系新解》一文分析了“母法”观念在我国的起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宪法与法律关系的新原则,即“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的原则。(3)关于宪法哲学。《宪法学的走向:从宪法科学到宪法哲学》一文将宪法学分为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大研究领域,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主张一种二元论的研究方法,即在宪法学的两个研究领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一种宽泛的意义上说,上述宪政、宪法、宪法哲学三个方面都可以归属于宪政研究的范畴。而且,我还进一步认为,宪政平衡理论是一种具有实践指向的理论,其目标是要建立实证意义上的平衡宪政体制。宪法是平衡宪政体制的规范记录,而宪法哲学则需对平衡宪政体制做出哲学的解释。由此,我在《走向平衡的宪政》中把对宪法和宪法哲学的探讨悉归于宪政平衡理论。职是之故,《走向平衡的宪政》名之为:《走向平衡的宪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