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构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30322
  • 作      者:
    黄传新[等]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代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崭新领域。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把意识形态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加以专题研究,却是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
内容介绍
    《构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时代背景,对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国际比较、基本内涵、目标任务、主要原则、具体路径等进行全面论证,归纳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揭示了意识形态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联,探讨了适应和谐社会构建要求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路径,并对中外国家或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及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  实践呼唤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无非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革命转变的质变状态,一种是和平发展的量变状态。而无论是革命转变时期还是和平发展时期,都需要用相应的意识形态来统一思想和凝聚人心。在革命转变时期,为了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必须提倡斗争精神、斗争哲学和斗争型意识形态;而在和平发展时期,为了巩固和发展新的社会制度,则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和谐哲学和和谐型意识形态。我国近代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前,是一个危机、战争与革命时期。为了推翻“三座大山”,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无疑必须提倡斗争精神、斗争哲学和斗争型意识形态。但在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仍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斗争哲学和斗争型意识形态,因而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进而制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纲领。
    ……
展开
目录
绪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呼唤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
一、实践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斗争型意识形态与和谐型意识形态
三、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呼唤意识形态的转型与创新
第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二、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三、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
一、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
二、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四、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渊源
一、传统社会和谐文化及其对当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三、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历次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发展轨迹与建设经验

第四章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依据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基础与理性选择

第五章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国际比较
一、发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构建及其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
二、苏联在社会变革中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历史警示

第六章 意识形态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关联与互动
一、理论支撑: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完善与社会和谐理念的确立
二、利益整合:意识形态社会整合功能拓展与和谐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
三、价值导向:意识形态合法性认同与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
四、秩序保障:意识形态调控功能创新与社会和谐秩序的维系

第七章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理论建设层面上意识形态学理权威的积极建构
二、思想教育层面上意识形态渗透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文化建设层面上意识形态引领功能的不断完善
四、舆论宣传层面上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不断加强
五、社会心理层面上意识形态调控功能的切实更新
六、制度创新层面上意识形态先导作用的充分凸显

第九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
一、主流意识形态要在为和谐社会构筑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向中不断巩固和创新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效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结束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一、充分认识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指针
三、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不断推进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