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22758
  • 作      者:
    张素芝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素芝,女,汉族,1956年2月出生,河南省商丘市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78年商丘师范学院毕业并参加工作,1984年河南大学政治系毕业。为河南省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和学会科技拔尖人才,辽宁省党的建设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商丘市跨世纪优秀社科青年学术骨干,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质课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著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史》、《新时期党的建设概论》、《邓小平的领导方法》、《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原理》、《政策学》、《新时期党的建设文库》等20多部图书,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中国中文、中国人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哲学规划项目一项,即《提高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主持完成省社科哲学规划办和省社联课题6项,获省级奖10多项,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一等奖,获2006-2007年度“全国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党的历史发展体系为主线,客观地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详细地论述了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史实,以及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分七章,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革命的大转变时期,形势极其错综复杂。一方面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这是当时形势的主流;一方面党和人民面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成立,博得全世界人民的欢呼,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和承认。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国际支持。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且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企图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在军事上实行包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不能在同美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国内,人民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势力早已土崩瓦解,全国大陆解放指日可待。但是,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在溃逃时遗留下来大批残余力量,同当地恶霸势力相结合,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他们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妄图卷土重来。有3亿多农民的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尚未进行。同时,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国民党政府遗留给新中国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1949年同历史上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减少约48%。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特别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这时,投机资本家趁国家财政经济困难和城市物资供应严重不足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更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和整个财政经济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遏制恶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恢复起来,使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站住脚跟,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严峻考验。
    国内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破烂不堪的经济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首先以主要力量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时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开展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队伍,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不仅是指在全新的任务面前要排除万难学会全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指在进入繁华城市,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能不能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的捧场所腐蚀。这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警告,也是党的许多朋友所十分关切的。
    总之,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是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站得住脚,中国共产党能否管好国家,这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仍然是一个疑问,要由实践来作回答。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一)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三)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四)党领导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内社会变革
(五)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开始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其他各条战线的建设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论十大关系》等文章的发表
(二)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四)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的曲折
二、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一)党的八届九中全会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三)七千人大会
(四)国民经济及政治关系的调整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继续探索和调整
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二)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和
十年建设成就

第三章 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二)动乱局面的形成
(三)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左”倾错误努力的受挫
(一)贯彻“左”倾方针的“斗、批、改”和整党建党
(二)林彪集团夺权阴谋的败露
(三)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四)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四人帮组阁阴谋的失败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四、“文化大革命”后的思考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推进现代化建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