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乌托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069761
  • 作      者:
    (英)莫尔(More)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莫尔,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政治家。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乌托邦》这部巨著是莫尔1516年出使荷兰期间用拉丁文撰写成的。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乌有之乡”。
    在书中,莫尔借一位海外游人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来谈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由于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人们很喜欢海外奇谈式的著述,莫尔正是选择这样的手法,既避开了专制统治者的猜疑,又投世人所好,使得自己的著作能够经世不衰。
    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莫尔一方面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位,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另一方面,他又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著作中,他为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劳苦民众慷慨陈词,大声疾呼。他指出了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而当时大多数人文主义者主要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在利益上和人民大众取得更大程度的一致。不可否认,莫尔超越了那个时代。
    《乌托邦》全书分为两部分。莫尔在第一部分中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当局以严苛的刑罚对待下层群众,盗窃犯被处死的比比皆是,“有时候竟会有二十多人被同时送上绞刑架”,严酷的刑罚使得原本小偷小摸的人最终成为危险的大盗,给无辜的平民带来了灭顶之灾;贪婪的贵族和乡绅通过发动“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来增加他们的利润,把千千万万的人逼人悲惨绝望的境地。莫尔写道:“你们的羊,曾经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而现在却变得那么贪婪、那么凶蛮,甚至于开始吃人。” 他对那些圈地者深为痛恨,将他们斥为“寄生虫”。他写道:“那些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用一条栅栏把成千上万亩土地圈起来……很多佃农被迫流离失所,漂泊不定。” 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面描述,莫尔将自己对人类美好国家制度的憧憬投射在他所假想的乌托邦岛上。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在政治方面,乌托邦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即除奴隶之外的全体乌托邦人当家做主。乌托邦有一套完备的官员制度,共和国的高级行政官员必须从博学多才的学者中挑选。只有由深明事理的哲学家和学者担任政府官员,才能把粗野、不文明的人民引到那种迄今优越于几乎所有凡人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社会中。乌托邦社会由自由公民和奴隶构成。乌托邦不存在律师,人人都能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民主权利。在乌托邦人看来,任何公正的法律,都是简单而又明了的,越简单明了的法律就越能为广大人民所学习和掌握,而一个人人懂得法制和人人掌握法律的社会必定是安宁幸福的。
    在经济方面,乌托邦实行财产公有,农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乌托邦人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都是按计划调节的。他们在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讲求经济效益。在乌托邦没有货币,不存在商品流通。莫尔认为,货币是万恶之源——“金钱被取消了,和金钱相关的欺骗、盗窃、抢劫、骚乱、叛乱、暗杀、变节、放毒等罪行也就不会发生了… …一旦金钱废除,贫穷也就马上减少以至消失了。”人们视金钱如粪土,那些披金戴银、满身珠光宝气的人在乌托邦人的眼中,不过是些丑角罢了。
    在科学文化方面,乌托邦人注重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将人们心智的发展作为目标。城市居民轮流被派往农村去学习农业,这样可以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生活。在乌托邦,不论男女,都必须经常阅读,而且要作为终生的习惯保持下来。乌托邦人注重科学文化的发展,在音乐、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哲学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另外,他们还很注重学习外来文化。
    在社会生活方面,乌托邦人过着健康向上的生活,相互间平等、互助、融洽、友爱。大家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这并不排除个人单独从市场买回食品,但很少有人会这样做。家庭伦理在乌托邦人观念中意义重大,每个家庭限制在16口人以内,并由父亲管理。妻子服侍丈夫,子女侍奉父母,年轻人侍奉年长者。在乌托邦,不允许一夫多妻,也不允许离婚,除非有通奸或难以忍受的反常现象发生,可以由国家解除婚约,并允许受害者另行婚配。但犯有罪行的人是永远不允许再婚的。有时已婚夫妇感到不太情投意合,如果他们互相同意离婚,可以各自另寻伴侣婚配,但这要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因为他们认为准许任意离婚可能使已婚者失去信心。在乌托邦,女性与男性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并对促进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宗教方面,乌托邦人可以自由地宣扬自己的宗教。那里历来就有一项古老的制度:任何人不能由于自己的信仰而受到责罚。但在所有乌托邦人的心目中,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密特拉。这个神是威力无边、奥妙无穷,是永恒的。人们称他为父,并把万物的起源、生长、发育、演化等,都归之于他。乌托邦人尽管信仰不一,却在这点上相一致。
    在对外关系方面,乌托邦人很重视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交往。他们信奉和平友好,他们认为通过战争获得的荣誉是极不光彩的。但在必要的时候也不会回避战争。乌托邦人在固定时间参加军训,以备战时之需。但是,他们绝不轻易发动战争。他们出战仅仅是为了保护本国领土,或驱逐侵入友邦的敌人,或出于怜悯某个受压迫的民族,而用武力把他们从暴君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是人类的同情心所激起的行为。
    此外,莫尔还对乌托邦的人口、教育、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婚嫁习俗、语言文字、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城 市 在这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你很难想象竟然存在着54座城市,并 且每一座都是那么雄伟壮丽。虽然各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居民不同, 但有着共同的语言、传统、风俗和法律。这也从某方面证明了他们悠久的 历史。各个城市之间虽然也存在差异,却不存在冲突和争执。事实上,每 个城市的布局相差不大,甚至只要地势条件允许,这些城市的外观也几乎 没有什么差别。或许乌托邦人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考虑。城市之间的距离 都不太远,最近的相隔不到24英里,最远的也不超过一天的脚程。各个城 市之间往来方便,交流联系也很频繁。每年每个城市都会有3名老年公民到 亚马乌罗提集会,具体商讨关系到全岛利益的大事。每个城市所选派的长 者都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在岛上多年的生活使他们对这片土地非常熟 悉,同时也对它充满了感情。正因如此,在每年的会议上,他们会畅所欲 言、各抒己见,真正地为这个岛国的明天仔细规划。他们代表着所在城市 的全体公民来表达对自己国家的设想。没有任何隐瞒,也没有任何忌讳, 他们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地为民族的未来无私地奉献所有。 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54座城市中偏偏选中亚马乌罗提作为集 会的场所?是不是因为它比其他城市富裕,或是人口众多,或是有什么特殊 的历史背景?事实上,乌托邦人考虑问题从不带任何偏见,之所以选择亚马 乌罗提,仅仅因为它位于全国的中心,它的地理位置方便各界代表的到来 。在这里集会,所有的代表都可以减少旅途的劳顿。也正是因为方便的地 理位置,亚马乌罗提被看成是主要的城市,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乌托邦的首 都。 不得不承认,乌托邦的城市布局堪称完美,每个城市所管辖的地域都 分配得很适宜,这对各个城市自由平等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任何一座 城市都有留待未来发展规划的土地。城市四周每一个方向至少有12英里区 域,甚至有些地方还会更宽些。城市问没有流血,也没有战争,因为从未 有哪座城市想通过牺牲来扩张自己的土地——乌托邦人一直都认为自己只 是土地的耕种者,而不是占有者。土地在他们看来不是要争抢的对象,他 们更宁愿一辈子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种,享受一份悠然自得的快乐 ,而不是为了土地而丧失本属于大家的幸福。 为了保证城市人口的密度,从而合理地利用城市现有的资源,乌托邦 对每家每户的人口都有严格的规定:每家成年人不得少于10名,也不得多 于16名。这样的数目正好可以保证每个家庭拥有充足的劳动力。每个城市 必须有6000个这样的家庭,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的发展(郊区 则除外)。未成年的儿童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规定不 近人情,但它并不难遵守。如果有的家庭人口超过了规定的数目,而另一 家刚好人口不足,那么这两家就可以互补。这也没有什么不适当的,因为 在乌托邦,所有的居民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如果整个城市的人口超过 了预期的数目,并且每家每户的人口已经不能再增加了,为了保证城市的 发展,凡有超出限制的成年人就要迁移出来,帮助充实其他人口不足的城 市。各个城市之间人口资源互相补充,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长远发展。 假如全岛人口的增长超出了规定的数量,他们就会用这样的方法解决 :在每一个城市登记一定的公民,然后按照乌托邦法律,在邻近的大陆开 辟新的土地,在无人的荒地上建立新的居住地,让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 机。如果当地人愿意前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也会非常欢迎,并与之联 合起来共同建设这个新的家园。实行联合后,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融 成一体,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吸收共同的生活方式及风俗,这样的 融合让双方都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经过共同的努力,荒芜之地有了蓬勃的 生机,清冷的土地变得繁华热闹。乌托邦人就是通过这种明智的方法,使 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乌托邦人不仅解决了自己岛国的问题,而且还帮助了其他国家的发展 。当然,对不遵守乌托邦法律的当地人,乌托邦人也不会宽容对待,他们 会将那些人从自己圈定的土地上驱逐出去,防止给自己国家的居民和社会 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些人如果反抗,乌托邦便会采取武力手段。乌托邦人 最看重的是土地,如果某个民族听任自己的土地荒废,从不去利用,又不 让其他需要这片土地的民族使用,那么,乌托邦人就会以这个正当的理由 ,发动战争。虽然他们爱好和平,厌恶战争,但当有些问题无法用和平的 手段解决时,不得不承认,武力和战争也是可以尝试的手段。 假如还有另一种情况,比如乌托邦城市因为很多不可预知的灾祸而导 致人口不断减少,又不能在不损害其他城市的发展的情况下,从岛上其他 地区取得人口的补充。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据说, 有史以来这种情况只出现过两次,都是由于瘟疫流行而造成的。一旦遇到 这种事,乌托邦人就会从先前建立的岛外居住地上调回公民,以保证本土 居民的充实。不可否认,岛外居住地也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但当残酷 的现实逼近时,他们也不得不放弃,因为他们更不愿看到岛上的任何城市 有丝毫的削弱。因为这是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这片土地凝聚着几代 人的梦想和牵挂,它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持和 守护他们的祖辈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P47-49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
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
——《乌托邦》导读
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
第一部
第二部
城市
乡村
工作
官员
社会生活
婚姻家庭
旅行
财产观
学术研究
法律制度
奴隶
战争
宗教
乌托邦人对快乐和德行的理解
第二部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