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看到,知识社会将是一个比工业社会更为多元化的社会,社会部门将在其中扮演前所未有的主要角色。工厂社区未能做到的,社会部门将能够做到,人们将凭借社会部门而不是企业中的工厂社区取得公民身份。不同社会和国家肯定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组建其社会部门,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自治社区将依托非营利组织来实现其整合社会的任务。在知识社会中,社会服务的供给将不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商品的需求与供给通过市场来实现,但是,现在我们讨论的不是商品的需求而是精神的安全感,市场在这个方面显示出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因此,它的给予与需求将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非营利组织,这个部门的运作规则也将与市场机制大不相同(参见第6章)。
尽管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这个共同名称之下集合各种各样规模结构使命各不相同的组织,但这些机构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的目标是改变人。在美国,这些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正在成为劳动大军中的最大部分,其具有的独特的精神气质,独特的价值观念及其独特的社会奉献,正在塑造着积极进取与卓有成效的个人品德。
在德鲁克看来,美国第三部门机构正在迅速成为社会的新纽带,成为知识工作者和其他人群之间的桥梁。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类组织是它的不同器官,只有这些器官有效地完成各自的功能,一个社会才能健康运转。知识社会需要培育非营利组织这样一个新型器官,并且必须以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方式承担起社会功能。政府制定并执行规则,作为一个行政机构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期望获得回报;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社会部门,它的宗旨在于改造人,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非营利组织关心个人的精神需要,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精神需要,并帮助其成员获得精神力量面对种种新问题带来的压力。由于政府的规模与复杂性,使得人们直接参与政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商业部门经理,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在非营利组织中作为管理者发挥决策作用。他们成了主动的公民,这可能是第三部门的最大贡献。
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只有几个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以不同面貌出现,但问题的性质并未改变。在知识社会里,组织仍然是社会的器官,管理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确保这些器官发挥功能,以维护社会信仰保持社会和谐。在工业社会发展初期的混沌中,德鲁克希望通过改善大型企业组织的管理使它们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一观点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萨缪尔逊在其主编的著名《经济学》教科书中宣称:美国的事业是企业。在这个新时期,德鲁克在继续对关注企业的生产力,同时将目光投向非营利组织,认为非营利组织将承担起他原来寄希望于大型企业而未能实现的理想,充当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在60多年的管理学生涯中,德鲁克的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然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除了变化之外,同时也具有某种一致性。正如邓正来对于哈耶克的评价,哈耶克的终身问题是对“一种整体社会秩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的追问和考察。哈耶克的这种连续性或终身问题意味着,尽管他的思想经历了诸多变化或转换,但在这些变化或转换的深处,哈耶克同时也具有某种基本的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只不过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他对这个一以贯之的基本问题所诉诸的解决方式或途径不同而已。如果说哈耶克的终身问题是求解一种整体社会秩序的形成,那么,德鲁克则试图通过组织和管理来实现它。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明确指出,他所设想的以通用汽车为典型并对其加以改良的现代企业内部秩序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纲要”,尽管后来德鲁克对这个纲要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调整,但通过组织与个人的融合来创造一个功能社会的理想始终是他研究管理学的源动力。
从其功能社会的理想可以看出,德鲁克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希望和平地建立并维护和谐的工业社会新秩序。尽管时代变迁,社会在变化,德鲁克的研究领域和理论成果也不断发展,但是他对社会和组织的基本信念却未曾改变。可以说,德鲁克管理思想是为其功能社会理想服务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