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教伦理与中国禅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238795
  • 作      者:
    董群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佛教学术研究的根本意义,不仅是了解存在于一定时空中的佛教发展形态,而且更是从现存的文献、文物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索其前后延续,彼此关联的因果性;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佛法的本质,及其因时、因地的适应。以了解过去,承受根本的佛法特质,作为我们信行的基础,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便提出要契理契机地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以文化阐扬佛法,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理契机地以文化阐扬佛法是实现佛教中国化、本土化、现代化的权巧方便。”现代中国佛教界,应该认真地认识学者们的新观点,吸收其中的有用之处,通过转化与变通,仍然能够落实到佛法的信仰与实践,佛教才具有更大的潜力。
展开
目录
总序
上篇 佛教伦理研究
宗教道德哲学的基本原则
论佛教伦理的基本特点
论佛教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缘起论对于佛教道德哲学的基础意义
试论佛教戒律的伦理特征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论《法华经》的道德思想特色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研究
禅宗的善恶观
禅宗的道德关系论
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忠、孝、礼为个案
达摩二入四行的伦理意义
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由耻感养成有道德的人生——从佛教耻感论角度的考察
佛教森林生态文明论的理论依据——兼评山本修一教授的《以地球文明为目标:森林破坏与佛教文明论》
论当代中国都市寺院的生态伦理关怀
两岸佛教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上帝与佛:解释之差异
中国佛教对“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

下篇 中国禅学研究
“如来禅”与“祖师禅”
道宣所揭示的中国佛教之禅观
菩提达摩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慧能禅学的经论依据
“慧能与中国文化”研究纲要——对以大陆学术界为主的考察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