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理学实验过程与操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30780
  • 作      者:
    葛明贵,付梅,李菲菲编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葛明贵,男,l964年1 2月生,安徽定远人,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参加工作,历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年7月晋升教授  近年来主讲了《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本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熏陶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受大学生普遍好评在坚持一线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心理学的课题研究工作  先后在《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余篇,其中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著有《学校创造学习心理与教育》、《学校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等学术著作和教材…余部,目前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

    2003年以来,先后荣获“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安徽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安徽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安徽省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考评鉴定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
展开
内容介绍
    《心理实验:过程与操作》将心理学实验划分为经典实验、现代实验、应用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等五个方面,试图给阅读者一个清晰的脉络,来认识心理学实验的概貌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实验,我们精心选择了常见的但确是重要的实验项目,对每一个实验项目,我们都详细介绍了该实验的知识背景、设计原理、实验设备材料、实验过程以及襂结果的分析要点。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很好地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具体步骤,对于增强实验者的计划性、方向性以及提升实验者的实验技能素质有的作用。
    演示实验简单有趣,经典实验控制严格,现代实验强调巧妙,应用实验联系实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给学知识的能力,使用者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选择性地选用部分实验,直接为教学服务。
    《心理实验:过程与操作》文字流畅、论述细致,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教材,也可以供相关专业、课程以及对心理学实验有兴趣的教师、学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心理物理法
    实验1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
    一、实验背景
    恒定刺激法(The Method of Constant Stimu1us),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由费希纳(G.T.Fechner,1860)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每随机呈现一对刺激(刺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比较刺激),即请被试进行一次比较,从而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其具体做法如下:(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择刺激的依据是:选定呈现的刺激范围后,再在这个范围内选取5~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2)选中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3)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过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若用以测量绝对阈限,不需标准刺激,若用以测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4)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差别阈限的测量方法:在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若干个比较刺激。
    (一)确定刺激范围
    确定最大刺激强度的原则是:被试95%(有人认为80%)以上的机会能够正确感受到刺激的强度;确定最小刺激强度的原则是:被试5%以下的机会能感受到刺激(即感受到刺激的机会不超过5%);相邻刺激问的变化单位确定的原则,在最大强度刺激和最小强度刺激之间选取5-7个刺激,并且按照等距的变化确定5-7个刺激的强度者。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代前言)
绪论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第一部分  经典心理实验
第一章  心理物理法
实验1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
实验2  平均差误法测量长度差别阈限
实验3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
实验4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实验5  肤觉两点阈的测定
第二章  感觉与注意实验
实验6  验证韦伯定律
实验7  听觉的数字记忆广度
实验8  注意的集中能力测定
实验9  注意的分配能力测定
实验10  视觉暗适应过程的测定
第三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
实验11  短时记忆保持量的测定
实验12  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
实验13  概念形成的过程
实验14  学习迁移的实验研究
实验15  视觉与听觉跨通道学习的系列位置效应

第二部分  现代心理实验
第四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
实验16  简单反应时
实验17  选择反应时
实验18  速度一准确性权衡
实验19  句子类型对理解速度的影响(一)
实验20  句子类型对理解速度的影响(二)
第五章  信号检测论实验
实验21  信号检测论一有无法
实验22  信号检测论一迫选法(一)
实验23  信号检测论一迫选法(二)
实验24  信号检测论一评价法
第六章  信息加工实验
实验25  轮廓比较与命名的信息加工过程
实验26  认知方式的测量方法——棒框实验
实验27  认知方式对表象心理旋转的影响
实验28  中英文词语之间启动效应的研究
实验29  学习和频率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
实验30  小学阅读困难学生在自然阅读中信息加工特点

第三部分  应用心理实验
第七章  认知特点与发展实验
第八章  个性与社会性能力实验
第四部分  综合设计性实验
第九章  综合设计性实验
第五部分  心理演示实验
第十章  心理演示实验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