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会比较好过 在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他的两个徒弟。
一次,两个徒弟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呀,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做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 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回。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只好去找师父来评理:“我们的观点,究竟谁的才是正确的呢?” 老和尚说:“你们谁都没错。” 两个徒弟不解。心想,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对呢7难道师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老和尚早就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
老和尚问:“两个半块饼,你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他们回答不出。
老和尚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便难免碰壁 唐朝时,有一位德山大师。他精研律藏,通达诸经,其中尤以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得意,因他俗姓周,故有“周金刚”的美称。
当时,禅宗在南方很盛行,德山大师就大不以为然地说:“出家沙门,干劫学佛的威仪,万劫学佛的细行,都不一定能学成佛道,南方这些禅宗的魔子魔孙,竟敢诳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一定要直捣他们的巢窟,灭掉这些孽种,来报答佛恩。” 于是,德山大师挑着自己所写的《青龙疏钞》,浩浩荡荡地出了四川,走向湖南的澧阳, 一日途中,他突然觉得饥肠辘辘,看到前面有一家茶店,店里有位老婆婆正在卖烧饼。德山大师就到店里想买个烧饼充饥。老婆婆见德山大师挑着那一大担东西,便好奇地问道:“这么大的担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是《青龙疏钞》。” “《青龙疏钞》是什么?” “是我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做的批注。”德山大师对于自己的著作,显出很得意的神情。
“这么说,大师对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很有研究?” “可以这么说,” “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若能答得出来,我就给您烧饼,若答不出来,对不起,请您赶快离开此地。” 德山大师心想:“讲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我最擅长的,任你一位老太婆,怎么可能轻易就难倒我,”随即他毫不在意地说:“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提出来好了’” 老婆婆说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大师您是要哪一个心?” 德山大师经老婆婆这一问,呆立半晌,竟然答不出一句话来。他心中又惭愧又懊恼,只好挑起那一大担的《青龙疏钞》,怅怅然地离去。
德山大师受到这次教训后,再也不敢轻视禅门中修行人。后来他来到龙潭,至诚参谒龙潭祖师,刻苦修行,最后大彻大悟。
你喜欢他们。他们自然会喜欢你 一位老和尚和一位老农坐在一个小城镇边的道路旁下棋。一位陌生人骑马来到他们的身边,把马停下来,向他们问道:“师父,请问这是什么镇?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哪种类型?我正想决定是否搬到这里居住。” 老和尚抬头望了一下这位陌生人,反问到:“你刚离开的那个小镇上住的人,是属于哪一类的人呢?” 陌生人回答说,“住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儿感到很不愉快,因此打算搬到这儿来居住。” 老和尚说道:“施主,恐怕你会感到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跟他们完全一样。” 过了不久,又有另一位陌生人向老和尚打听同样的情况,老和尚又反问他同样的问题。
这位陌生人回答说:“啊,住在那儿的人都十分友好,我在那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比我以前居住的地方更有发展机会的城镇,因此我打算搬出来,尽管我还很留恋以前那个地方。” 老和尚说道:“年轻人,你很幸运。在这里居住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相信你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一旁的老农不明白,同样的问题,老和尚怎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呢?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会落寞。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曰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宮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
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宮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