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27063
  • 作      者:
    杨武金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武金,男,1964年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的MBA、MPA,GCT-ME辅导专家。1988年至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逻辑学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逻辑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逻辑学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全书特别注重通过分析国外GRE、GMAT、LSAT等能力型考试中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训练题,以及国内近年来MBA、MPA、GCT等考试中的逻辑试题来加以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 解释和评价
    如果一个说法或者论证在表面上看起来不清楚或者包含着矛盾,要求对之进行解释或说明,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解释。如果要求我们对一个推理或论证的论证方法和原则、论证结构和方式、论证的正确性和漏洞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判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评价。
    第一节 解释
    解释的一般特征是,已知条件给出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通常是给出一个似乎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现象,然后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能够给予解释或者说明的选项。已知条件所描述的事物现象间的矛盾或差异仅仅是表面性的,在本质上这种矛盾根本就不存在的。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或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者所探讨的是两个不同的对象。但为何又显得很矛盾呢?原因可能是还有某方面的细节,某个侧面或者看问题的角度没有考虑到。解释就是要把这些细节或者侧面、角度揭示出来。
    解释也可区分为各种不同情况,有时可能需要解释的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也可能是某一个行为的目的等,但总的来说都和解释论证中存在的表面性矛盾现象有关。
    案例5.1.1
    日本脱口秀表演家金语楼曾获多项专利。有一种在打火机上装一个小抽屉代替烟灰缸的创意,在某次创意比赛中获得了大奖,备受推崇。比赛结束后,东京的一家打火机制造厂家将此创意进一步开发成产品推向市场,结果销路并不理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地解释上面的矛盾?
    A.某家烟灰缸制造厂商在同期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烟灰缸,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B.这种新型打火机的价格比普通的打火机贵20日元,有的消费者觉得并不值得
    C.许多抽烟的人觉得随地弹烟灰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还容易烫坏衣服
    D.参加创意比赛后,很多厂家都选择了这项创意来开发生产,几乎同时推向市场
    E.作为一个脱口秀表演家,金语楼曾经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上介绍过这种新型打火机的奇妙构思
    解析正确选项是D。选项A说的产品是烟灰缸,而题干中讲的产品是装有烟灰缸的打火机,所以不能构成对题干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选项B说"这种新型打火机的价格比普通的打火机贵20日元",实际上并不贵多少,所以该项也不能构成对题干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按选项C和E的说法,题干中所说的产品应该销路不错才对。只有选项D最能解释题干中的矛盾。因为既然很多厂、家都来生产该种产品并且同时推向市场,这样使得题干中所说的这家打火机制造厂家遇到了大量的竞争对手。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结论的得出:推理
第一节  推理及其基本类型
第二节  对当关系推理
第三节  三段论
第四节  关系推理
第五节  基本复合命题
第六节  复合推理
第七节  负命题推理一
第二章  结论的得出:方法
第一节  图解法
第二节  代入法
第三节  抽象法
第四节  列表法
第五节  排序法
第六节  组队法
第三章  结论的得出:归纳
第一节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第二节  因果联系及其特点
第三节  求因果联系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
第一节  论证结构的鉴别
第二节  削弱
第三节  加强
第四节  假设
第五章  解释和评价
第一节  解释
第二节  评价论证方法和原则
第三节  评价逻辑错误
第四节  评价结构类似
第五节  评价有效性
第六节  评价论战焦点
第六章  论证有效性分析
第一节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特征
第二节  概念的有效性
第三节  论据的有效性
第四节  论证方法和结论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