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br> 导论<br> 第一节 由西方诠释理论导入论题<br> 第二节 徐复观的经典诠释<br> 第三节 徐复观的艺术诠释体系及本书的研究思路<br> 第一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br> 第一节 现代人的文化困境<br> 第二节 现代主义在台湾<br> 第三节 徐复观对现代主义的诠释与批判<br> 第二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哲学基础<br> 第一节 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br> 第二节 以“心”为中心的文化哲学<br> 第三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所确立的两种艺术人生范型<br> 第一节 孔子的“乐”的艺术人生范型之确立<br> 第二节 庄子“游”的艺术人生范型之确立<br> 第四章 儒家的人格修养与文学<br> 第一节 文学的本体问题<br> 第二节 文学的生命本体的陶养及升进<br> 第三节 人格修养在作品中的表现及其效果<br> 第五章 道家的人格修养与绘画<br> 第一节 人格修养与中国绘画形式之嬗变<br> 第二节 人格修养与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之嬗变<br> 第三节 人格修养与中国绘画艺术修养之嬗变<br> 第六章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基本价值指向<br> 第一节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基本意图<br> 第二节 中国艺术的实践品格<br> 余论:审美的实践维度建立之途径<br> 第一节 康德:纯粹美学之破解与审美实践维度之引出<br> 第二节 黑格尔:审美客观性之确立与其实践维度之落空<br> 第三节 中国传统美学:审美实践维度之建立<br>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