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博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4081794
  • 作      者:
    凌列主编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孔子博客》按照《论语》的篇目顺序推出博客,融入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生活对话和生平事迹,还原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平和、朴实的描述风格,展现了儒家学说创立之始的核心思想、个人修养的各种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 
    孔孟老庄的思想光辉照耀了数千年,但是他们原初的想法到底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了解他们个人命运的转折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吗?我们对圣贤的印象可能和他们真实的思想相距甚远,一方面他们的言论对我们来说的确艰涩难懂让我们无所适从了。可谓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孔孟老庄。
    本丛书编者推出的《孔子博客》、《孟子博客》、《老子博客》、《庄子博客》这四《孔子博客》,正是想在千万种著作之外探索一条直达圣人心灵的捷径,如同诸子先哲越千年而复活于我们身边,像令人难忘的网友一样,娓娓道来一个真实的自我。
    别叫我圣人,我就想当个好老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以及弟子们的学说是儒家文化的源头,但却不是以系统论述的方式写作,而是在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对话、行动之间激发出来的,更具有人情味和现实性。孔子一生努力“克己复礼”,试图在时代大变迁、大转型的春秋时代恢复周初的礼仪、思想、制度,表现出一个当时的“知识分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社会批判精神与承担的勇气。而平民化的生活又影响了他的思想,使他“非神化”地被弟子们接受与推崇。《孔子博客》按照《论语》本身的篇目顺序作一选择合并,结合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融入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以平和、朴实的描述延续了原著的顺序。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的愿望与初衷
    孔子年二十三岁,始教于阙里,颜路、曾点、琴张之徒,往受学焉。——刘向《新序》
    如今的世界纷乱而复杂,各种思想顺势而出。有人觉得世人目光短浅,只有自己才懂得真理,拥有驰骋于天地间的自由。有人觉得应该抛弃礼乐,仅靠互相友爱,过艰苦朴素的生活。还有一些人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杂乱无章的,只有依靠严格的法律,才能使社会走上正轨。
    对于以上种种看法,我基本都持反对意见。在我看来,世界是属于每个个体的,解决实际问题远比说些空话更有意义。而教化世人,当然离不开礼乐之道,它们是让世界走向和睦的重要因素。至于说约束,我觉得只要让仁义礼孝为中心的道德标准深存于世人心中,那么严苛的法律比起道德的巨大力量又有什么意义呢?虽然很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所想所闻说给大家听,希望得到世人的支持。这也正是我选择在此与大家讨论的原因。
    诚如许多人所言,如今我们的社会乱字当头,唯一的秩序就是没有秩序。国君不再有威严,诸侯不再有礼仪,人们不以有道德观念为荣!老年人冷漠,年轻人轻浮,而那些少年则整天在村子里游手好闲,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空虚、怅惘和无奈。盗贼出没强人横行,美德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男人缺乏责任感,女人懒惰不堪,人们在心里只有埋怨、诅咒、妒忌甚至是绝望。这样的社会缺乏生机没有阳光。从庙堂到草莽,从城市到乡村,从精神到物质,我们祖先的美德、礼仪、制度、教化早已荡然无存,无影无踪。我作为殷商遗民的后代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个人的力量毕竟薄弱孤单,我偶尔把一些想法实施到现实中,也如同一块石头掉进深谷,没有任何回响。
    年轻的时候,我曾怀着崇拜之心去拜访学问很大的老聃,先生跟我一样同是殷商文化影响下的儒士。这一点只有心里明白,在新的王朝,是不能公开自己这种遗民身份的。老先生年轻时十分好学,曾跑遍方圆二百里的地方,遍访每一个有学问的人。为此,他曾磨破了一百多双鞋子,人们传说他脚底的老茧有五六寸之厚。这当然有点儿夸张,但是他好学的美德确是口耳相传,闻名遐迩。他终于在四十岁的时候收获了好学的果实:知识丰富,学问渊博。从此之后,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我正是慕名而去,怀着一颗求学好问的心。而我最想问的正是周朝初期继承了殷商文化而建立的周礼制度。然而,他并没有像我想像的那样来讲授“礼”,而是出人意料地说:“往往聪明善观察的人由于好非议他人而早死,博学善辩的人好揭发他人做的坏事而危害自身。做孩子的应该忘掉自己心想父母,做臣子的应该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这番话听上去的确不怎么顺耳,但却最让我受到触动。后来慢慢地我明白了,他是对社会现实太失望了,告诫我积极人世多么危险以至子看到我这样的热血之人就不得不泼一下凉水。但我和老聃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深刻在放弃,我的追求在进取,知难而进。
    当我从你们现今称为“县城”的地方经过的时候,我看到了令人难过的一幕。从一所学校里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而在学宫外面,一群贵族仆从正在围殴一个少年。那少年十二岁上下,面黄肌瘦,衣衫破烂不堪,鼻子里面流出了鲜血,苦苦哀求着。一打听,我得知围殴的理由很简单:学校里都是贵族子弟,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资格和权利力旁听的。我的心隐隐作痛:一边是衣着华丽的贵族,一边是衣衫褴褛的平民;一边是丧失礼义恶狗般的打手,而另一边则是满怀求知欲的平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从那里回来,我的思绪一直未曾停止过。国家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周朝走到现在,人们丢弃了道德、丧失了礼义呢?为什么国君失去了威严,而诸侯则平添了蛮横呢?如果有礼义有道德有仁爱的人出来治理国家,那么这个社会还会是这个样子吗?很显然,肯定不会是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那些懂礼义有道德有仁爱的人到哪里去了呢?国家为什么缺少这样的人呢?一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君子一样,他确实很有学问,可是,如果这学问只是带来自我的满足感、表面的成就感,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学问,又有什么意义呢?况且连有学问的人都缺少呢,更不要说那些既有学问又能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人了。
    我立下志向就不会改变。我希望天下安定,人民安康。我期望有一个大同世界出现,没有人贫穷,大家共同富裕;没有绝望,充满朝气;小人远离朝廷,君子治理天下。我深知实现这一理想就不能停留在对学问的清谈上,而要作一个弘毅之士投身于社会变革,所以即使我的力量再单薄,我也要去努力奋斗。思来想去,我决定先从事教育,给愿意学习的人受教育的机会。我希望能从他们中间发现并培养有君子德行的人,再推而广之,去影响更多的世人,也许就离理想的大同世界更近了。
    相关评论
    唐寅:感谢孔圣人开了私学,让我们后辈有例可循。以后秀才们做不了官,就去开办私学招几个学生,收几石米几条干肉混日子。这也能养活一个下层的有闲阶层。所以把圣人看做中国教育的鼻祖是对的。虽然在您之前已有教育的存在,但您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开办私学广收弟子的大教育家。
    梁启超:孔先生的年代里思想言论都很自由,所以可以招收弟子,带着七十二贤人四处宣扬自己的学说与政治主张。都说孔子弟子三千,但这不是确数而是一个概数,意在说明当时孔先生招收学生是不一而论的,来自各个阶层的都有。
    雅斯贝尔斯:这就是“轴心时代”,世界重要的源头、思想家都出在这个时代,像孔子、佛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轴心时代都是思想言论自由,可以招收学生,交通比较方便,人才也得到重视,而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化转折关头。但这个时代的学问也有一个特点:关注现世生活超过关注形而上,无论是宗教还是哲学,都在努力解决当时从部落时代转到城邦时代所遇到的问题。因为社会从部落制转向城邦制,造成不断的战争与暴力,旧的道德已经败坏,而新的道德尚未建立起来,所以这些宗教创始人以及大思想家们,把重心放在了解决现世问题之上,极少考虑生命本体与形而上学,只有亚里士多德是个例外。
    冯友兰: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教授老儒”;他开春秋讲学游说之风;他创立(至少发扬光大了)中国之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阶层。
    汪中:我集藏的《庄子》写道,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又言“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这可能才是他不待见孔丘的真实思想。
展开
目录
始教阙里 我的愿望与初衷
温故而知新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孝为仁本 天下大同的原动力
曾参修身 在成长中完善自己
食无求饱 关于做官,我的自白
不重不威 提高自身修养是赢得尊重的关键
今之孝者 物质与精神上的孝道
周而不比 识人的艺术
礼乐之道 崇礼不可越礼
祭神如神在 继承周礼传统不是“面子工程”
仁者安仁 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讲仁德
君子怀德 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讲仁德
君子怀德 提高修养要注意什么
相交之道 说多与说少的问题
有道无道 说说我的徒弟们
三思而行 从理想看自我完善
不改其乐 坚守志向方能成就大事
文质彬彬 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完善自我
学而不厌 我的教育理念
宝贵如浮云 我的天命观
君子坦荡荡 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也是幸运的事
如履薄冰 人生任何时候都应当小心谨慎
圣人常无心 临终的善言并非每个人都能说出来
不丧斯文 天人合一而无绝人之路
逝者如斯 理想与感慨
食不厌精 说礼:礼是好的生活习惯
食不言,寝不语 说礼:礼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和为贵 说礼:礼全体现孝悌之义
吾从先进 说礼:礼无处不在
未也先死 悲哉!颜回!
未知生,焉知死 我重此生,所求大异
沂雩之志 兼谈表里如一与最高理想
克已复礼 到底什么是仁?
不忧不惧 到底应该如何做君子
政即是正 为政和为人道理相通
名正言顺 什么是真正的繁荣
欲速则不达 我从来不避讳政治话题
刚毅木讷 仁不等于柔
富而无骄 道德比武器更有力
言之不怍 君子成仁,各亦有道
夫子自道 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修己以敬 坚持理想需要有不被人理解的勇气
君子固穷 永不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
一以贯之 学习要有方法
先利其器 外交要灵活更要有原则
既来之,则安之 武力取得不了人心
益者三友 给青年人讲讲人生
君子九思 人生,勿忘思索
见善如不及 只有走出来才能改变世界
割鸡焉用牛刀 论后天修养的重要性
色厉内荏 世风日下让我悲哀
三年之丧 从丧礼之争论君子所恶
仁者自清 论仁的实践
无可无不可 建功立业与避祸隐居
不仕无义 三遇隐士
见得思义 观子张授课有感
博学笃志 子夏的风格化课堂
学而优则仕 兼论教育的两种目的
君子之过 虚名只随浮云去
天下归心 往事穿梭,尧舜如昨
五美四恶 给官员的最后谏言
知者乐水 最后一点话,与世人共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