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汉易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65715
  • 作      者:
    高怀民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怀民,著名易学、易学史研究专家。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著有《先秦易学史》、《两汉易学史》、《宋元明易学史》、《大易思想》、《大易哲学伦》、《哲学的人类文明之道》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中国易学史中,两汉时期的易学总觉得像是被一团迷雾笼罩着,它给人的印象是索奇弄怪、内涵神秘且朦胧不清。许多易学家讲到汉易,除了举出几个特有人物的易说外,对于这一段长达四百多年的学术史的曲折演变,多不能道其详。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此时期的易学与数术之学密切相关,以致内容庞杂而隐秘,迷人耳目;一方面又因为时代久远,史料残缺,以致产生了有的易学家身世不明,有的原著作全丧失或半丧失,或有著作而无作者等等混乱情形。“两汉易学史”便是作者深有感于此而写,旨在对此一时期混淆模糊的易学作一清厘,寻绎其端绪,疏理其脉络,俾得以较清晰的面貌出现在学术史上,更由此可以看出汉易在整个中国易学的长流中所处的“史”的地位。<br>    《两汉易学史》写成,凡历三年。最感遗憾的,是前人无一有系统的汉易史可供参考。各家易说固可由资料收集得来,然其他许多方面多是作者一己之见,诸如:对整个汉易演变的看法是否正确?对有些疑难问题的讨论与推断是否合理?分期是否恰当?一些必要的名称的拟定是否适宜?以及对易家人物的提出与安排、对某些易家学说的商讨是否有理?凡此种种,都甚望听取贤者指教。作者才思不逮,何敢言易?倘以此书之作,他日得睹一更完备之汉易史问世,实为大愿。兹条列其他应先声明诸事如下:<br>    一、本书在写作上所持原则,是以学术思想的演变为经,以各家易说的介绍为纬。<br>    二、本书是以两汉之时的学术为立场,所以叙述象数易部分特详,而叙述儒门易部分则简略;以象数易为汉易主流故。书中其他有讨论处,也都是采取此一观点。<br>    三、本书中所述部分易家,如管辂、王弼、蜀才、干宝数人,论时代已在东汉以后,但从学术上说,此数人都应纳入汉易范围:管辂易为焦、京一脉的嫡传;蜀才易采虞翻卦变为说;王弼排除象数,为汉易时代的结束;至于干宝,虽已晚至晋元之世,但其注易以孟、京易为宗而有新创义,略掉可惜,故也附载于注经派象数易家之后,可视为汉象数易的落日余晖。
展开
目录
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br>两汉易学传承表<br>第一章  汉易中几个特殊问题<br>第一节  易与秦火的问题<br>第二节  易的传承问题<br>(一)汉兴田何以上<br>(二)西汉时期<br>(三)东汉时期<br>第三节  易伪书的问题<br>(一)《子夏易传》<br>(二)易纬<br>(三)《连山》与《归藏》<br>第二章  汉兴儒门易的复古<br>第一节  汉兴以前易学的沉寂<br>第二节  复古大师田何<br>第三节  儒门易的兴盛与衰落<br>第三章  汉象数易兴起的原因<br>第一节  远因之一:易道以“变”为用<br>第二节  远因之二:儒家门墙不足以范围易学<br>第三节  近因之一:灾异、数术思想的盛行<br>(一)阴阳与易<br>(二)五行与易<br>(三)干支与易<br>(四)灾异与易<br>第四节  近因之二:武帝尊儒术的影响<br>第五节  近因之三:隐士易学的出现<br>第四章  前期占验派象数易家<br>第一节  孟喜易<br>(一)孟喜事略<br>(二)孟喜易说——卦气<br>甲  四正卦<br>乙  十二月卦<br>丙  六日七分法<br>第二节焦延寿易<br>(一)焦延寿事略<br>(二)焦延寿易说——六十四卦变占<br>  甲  《焦氏易林》<br>乙  焦林六十卦直日<br> 第三节京房易<br>(一)京房事略<br>(二)京房易说<br>甲  八宫、世应、世建<br>乙  纳甲、纳十二支(京氏爻辰)、纳五行、纳六亲<br>丙  飞伏<br>……<br>第五章  后期注经派象数易家<br>第六章  汉象数易的结束<br>第七章  结论:两汉易学综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