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妇产科疾病药物治疗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9100526
  • 作      者:
    刁伟霞, 王刚, 王士才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妇产科疾病药物治疗指南》由妇产科专家和药学专家共同编写,系统阐述了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及用药进展。包括妇产科用药特点,妊娠并发症、异常分娩、分娩并发症、异常产褥、妇科感染、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等常见病症100余种,按疾病概要、药物及评价、用药方案及处方等编排阐述。《妇产科疾病药物治疗指南》的特点是以病统药,简明实用,针对品种繁多的药物进行科学评价,明确提出各种疾病的首选药物、备选药物和最佳用药方案。对妇产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医学院校师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亦可供妇科、产科病患者求医问药是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妊娠并发症<br>    第二节  自然流产<br>    【疾病概要】<br>    自然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妊娠不足28周、体重不足1000g,未使用人工方法而终止妊娠者,发病率占全部妊娠的10%~15%。根据发生的时间,流产可分为早期流产(即妊娠在12周前终止者)、晚期流产(即妊娠在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以早期流产多见。导致流产的原因有多方面,50%~60%的早期流产是由于受精卵的染色体异常引起的,这可以是双亲或其中之一的染色体异常所致,也可以是受精卵染色体自身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差错,导致染色体断裂、倒置、缺失和易位。晚期流产主要与母体因素如全身性疾病、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内分泌失调以及免疫等因素有关。而外界不良因素对人类生殖功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和某些化学物质)、病毒、吸烟、酗酒、吸毒、噪声等),精神因素(如极度忧虑、伤感等忧郁情绪),都有可能引起流产。停经后阴道流血和下腹痛是流产的主要症状,早期流产全过程均伴有阴道流血,腹痛常发生在出血后;晚期流产过程与早产相似,常先腹痛后出血。根据流产发生的不同阶段,可将其分为4种临床类型,即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先兆流产时阴道流血量少,下腹痛轻,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胚胎仍存活,及时卧床休息和对症处理,妊娠可继续,常用药物主要是维生素、叶酸、黄体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若安胎失败,则进一步发展为难免流产,妊娠不能继续,如妊娠物部分排出则称不全流产,全部排出则称完全流产,一般不需用药,必要时可用止血药、缩宫素及抗生素。另外还有3种特殊情况,即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又称复发性流产)、感染性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均应及时清宫,出血量多时间长,可用抗生素、缩宫素及其他对症处理,稽留流产时也可先使用雌激素,提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感染性流产必须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清宫。习惯性流产孕前应进行产前咨询,找出并纠正病因,孕后应保胎治疗并及时处理病因。<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妇产科用药特点<br>一、妊娠期用药特点及对胎儿、新生儿的主要影响<br>二、哺乳期用药特点及对新生儿的影响<br>三、围生期用药危险度分级(FDA)<br>四、妇产科用药原则<br>第2章 妊娠并发症<br>第一节 妊娠剧吐<br>第二节 自然流产<br>第三节 异位妊娠<br>第四节 早产<br>第五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br>第六节 前置胎盘<br>第七节 过期妊娠<br>第八节 胎儿生长受限<br>第九节 胎儿窘迫<br>第十节 死胎<br>第十一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br>第3章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br>第一节 心脏病<br>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br>第三节 糖尿病<br>第四节 贫血<br>一、缺铁性贫血<br>二、巨幼细胞性贫血<br>第五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r>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r>第七节 急性肾盂肾炎<br>第八节 慢性肾炎<br>第九节 支气管哮喘<br>第十节 肺结核<br>第4章 妊娠合并皮肤病<br>第一节 妊娠痒疹<br>第二节 黄褐斑<br>第5章 异常分娩<br>第一节 子宫收缩乏力<br>第二节 子宫收缩过强<br>第6章 分娩并发症<br>第一节 产后出血<br>第二节 羊水栓塞<br>第7章 异常产褥<br>第一节 产褥感染<br>第二节 产褥期抑郁症<br>第8章 静脉血栓病<br>第9章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br>第一节 概述<br>一、妇产科感染常见病原体<br>二、妇产科感染常用的抗生素<br>三、妇产科感染抗生素的合理应用<br>第二节 外阴及阴道炎症<br>一、非特异性外阴炎<br>二、前庭大腺炎<br>三、外阴湿疹<br>四、婴幼儿外阴阴道炎<br>五、滴虫性阴道炎<br>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br>七、细菌性阴道病<br>八、老年性阴道炎<br>第三节 子宫颈炎<br>一、急性宫颈炎<br>二、慢性宫颈炎<br>第四节 盆腔炎<br>一、急性盆腔炎<br>二、慢性盆腔炎<br>三、生殖器结核<br>第五节 女性下泌尿道感染<br>一、急性尿道炎<br>二、急性膀胱炎<br>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br>一、淋病<br>二、梅毒<br>三、尖锐湿疣<br>四、巨细胞病毒感染<br>五、生殖器疱疹<br>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br>七、支原体感染<br>八、艾滋病<br>九、阴虱病<br>第10章 外阴皮肤病<br>第一节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br>第二节 外阴硬化性苔藓<br>第三节 外阴接触性皮炎<br>第四节 外阴毛囊炎<br>第11章 妇科肿瘤<br>第一节 概述<br>一、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础理论<br>二、妇科常用的抗肿瘤药物<br>三、妇科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br>四、化疗不良反应及处理<br>第二节 外阴肿瘤<br>一、外阴上皮内瘤变<br>二、外阴鳞状细胞癌<br>三、前庭大腺癌<br>四、外阴恶性黑色素瘤<br>第三节 阴道肿瘤<br>阴道鳞状细胞癌<br>第四节 宫颈肿瘤<br>一、子宫颈上皮内瘤变<br>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br>三、子宫颈腺癌<br>第五节 子宫肿瘤<br>一、子宫肌瘤<br>二、子宫内膜瘤<br>三、子宫肉瘤<br>第六节 卵巢肿瘤<br>第12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br>第一节 葡萄胎<br>第二节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br>第13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br>第一节 概述<br>一、雌激素类药物及作用<br>二、孕激素类药物及作用<br>三、激素替代疗法<br>第二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br>第三节 闭经<br>第四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br>第五节 原发性痛经<br>第六节 经前期综合征<br>第七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br>第八节 高催乳激素血症<br>第14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br>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br>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