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热
高热是指体温升高(39摄氏度以上)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症。其临床表现为,体温上升时多伴有畏寒、战栗、皮肤苍白或干燥无汗,体温可在几分钟、几小时、几日内达到高峰,后皮肤潮红、灼热、出汗、呼吸及心率加快,常伴有头痛、意识障碍等。中医称为“身灼热”“壮热”“大热”。多因卒感时邪或脏腑虚损所致,其中发病急,病程短,病初有恶寒或恶风,兼见其他外感证候者称为外感高热;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不伴恶寒,必见其他内伤杂病之证候者称为内伤高热。现代医学一般分为感染性高热与非感染性高热,感染性高热是由各种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高热;非感染性高热多有原发病或继发于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所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而引起的高热。高热常见于中医的温病、伤寒、脏腑杂病以及现代医学中的各种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性疾病,某些风湿性疾病,胶原性疾病,部分急性血液、肿瘤性疾病等。
方1 解毒宣遗方
[药物组成]板蓝根30克、金银花21克、连翘18克、生石膏30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蝉蜕6克、薄荷6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适用于感染性高热。
[使用方法]水煎服。头痛加菊花12克;咽痛加玄参21克、马勃12克;腮肿加龙胆草10克、大青叶10克;咳嗽加杏仁10克、桑白皮10克;汗出口渴加太子参15克。
[来源]山西临汾地区医院傅云江。
方2 退热清暑饮
[药物组成]香薷10克、滑石10克、生石膏2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板蓝根12克、薄荷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
[使用方法]共为粗末,装人透析纸袋,每袋8克。用开水浸泡药袋15-20分钟,搅拌2-3次。3岁以下每次1袋,4~7岁2袋,8-13岁3袋,大于14岁4袋,每隔2~3小时服药1袋,每日平均6~8次。用药前服少许热稀粥,药不能煎服,热退至正常后续服3-5次,似巩固疗效。汗后可饮用少许糖盐水,以防伤阴。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2):73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