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寒凝气滞而损阻心阳,使心阳不得宣发,心脉鼓动之力引起的心悸、胸痹、脉沉迟等。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属于心阳不振,而脉沉迟,或结、代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以上药量为成人用量,儿童酌
情减少剂量。
方解:本方系由参附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及生脉散等古方加味衍化而成。方中以附子温经助阳,红参大补元气,合而振奋心阳、益气复脉为君;少量炙麻黄、细辛以助附子温经散寒、宣通寒凝,并用麦冬、五味子以助人参益气生津、敛阴复脉,四药共为臣药;淫羊藿、鹿角霜温补肾阳以助心阳,黄芪、桂枝、丹参益气活血以促血行,以上五药为佐药;炙甘草、淮小麦、大枣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具有助阳散寒不伤阴,滋阴生津不碍阳之特点,共奏温阳散寒、益气复脉之效。
临床应用:本方以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阳虚型为主。本病多因素体阳虚,寒邪凝滞血脉,气血瘀滞而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见于脉象则呈迟脉,或迟数交替,或结、代脉不等;亦有因年老体弱、气血亏虚、精气亏乏致者。总之,本病以心阳虚、心肾阳虚、或兼脾阳不足为本,同时可兼有血瘀、痰浊之标证。一般临床可分为阳虚型(主型I型)、气阴两虚型(主型II型)、挟瘀型(兼型I型)、挟浊型(兼型II型)四型。由于心阳虚衰在本病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故立本方为治本病阳虚型的主方。如遇紧急情况时可嚼服少量红参(2~4克),可短时间内提高心率10次左右/分。兼痰浊内阻者,可酌加全瓜蒌12克,薤白12克,菖蒲10克,远志6克;兼瘀血内阻者,可酌加桃仁1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田七4克(研末,分二次冲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