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嵌入式通信软件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773615
  • 作      者:
    (美)T.Sridhar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嵌入式通信软件设计》共分9章,内容涉及通信软件的OSI七层模型、软件的划分、协议软件的实现、通信软件中表和其它数据结构、缓冲区管理、定时器管理、管理软件及相关问题、多板通信软件设计以及嵌入式通信软件开发过程等,还提供了通信软件设计的真实实例。很多内容以前只是散见于一些技术文献、内部文件甚至设计人员的头脑中,《嵌入式通信软件设计》是第一次系统地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提升。《嵌入式通信软件设计》既适合于初学者,也适合于有经验的程序员;既可作为大学通信软件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软件实践者自学和提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3.路由器
    路由器运行在OSI模型的网络层,能将IP报文从源转发到目的地。在图1.3的例子中,假定主机和与其通信的服务器处在不同的网络(在TCP/IP领域也称为子网),它们使用路由器跨越广域网实现连接。
    主机将“它网(off-net)”报文送往路由器,路由器又将这些帧转发往目的地址方向。如果目的主机直接相连,则直接将报文发往目的主机;如果目的主机不是直接相连,报文将被送往另一路由器,然后通过若干个中间网络被送到目的网络。图1.3显示的就是这一情形。
    IP路由器根据相邻路由器间交换的路由变化信息建立路由表。路由表用于跨网络转发报文。路由变化信息的格式和处理方法在有关路由协议规范中定义,如路由信息协议(RIP)规范、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规范和中间系统一中间系统(IS-IS)协议等。
    4.使用多协议
    协议功能构成了通信系统软件的主要部分。实现协议功能的软件常常被称为协议栈。每一协议栈成分位于另一协议栈之上或之下,完成相应的协议功能。例如,在主机系统实现中,TCP栈位于lP栈之上;在串行接口通信时,IP栈又位于PPP(点对点)栈之上。
    通信系统通常不止完成一项工作,例如路由器也许还要完成第二层交换功能,也许为管理目的需要作为通信的端节点(如SNMP、Telnet和HTTP)。对于以太网第二层交换开关和路由器来说,通信设备为完成第二层交换功能,需实现第一层和第二层(即以太网物理层和以太网MAC层)。为实现路由功能,设备必须实现第一至第三层(即以太网物理层、以太网MAC层和IP层)。对于端节点功能,设备必须实现第一至第四层(即以太网物理层、以太网MAC层、IP层和TCP层),同时还要实现应用层(通过HTTP之类的协议实现)。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OSI参考模型
1.1.1 物理层
1.1.2 数据链路层
1.1.3 网络层
1.1.4 传输层
1.1.5 会话、表示和应用层
1.1.6 网络通信
1.2 通信设备
1.3 软件构件类型
1.3.1 协议软件
1.3.2 基础软件和系统软件
1.4 设计考虑——序曲
1.5 小结
1.6 阅读材料
1.7 习题

第2章 通信系统软件考虑
2.1 基于主机的通信
2.1.1 用户模式与核心模式
2.1.2 主机网络接口
2.1.3 STREAMS结构
2.1.4 套接字接口
2.1.5 基于主机的联网软件存在的问题
2.2 嵌入式通信软件
2.2.1 实时操作系统
2.2.2 存储问题
2.2.3 设备问题
2.2.4 软/硬件划分
2.2.5 硬件加速
2.2.6 控制板和数据板
2.2.7 为硬件加速开发软件
2.3 小结
2.4 阅读材料
2.5 习题

第3章 软件划分
3.1 严格分层方法的局限性
3.2 任务与模块
3.2.1 进程与任务的比较
3.2.2 任务实现
3.2.3 任务调度
3.3 模块与任务分解
3.4 划分案例研究——第二层交换器
3.4.1 设备驱动程序
3.4.2 协议功能
3.4.3 系统与管理任务
3.4.4 硬件加速
3.5 第三层交换器/路由器
3.6 模块与任务接口
3.6.1 函数/过程接口
3.6.2 消息/事件接口
3.6.3 标准接口与专用接口
3.7 小结
3.8 阅读材料
3.9 习题

第4章 协议软件
4.1 协议实现
4.1.1 状态机
4.1.2 协议数据单元(PDU)处理
4.1.3 协议接口
4.1.4 配置与控制
4.1.5 系统启动
4.1.6 协议升级
4.2 小结
4.3 阅读材料
4.4 习题

第5章 表与其它数据结构
5.1 表
5.2 结构/表的划分
5.2.1 控制块
5.2.2 接口控制块
5.3 实现
5.3.1 控制块分配与初始化
5.4 访问加速
5.4.1 访问方法优化
5.4.2 硬件支持
5.4.3 高速缓冲
5.5 表大小的调整
5.6 表访问例程
5.7 小结
5.8 阅读材料
5.9 习题

第6章 缓冲区与定时器管理
6.1 缓冲区管理
6.1.1 全局缓冲区管理
6.1.2 局部缓冲区管理
6.1.3 单缓冲池和多缓冲池
6.1.4 缓冲区大小
6.1.5 缓冲池及缓冲区大小选择对照单
6.1.6 伯克利系统发布(BSD)的mbuf库
6.1.7 STREAMS缓冲区方案
6.1.8 缓冲区方案之比较
6.1.9 缓冲区管理方案范例
6.1.1 0缓冲区管理中的异常条件
6.2 定时器管理
6.2.1 任务各自进行自己的定时管理
6.2.2 差值定时器计数的使用
6.2.3 定时器管理任务
6.3 小结
6.4 阅读材料
6.5 习题

第7章 管理软件
7.1 设备管理
7.2 管理方案
7.3 路由器管理
7.3.1 SNMP管理
7.3.2 基于CLI的管理
7.3.3 基于HTTP的管理
7.4 管理子系统体系结构
7.4.1 SNMP的使用
7.4.2 CLI的使用
7.5 代理与协议间的接口
7.5.1 代理与协议之间的内存分离
7.6 设备到管理程序的通信
7.7 系统建立与配置
7.7.1 引导参数配置
7.7.2 引导后配置
7.8 配置的保存与恢复
……
第8章 多板通信软件的设计
第9章 通信软件的开发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