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致谢辞
前言
第一部分USB的出现
第一章对USB的需求
1.1目前PC的VO模式的缺点
1.2技术问题
1.3终端用户所关心的问题
第二章解决方案
2.1设计目标
2.2新解决方案的挑战
2.3对可能的解决方案的分析
2.4USB——最好的平衡点
2.5USB模式
2.6怎样得到USB的规范说明文档
第暑部分USB解决方案
第三章USB的总体情况
3.1概述
3.2硬件和软件元素
3.3USB的通信模型
3.4设备构架(设备如何让软件识别自己)
3.5USB外围连接
3.6拓扑
第四章物理环境
4.1连接器
4.2数据线
4.3电气和机械规范说明书
第五章信号环境
5.1概述
5.2检测设备连接和速度
5.3NRZI编码
5.4位填充
5.5差分信号
5.6USB信号状态的小结.
第六章USB传输
6.1概述
6.2客户启动传输
6.3基于时间片的传输
6.4传输类型
第七单章USB事务处理
7.1概述
7.2信息包———USB事务处理的基本构成单位
7.3令牌包
7.4事务处理
第八章错误恢复
8.1概述
8.2信息包错误
8.3总线超时
8.4错误的EOP
8.5数据触发出错
8.6特殊情况:在控制传输中的数据触发机制
8.7串扰
8.8活动丢失(LOA)
8.9串扰/LOA检测和恢复
8.10同步传输(无保证的发送)
8.11中断传输的错误恢复
8.12块传输错误恢复
8.13控制传输错误恢复
第九章USB供电分配
9.1USB的供电
9.2集线器
9.3总线供电的集线器
9.4总线供电的集线器设备
9.5自供电的集线器
9.6自供电设备
第十章USB电源管理
10.1供电保持——挂起
10.2全局挂起
10.3选择性挂起
10.4在全局挂起之后的选择性挂起
10.5通过复位恢复
第三部分USB配置
第十一章配置处理
11.1概述
11.2配置模型
11.3根集线器的配置
第十二章集线器配置
12.1集线器的配置
12.2读取集线器的端点描述符
12.3给集线器供电
12.4检查集线器的状态
12.5集线器端口状态概述
第十三章集线器请求
13.1概述
13.2集线器请求类型
13.3集线器类的请求
13.4获得/设置位描述符
13.5获取集线器状态的请求
13.6设置/清除集线器的特征请求
13.7获取端口状态请求
13.8设置/清除端口特征
13.9获取总线状态
第十四章USB设备配置
14.1概述
14.2读取和解释USB的描述符
14.3设备类
14.4设备描述符
14.5配置描述符
14.6接口描述符
14.7端点描述符
14.8设备状态
第十五章设备请求
15.1概述
15.2标准设备请求
15.3设置/清除特征
15.4设置/获取配置
15.5设置/获取描述符
15.6设置/获取接口
15.7获取状态
15.8同步时间片
第四部分USB主机软件
第十六章USB主机软件
16.1USB软件
16.2USB驱动程序(USBD)
16.3配置管理
16.4总线管理
16.5数据的传输管理
16.6提供客户程序服务
第五部分USB设备类
第十七章设备类
17.1概述
17.2设备类
17.3音频设备类
17.4通信设备类
17.5显示设备类
17.6海量存储设备类
17.7人机接口设备类
第六部分主控制器和集线器:实现实例
第十八章通用主控制器
18.1概述
18.2通用主控制器的事务处理安排
18.3传输描述符
18.4UHC控制寄存器
第十九章开放主控制器
19.1概述
19.2开放主控制器传输安排
19.3端点描述符
19.4传输描述符
19.5开放主控制器寄存器
第二十章TUSB2040集线器
20.1概述
20.2供电控制
附录USB2040集线器
概述
能力
实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