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然科学的哲学:附英文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0076807
  • 作      者:
    (美)卡尔.G.亨普尔(Carl G.Hempel)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亨普尔依据逻辑经验论的理论及其意义标准,为科学哲学创造一个相当严格的理论体系,为20世纪科学哲学的研究打下一个基础;他提出了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这就是演绎一律则解释模型和归纳一统计解释模型;他与时俱进,在与波普尔、蒯因和库恩的讨论和辩论中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科学哲学观点。
  这本书是经典之作,为世界性的标准科学哲学著作之一。其最大的优点之一是例证做得非常仔细,因此极易理解,很适合作为入门级的专著。
  该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部专著。作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受种种挑战,在争论中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阅读中可以清晰地品味出作者明晰的逻辑思路。
展开
作者简介
  亨普尔,1905年出生于德国奥兰尼恩堡。从1923年开始,他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哲学。1934年在著名哲学家赖辛巴赫指导下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并在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科学解释面面观》、《自然科学的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主要问题.例如科学的发现和假说的检验问题、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性质问题、科学解释的结
  构及其功能问题、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理论的还原问题等,都作了极为深入、严格而又简明的
  论证。对于所有这些问题作者都从科学史上挑选了最为恰当、典型而且生动的案例来加以通俗的
  解说。因此,它作为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学哲学著作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在世界上已有十几种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哲学》的范围和目的
  科学探索的各种不同分支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经验科学和非经验科学。前者旨在揭示、描述、解释和预言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种种事件。因此,他们的陈述必须经受我们的经验事实的检验,而它们是可接受的,只因它们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这样的证据是用许多不同方式而获得的:通过实验,通过系统的观察,通过访问与考察,通过心理的或临床的测试,通过对文献、碑铭、钱币、考古遗迹的仔细查核,等等。这种对经验证据的依赖将经验科学与非经验的逻辑学科和纯数学学科区分开来,这些非经验科学的命题被证明为与经验的发现实质上是无关的。
  经验科学进而又经常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些区分的标准不如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的区分标准来得清楚,并且精确地在哪里划线也没有达成共识。通常自然科学被认为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其边缘领域;而社会科学则有社会学、政治科学、人类学、经济学、史料编纂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心理学有时归人自然科学,有时又归人社会科学,并常被认为是两者的交叉学科。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本书的范围和目的
第二章  科学研究:发明与检验
2.1  一个历史案例
2.2  检验假说的基本步骤
2.3  归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三章  假说的检验:它的逻辑及其效力
3.1  实验检验与非实验检验
3.2  辅助性假说的作用
3.3  判决性检验
3.4  特设性假说
3.5  原则上的可检验性和经验含义

第四章  确证和可接受性的标准
4.1  支持证据的数量、种类和多样性
4.2  借助“新”检验蕴涵所做的确证
4.3  理论的支持
4.4  简单性
4.5  假说的概率

第五章  定律及其在科学解释中的作用
5.1  科学解释的两个基本要求
5.2  演绎律则解释
5.3  普遍定律和偶然概括
5.4  概率性解释:基本原理
5.5  统计概率和概率性定律
5.6  概率性解释的归纳性质

第六章  理论和理论的解释
6.1  理论的一般特征
6.2  内在原理和桥接原理
6.3  理论的理解
6.4  理论实体的地位
6.5  解释与“还原为熟悉的东西”
第七章  概念的形成
第八章  理论的还原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