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7721858
  • 作      者:
    魏屹东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及江泽民的科技观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发展当代科技的战略性思想。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代科技发展的规律,提出科技发展的多维整合模式。第三,通过科学中心转移和学科中心转移关系的研究说明科学革命的发生,通过科技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运行机制的研究揭示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历史的密切关系。第四,深入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学革命、生物学革命、地质学革命和混沌学革命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了技术革命对科学理论的物化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对国家创新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性介绍,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是当代科技革命新形式,可持续发展革命的神圣使命的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毛泽东“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韵思想要点有:
    第一,从生产劳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看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到理论高度,这是对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重大发展。
    第二,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辩证统一的高度看待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赋予这一思想以深刻的内涵。他强调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着眼于现实的革命斗争需要,着眼于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着眼于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出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是对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发展,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对于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倡导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我国国情确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制度、内容和组织形式等,这是毛泽东一贯的主张,是毛  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经济文化极不平衡,因此,我国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建国前,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从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制度和形式,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国后,毛泽东提出把劳动、工作和教育结合起来,都充分体现了“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实施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两条腿走路”、“开门办学”,还有近年来的“燎原计划”、“丰收计划”、“农科教结合”以及目前大学与企业的合作而形成的高科技工业园区,都是毛泽东“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具体形式。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革命的指导性理论
一、马克思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二、恩格斯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列宁论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四、毛泽东论科学技术的内在发展规律及其功能
五、邓小平论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特征
六、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第二章 联系与发展:解释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从普遍联系和发展观看“科学论”方法
二、多维整合模式及其解释功能
三、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李约瑟难题”

第三章 科学与技术:现代社会的主导力量
一、科学的维度及其含义
二、技术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融合
四、科学教育时科学技术的作用

第四章 科学中心转移:科学革命的表现
一、科学中心转移与科学革命的关系
二、科学中心与学科中心的关系
三、文艺复兴对科学中心转移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文化语境:科学革命的依托
一、科学的系统结构
二、科学的社会运行
三、科学的历史运行
四、科学的文化运行

第六章 :科学革命;认识的提升与拓展
一、物理学革命与世界图景的改变
二、生物学革命与生命过程的揭秘
三、地学革命与地球结构的认识
四、混沌学革命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七章 :技术革命;科学理论的物化
一、技术的含义与性质
二、技术进步与现代技术革命
三、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论
四、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五、技术的双重效应及其社会控制

第八章 国家创新体系:当代科技革命的新形式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结构
三、国家创新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科持技革命的神圣使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