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15103240
  • 作      者:
    董荣胜, 古天龙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是作者多年来对计算学科方法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作者根据《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报告对整个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的严密性和挑战性的要求,借鉴了数学的公理化思想,对计算学科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化、逻辑化的概括,并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计算学科中各主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各主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人们对计算学科的深入了解。<br>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构建,计算学科的历史、定义、根本问题,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基本问题,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3个学科形态,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形式化技术、社会和职业的问题等。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在各章末还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br>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是计算学科认知领域的一本学术专著,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学科方法论、计算机导论等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科技人员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产生的历史背景<br>1.1.1 早期关于“计算机科学”名称的争论<br>1.1.2 《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报告的主要成果及其局限性<br>1.1.3 CC1991的主要成果<br>1.1.4 CC2001的主要成果<br>1.1.5 计算教育面临的3个重大问题<br>1.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提出<br>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建立<br>1.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的定义<br>1.2.2 计算学科二维定义矩阵<br>1.2.3 计算学科的本质问题归约为定义矩阵本质问题的说明<br>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阐述<br>1.3.1 作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技术方法论<br>1.3.2 作为理论体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br>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的意义<br>思考题<br><br>第2章 计算学科中的科学问题<br>2.1 概述<br>2.1.1 科学问题的定义<br>2.1.2 科学问题的主要特征和方法论作用<br>2.2 计算的本质、计算学科的定义及其根本问题<br>2.2.1 计算本质的认识历史<br>2.2.2 康托尔的集合论和罗素悖论<br>2.2.3 希尔伯特纲领<br>2.2.4 图灵对计算本质的揭示<br>2.2.5 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以及计算学科的定义<br>2.2.6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br>2.2.7 从计算的角度认知思维、视觉和生命过程<br>2.3 计算学科各主领域的基本问题<br>2.4 计算学科中的典型问题及其相关内容<br>2.4.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br>2.4.2 梵天塔问题<br>2.4.3 算法复杂性中的难解性问题、P类问题和NP类问题<br>2.4.4 证比求易算法<br>2.4.5 P=?NP<br>2.4.6 旅行商问题与组合爆炸问题<br>2.4.7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与“哲学家共餐”问题<br>2.4.8 GOTO语句的问题以及程序设计方法学<br>2.5 人工智能中的若干哲学问题<br>2.5.1 图灵测试<br>2.5.2 西尔勒的“中文屋子”<br>2.5.3 计算机中的博弈问题<br>思考题<br><br>第3章 计算学科中的3个学科形态<br>3.1 一个关于“学生选课”的例子<br>3.1.1 对“学生选课”例子的感性认识<br>3.1.2 对“学生选课”例子的理性认识<br>3.1.3 “学生选课”系统的工程设计<br>3.2 抽象形态<br>3.2.1 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有关抽象形态的论述<br>3.2.2 计算学科中有关抽象形态的论述<br>3.2.3 例子中有关抽象形态的主要内容及其简要分析<br>3.3 理论形态<br>3.3.1 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有关理论形态的论述<br>3.3.2 计算学科中有关理论形态的论述<br>3.3.3 例子中有关理论形态的主要内容及简要分析<br>3.4 设计形态<br>3.4.1 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有关设计形态的论述<br>3.4.2 计算学科中有关设计形态的论述<br>3.4.3 例子中有关设计形态的主要内容及简要分析<br>3.5 3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br>3.5.1 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有关3个学科形态内在联系的简要论述<br>3.5.2 计算学科中有关3个学科形态内在联系的论述<br>3.5.3 关系数据库领域中3个学科形态内在联系的有关内容<br>3.6 各主领域中3个学科形态的主要内容<br>3.7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及其3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br>3.7.1 自然语言与形式语言<br>3.7.2 图灵机与冯·诺依曼型计算机<br>3.7.3 机器指令与汇编语言<br>3.7.4 以虚拟机的观点来划分计算机的层次结构<br>3.7.5 高级语言<br>3.7.6 应用语言<br>3.7.7 自然语言<br>3.7.8 小结<br>思考题<br><br>第4章 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br>4.1 算法<br>4.1.1 算法的历史简介<br>4.1.2 算法的定义和特征<br>4.1.3 算法实例<br>4.1.4 算法的表示方法<br>4.1.5 算法分析<br>4.2 数据结构<br>4.2.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br>4.2.2 常用的几种数据结构<br>4.2.3 树和二叉树<br>4.2.4 图<br>4.3 程序<br>4.4 软件<br>4.5 硬件<br>4.6 CC1991报告提取的核心概念<br>思考题<br><br>第5章 计算学科中的数学方法<br>5.1 数学的基本特征<br>5.2 数学方法的作用<br>5.3 计算学科中常用的数学概念和术语<br>5.3.1 集合<br>5.3.2 函数和关系<br>5.3.3 字母表、字符串和语言<br>5.3.4 布尔逻辑<br>5.3.5 定义、定理和证明<br>5.4 证明方法<br>5.4.1 直接证明法和间接证明法<br>5.4.2 反证法<br>5.4.3 归纳法<br>5.4.4 构造性证明<br>5.5 递归和迭代<br>5.5.1 递归<br>5.5.2 迭代<br>5.6 公理化方法<br>5.6.1 理论体系<br>5.6.2 公理化方法<br>5.6.3 实例<br>5.7 形式化方法<br>5.7.1 具体公理系统和抽象公理系统<br>5.7.2 形式化方法<br>5.8 一个实例-Armstrong公理系统*<br>5.8.1 预备知识<br>5.8.2 Armstrong公理系统<br>思考题<br><br>第6章 计算学科中的系统科学方法<br>6.1 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br>6.1.1 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br>6.1.2 系统科学遵循的一般原则<br>6.1.3 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br>6.1.4 实例<br>6.2 结构化方法<br>6.2.1 结构化方法的产生和发展<br>6.2.2 结构化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br>6.2.3 结构化方法的核心问题<br>6.3 面向对象方法<br>6.3.1 面向对象方法的产生和发展<br>6.3.2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br>6.3.3 面向对象方法的核心问题<br>6.4 小结<br>思考题<br><br>第7章 形式化技术<br>7.1 形式化技术概述<br>7.2 形式化规格技术<br>7.2.1 形式化规格的定义及其分类<br>7.2.2 操作类规格技术<br>7.2.3 描述类规格技术<br>7.2.4 形式化规格技术的应用<br>7.3 形式化验证技术<br>7.3.1 模型检验<br>7.3.2 定理证明<br>思考题<br><br>第8章 社会和职业的问题<br>8.1 计算的历史<br>8.1.1 计算机史前史——1946年以前的世界<br>8.1.2 计算机硬件的历史<br>8.1.3 计算机软件的历史<br>8.1.4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br>8.2 计算的社会背景<br>8.2.1 计算的社会内涵<br>8.2.2 网络的社会内涵<br>8.2.3 因特网的增长、控制和使用<br>8.2.4 有关性别的问题<br>8.3 道德分析的方法<br>8.3.1 道德选择<br>8.3.2 道德评价<br>8.3.3 道德选择中其他相关因素及道德选择过程<br>8.4 职业和道德责任<br>8.4.1 职业化的本质<br>8.4.2 软件工程师的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br>8.4.3 检举政策<br>8.4.4 计算中的“可接受使用”政策<br>8.5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和责任<br>8.5.1 历史上软件风险的例子<br>8.5.2 软件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br>8.5.3 软件测试<br>8.5.4 软件重用中隐藏的问题<br>8.5.5 风险评定与风险管理<br>8.6 知识产权<br>8.6.1 什么是知识产权<br>8.6.2 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br>8.6.3 软件专利<br>8.6.4 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问题<br>8.7 隐私和公民自由<br>8.7.1 隐私保护的道德和法律基础<br>8.7.2 隐私保护的技术<br>8.7.3 电脑空间的言论自由<br>8.7.4 相关的国际问题和文化之间的问题<br>8.8 计算机犯罪<br>8.8.1 计算机犯罪及相关立法<br>8.8.2 黑客(Cracking/Hacking)<br>8.8.3 恶意计算机程序和拒绝服务攻击<br>8.8.4 防止计算机犯罪的策略<br>思考题<br><br>第9章 计算教育哲学<br>9.1 概述<br>9.2 计算教育哲学的第一个基本任务<br>9.3 计算教育哲学的第二个基本任务<br>9.3.1 如何定义一门学科<br>9.3.2 计算学科的本质、根本问题以及学科的未来<br>9.3.3 计算学科是“工科”还是“理科”<br>9.3.4 程序设计在计算学科中的地位<br>9.3.5 计算学科目前的核心课程能否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能力<br>9.3.6 在计算课程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r>9.3.7 关于创新<br>9.3.8 关于能力的培养<br>9.4 计算教育哲学的第三个基本任务<br>9.4.1 技术的变化<br>9.4.2 文化的改变<br>9.4.3 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br>9.4.4 未来计算教育的发展<br>思考题<br><br>附录 计算机科学知识体<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