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工智能进展.200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10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63508015
  • 作      者: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编
  • 出 版 社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资关系失衡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
二、封闭性国界下的劳资关系失衡与平衡
三、通透国界下的失衡性劳资关系
四、通透国界下劳资关系的前景

第二章 关于劳资关系理论的回顾
一、生产资料决定论
二、管理控制决定论
三、工人抗争决定论
四、控制方式转型论
五、认同构建论和霸权论
六、多元决定论

第三章 中国劳资关系的再形成
一、劳资关系再形成的经济社会背景
二、新条件下劳资关系的再形成
三、再形成中的资方和劳方的状况
四、对工人群体的动态考察
五、资方和劳方再形成的社会影响

第四章 劳资分化的机理(I)
一、生产功能性分化、自我服务性分化与组织权力放大器
二、社会功能性分化、公共权力自我服务化与对企业权力的助长
三、分配不公正,消极与革命

第五章 劳资分化的机理(II)
一、财政体制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二、分税制给地域共同体的压力
三、地方财政压力与社会关系紧张
四、支配地域经济发展的“三只手”
五、地方政府吸引资金的低成本策略
六、劳动者与地方共同体的互动
七、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公共选择

第六章 案例:一个城市劳资分化的故事
一、作为理性人的政府和财政制度安排
二、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和城市“空壳危机”
三、实现整体生存的“超常性层级差距设计”
四、政府的“一个声音”政策
五、劳动者的处境和低水平均衡

第七章 企业权力分享的失衡
一、社会转型导致的权力分享改变
二、工人权力在公司法和公司中的缺位
三、企业党组织的权能不足
四、职工股权参与制度的问题
五、权力失衡对劳动者的影响

第八章 工会与资方力量的失衡
一、工人意愿推动的工会组建
二、工会的“双维护”特征
三、工会对法律维权的选择
四、工会组建的不平衡与力量的欠缺

第九章 劳资协商的不对等
一、集体谈判与条件基础
二、集体协商的初步进展
三、集体合同的低效性
四、协商双方谈判力的不对等

第十章 经济收益分配的高差距
一、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
二、老板与高管的高薪资
三、层级间的高落差
四、层级间的高离散度
五、工人的低收入和高扣除

第十一章 三种劳动者的特殊性问题
一、工人的问题
二、农民工的问题
三、劳务工问题
附:蓝领工人生活实录

第十二章 劳资双方的相互作用(I)
一、关于工人意识与行为的讨论
二、劳资双方的“试误”性互动
三、劳资互动的两种模式
四、劳资行动的两个取向

第十三章 劳资双方的相互作用(II)
一、初步显现的劳资冲突
二、工人在劳资冲突中的行为倾向
三、阶级行动、跨阶级行动对劳资冲突的影响
四、关于工人阶级的形成

第十四章 中国劳资关系的前景
一、基本理念与劳资关系形态
二、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理念偏颇
三、实现基本理念的转变:从争斗走向合作
四、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
五、制度形式与核心价值观的匹配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的劳资关系》分析了我国劳资关系分化的经济和社会机制,探讨了这一分化的形式和表现领域,认为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实现和解的条件。作者还认为在新的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的劳资关系应该并可能通过理念和制度的创新走向比和解层次更高的合作。劳资关系是工业化社会中一对主要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因为私有制和市场的作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必然出现两极分化和难以调和的阶级对抗。因为西方国家后来出现了理念和制度转变,才使双方走向和解。我国的所有制和市场化改革与对全球化的迅速融入密切交织,以致劳资分化和双方冲突日趋明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