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清王朝确实按经线弧长的0.01秒为标准尺度之长,则1尺应合现在的30.9厘米(按清代数据,地球周长为72000里,合129600000尺,取其四千万分之一为1米,则得此结果),但清代营造尺的标准长度是32厘米,①二者并不一致。可见,认为清代的营造尺尺长是按照地球经线弧长的0.01秒为标准确定的这一说法,与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
再者,如果康熙皇帝的确是按地球经线弧长的0.01秒作为营造尺1尺的标准长度,那也应该是首先测定地球经线的弧长,然后再根据实测结果确定尺度基准,制造出标准器来,向全国推广,而不是首先确定尺长,再以之为基准去测量地球经线长度。
还有,当时测绘中取得的另一成果也证明了康熙皇帝不可能以经线弧长的0.01秒作为尺度基准。该成果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取得的。当时,传教士雷孝思(Jean Baptiste Regis,1663-1738)等在东北地区进行测绘时,“测量了北纬41-47度间每度间的经线长度,经反复检核,发现47度处比41度处经线的长度长出258尺。得出纬度越高,每度间经线长度越长的结论”②。雷孝思的工作在科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因为“尽管当时并未从理论和科学研究的角度去推证地球为扁圆的问题,但所得的数据,确属地球为扁圆形的最早而可靠的实测证据。十八世纪初,正是牛顿的地球扁圆说与卡西尼的长圆说相对立,尚无定论之时,而牛顿的理论却被中国当时大地测量所获得的数据证实是正确的,较之西欧类似的成就要早27年”③。不过,该成果却导致康熙皇帝不可能按上述方式制订尺度标准,因为如果地球不是正圆,那么纬度一度间经线弧长就没有一个确定的值,它也就无法成为尺度的基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像法国国民议会那样,明确指出以地球子午线的某一部分长度为依据来制订尺度标准。
此外,文献记载也告诉我们,康熙朝在统一度量衡时,是按照“累黍定律”的传统方法确定尺长标准的,与地球经线无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