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79415
  • 作      者:
    胡适宜著
  • 出 版 社 :
    高等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在1983年出版的《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内容包括了原书阐述的传统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增加了大量本门学科近年应用新的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获得的新知识。全书共分十一章,依次叙述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和现状,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小孢子囊及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大孢子囊及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受精,胚乳,胚,无融合生殖,多胚现象。书中配合文字描述有丰富的插图和照片。各章后附参考文献,书后附名词中英文索引及植物名称中文与拉丁文对照表。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可作为植物科学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本门学科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植物胚胎学:历史和现状
    1.1  历史简述
    植物胚胎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科学。在植物科学中被子植物胚胎学的诞生,成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历史,在Maheshwari(1950)的专著《Introduction to the Embryology ofAngiosperms》中有较详细的叙述,这里摘其要点叙述。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于性别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认为是胚胎学研究的萌芽。根据希腊人Theophrastus在《植物的探索》一书中的记载远在3000年以前,阿拉伯人和亚术人对海枣(Phoenixdactlifera)已认识到有雌雄性之分,并且为了获得海枣的丰收,他们每年举行一次人工传粉的仪式。由此可见,人们对植物的性别早就有认识。然而,人们对于性别有科学的认识却是到17世纪才开始的。
    农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生物学家对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科学的探讨,这可追溯到l7世纪的末叶至l8世纪初期一些生物学家的实验观察和做出的贡献。Camerarius(1694)发现在桑树附近若无雄性植物生长,只形成败育的种子。由此他获得了启发,用一年生山靛(Mercurialis annua)进行雌株隔离的试验,进一步证明了雌株在无雄株接近的情况下不能结实。后来,他又对其他的植物作了实验,最后将实验的结果写成了“植物的性”的著名的论文。Camerarius在他的著作中详细描写了花、花药、花粉及胚珠,肯定了花药是植物的雄性器官,而子房和花柱则是雌性器官。其后,KO1reuter(1761)曾进行植物杂交试验,在石竹属(Dianthus)、天仙子属(Hyoscyamus)、紫罗兰属(Matthiola)和烟草属(Nicotiana)植物中,通过人工杂交培养出一些杂种。他观察到如果一种植物的柱头用同种花粉和异种花粉同时传粉,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同种花粉在受精中起作用。Ktilreuter的工作一方面明确了两性的存在,另一方面推动了传粉生物学的研究。Sprengel(1793)根据自己所做的大量材料的观察,证明了某些昆虫在许多植物受精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的《揭露自然的秘密》一书中详细地描写了这一现象。后来,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Darwin)在花朵对于异花受精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了大量观察和试验,在1916年发表了他30年来的工作总结——《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在这本极有价值的著作里,他提出了传粉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即异花受精有利,自花受精有害。
    在认识植物雌雄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引导人们进一步去探索这一过程的本质。花粉管的发现促进了这一方面的微观研究,虽然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从花粉粒突出小管似是偶然的,但由此引起一连串的在显微镜下的研究,以至后人把花粉管的发现看做是胚胎学研究的开端。
    Amici(1824)最早发现花粉管和揭露其在受精事件中的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植物胚胎学:历史和现状
1.1  历史简述
1.2  生殖生物学阶段研究的重大进展
1.2.1  雄性生殖单位及精子二型性、雌性生殖单位现象的发现
1.2.2  生殖系统(器官与组织)中的细胞骨架与功能
1.2.3  生殖系统中传递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1.2.4  在生殖系统中多倍体的作用
1.2.5  钙在雌蕊中的分布及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
1.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2.1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2  植物界有性生殖的发展
2.3  植物生活周期中的世代交替
2.4  不同类群植物的生活周期
2.4.1  苔藓植物
2.4.2  蕨类植物
2.4.3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5  高等植物生活周期中孢子体发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孢子囊及小孢子发生
3.1  花药壁和小孢子母细胞形成
3.2  花药壁
3.2.1  花药壁形成的方式
3.2.2  表皮、药室内壁和中层
3.2.3  绒毡层
3.3  小孢子母细胞
3.4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3.4.1  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
3.4.2  胞质分裂时分裂面的决定和细胞壁的形成
3.4.3  减数分裂期间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质改组
3.4.4  减数分裂期间核液泡的形成
3.4.5  减数分裂期间细胞质的联结与隔离
3.5  小孢子四分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雄配子体
4.1 小孢子有丝分裂—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4.2  在雄配子体中生殖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分化
4.3  精细胞的形成和结构
4.3.1  精细胞的形成
4.3.2  精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4.3.3  雄性生殖单位和精子二型性
4.4  成熟花粉的内含物
4.5  花粉壁
4.5.1  花粉壁的结构
4.5.2  花粉壁的发育
4.5.3  萌发孔
4.6  花粉壁蛋白
4.7  花粉覆盖物—花粉鞘和含油层
4.8  异常的花粉发育
4.9  雄性不育性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大孢子囊及大孢子发生
5.1  胚殊的形态与发育
5.2  胚珠的组成
5.2.1 珠被
5.2.2  珠孔
5.2.3  珠心
5.2.4  胚珠的维管束
5.3  大孢子发生
5.3.1  孢原
5.3.2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的过程
5.3.3  功能大孢子的决定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雌配子体
6.1  胚囊的发育及类型
6.1.1  单孢子胚囊
6.1.2  双孢子胚囊
6.1.3  四孢子胚囊
6.1.4  一种新类型胚囊及当前对雌配子体演化的假说
6.2  胚囊的细胞化
6.3  胚囊细胞的成熟
6.4  成熟雌配子体
6.4.1 成熟雌配子体的结构
6.4.2 卵器与雌性生殖单位
6.5 作为吸器功能的胚囊
6.6 胚囊的营养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受精
7.1 柱头和花柱
7.1.1 柱头
7.1.2 花柱
7.2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7.2.1 花粉在柱头上的黏附、水合和萌发
7.2.2 花粉管生长
7 2.3 在花粉管中精细胞的移动
7 2.4 花粉管进入柱头和在花柱中生长的道路
7.3 花粉-雌蕊的相互作用
7.3.1 不亲和性
7.3 2 花粉-雌蕊组织间的识别反应-接受与拒绝
7 4 花粉管进入胚珠和胚囊及精细胞的释放
7 4.1 花粉管进入胚珠的方式
7 4 2 花粉管进入胚囊的途径-助细胞接受花粉管的作用
7.4.3 花粉管内含物的释放
7.5 配子的融合
7.5.1 在胚囊中精细胞的传送.精细胞在融合前的状态
7.5 2 配子融合的方式-雄配子细胞质的参与
7.5.3 核的融合
7.5 4 钙与配子的融合及卵的激活
7.6 精核和卵核及合子中DNA的含量、核配合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7 6.1 孚尔根反应显示的配子和合子核中DNA存在的状态
7.6.2 配子核DNA含量与细胞周期的状态
7.6.3 配子核配合与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
7.7 倾向受精、精卵识别与多精入卵
7.7.1 倾向受精(偏向受精)
7.7.2 配子识别的假说
7.7.3 多数花粉管进入胚囊和多精入卵的可能性
7.8 受精全过程经历的时间
7.9 双受精的起源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胚乳
8.1 胚乳发育的类型
8.1 1 核型胚乳
8 1 2 细胞型胚乳
8.1.3 沼生目型胚乳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8.3 嚼烂状胚乳
8.4 胚乳的细胞学
8.4.1 胚乳组织的倍性及不正规的有丝分裂
8.4.2 糊粉的和淀粉的胚乳的分化
8.4.3 胚乳发育中珠心的自溶和被吸收.传递细胞的作仟
8.5 胚乳的营养作用
8 6 异粉性和镶嵌胚乳的现象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胚
9.1 合子
9.2 胚胎发生
9.2.1 原胚
9.2.2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胚的分化
9.2.3 胚胎发生的类型
9.3 胚柄的结构与功能
9 3.1 胚柄的形态
9.3.2 胚柄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生理学
9.3.3 胚柄细胞核的细胞学
9 4 胚和胚乳之间的关系
9.5 胚在异己胚乳中的生长
9.6 偏离寻常的胚胎发育方式
9 6.1 多核的原胚
9.6.2 胚的延迟分化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无融合生殖
10.1 配子体无融合生殖的类型
10.2 单倍体无融合生殖
10.2.1 孤雌生殖
10.2.2 单雄生殖
10.2.3 无配子生殖
10.3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
10.3.1 几种二倍体孢子生殖的胚囊的发育
10.3.2 无孢子生殖
10.3.3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
10.4 半配合牛殖
10.5 配子体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基础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多胚现象
11.1 简单多胚
11.1.1 裂生多胚
11.1 .2 从额外的卵细胞产生胚
11.1.3 从胚囊内卵细胞以外的细胞产生胚-助细胞胚和反足细胞胚
11.1. 4 从胚囊外面的细胞产生胚-不定胚
11.2 复多胚
11.3 种子内附加胚的来源与倍性的组合
11.4 多胚现象的起因
11.5 多胚现象的意义和人工诱导
参考文献
英中名词索引
中英名词索引
拉汉植物名称对照
汉拉植物名称对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