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1959年3月18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他被认为是“欧洲的斯皮尔伯格”,他的电影节奏明快、前沿时尚、风格诡异,几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们的期待。代表作有:《地铁》(1985年)、《碧海情深》(1987年)、《尼基塔》(1989年)、《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年)、《第五元素》(1997年)、《圣女贞德》(1999年)。
进入21世纪以来,吕克·贝松完成了从导演向制作人和出口人的转型。公众的感觉是他一直致力于用大投资拍大片赚大钱,但他却向媒体声明,他是在打造一条电影生物链,用大制作养小制作,为年轻天才导演提供拍摄处女作的资金。尤其是近两年,吕克·贝松更是被法国媒体冠以了“法国电影工业大亨”和“影界法老”头衔。从包装国际明星,到成立超现代化的蒙太奇工作室“数字工厂”,还有在巴黎斥巨资1亿欧元打造欧洲最大的55000平方米片场,吕克·贝松的目的只有一个——叫板好莱坞。
朱静,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法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翻译法国文学作品颇多,其中主要有莫泊桑《漂亮的朋友》、纪德《访苏联归来》、米歇尔·比托尔《变化》、让·端木松《挺好的》等。
蒋向艳,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展开
这套书似乎是给年轻读者看的,但所有人都能在书中重新找到自已童年生活的某些片断。
我喜欢我的主人公,使我下决心要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非常乐意跟亚瑟结识。这个小淘气可真是个人物!我很喜欢这套书,因为它表现了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怎样独自解决许多困难,怎样在险象环生的冒险之旅中与恶魔抗争,并且一步步走向成熟。
《亚瑟》的故事给了我一个向孩子们讲述什么是和谐人生的机会。迷你墨人的文明很神奇,他们个子很小,思想却很宽广。他们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彼此之间非常关爱,对友谊也极为忠诚,这一点使他们跟我们的世界区别了开来。
为孩子拍一部电影,这激发了我的灵感。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应该将激情全部投入进去,并激发起他们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