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圣徒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725391
  • 作      者:
    (加)尼诺.里奇(Nino Ricci)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毒眼是普通的宗教、也就是各种教会所信奉的宗教无法解释的所有力量的集聚中心,它不归于善或者恶,是一种包含了善恶的结合体,即可能袭击好人也可能袭击作恶者。本书从此入手,展开情节,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尼诺·里奇,1959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利明顿镇,拥有加拿大和意大利的双重国籍,他是第二代移民。《圣徒传》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为长篇小说。描述二次大战结束时的意大利一个偏远农村青年妇女的不幸遭遇。小说的一大特色是以不幸的青年妇女的孩子的幼稚的眼光来叙述,孩子的真诚善良和社会的冷酷无情形成如此强烈的鲜明对照。
展开
精彩书评
  译本序
  小说《圣徒传》的作者尼诺·里奇一九五九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利明顿镇,拥有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双重国籍。他是第二代移民,其父母原籍意大利中南部的莫利塞地区,一九五四年移居加拿大。据尼诺·里奇说,他自幼常听到父母对意大利农村生活的回忆,他们所住的山野小村与《圣徒传》中描绘的太阳沟极为相似。尼诺·里奇在加拿大利明顿镇的意大利裔移民社区出生和长大,耳目所及,总有一种自己生活在意大利山村的感觉。在写作和出版《圣徒传》的前二十年中,他曾回意大利探访父母的故乡达四五次之多。在实际写作和修改这部小说时,曾在意大利的莫利塞地区住了八个月。他承认自己的小说有自传的成分。从约克大学毕业后,尼诺·里奇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任教两年。他说,尼日利亚是一片充满生气、色彩斑斓的土地。住在那里,就好比回到了旧日的意大利。在尼日利亚,有一种宗教和民间迷信相混杂的浓烈氛围。小说《圣徒传》中所描绘的山村太阳沟的生活,据作者承认,至少部分也源自他在非洲生活的经历。
  小说《圣徒传》的创作始自一九八五年春,实际上是尼诺·里奇在蒙特利尔市孔科尔迪亚大学读创作专业硕士课程时,为取得学位而准备的论文的一部分。原计划是写成一部长篇小说,起草花了约一年时间。然后,他又回过头来,把小说手稿分成了三部分,把其中第一部分作为学位论文交了出去。原因有二:他想按时毕业,不打算把这整整一千页的小说写完来取得硕士学位,而小说手稿叙述的故事也有自然的分割点。修改后来以《圣徒传》为书名出版的那部分手稿花了他近两年时间。他的指导教授、诗人加里·格迪斯是科莫兰特出版社(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文学出版社)的两位业主之一。加里·格迪斯说他的出版社愿意出版这部小说,但又建议尼诺·里奇先找几家大出版商试试,因为他们有更好的销售渠道,可增加小说的销售量。历经两年,这部书稿遭五家出版商退稿。无奈之下,他又转向科莫兰特出版社。《圣徒传》遂于一九八九年五月正式出版。书甫出版,即好评如潮,入加拿大《全球邮报》全国畅销书榜连续达四十五个星期,其中稳居畅销书榜榜首达二十三个星期。这部描写意大利境内亚平宁山区小村的一位独立不羁的妇女和她的七岁儿子的小说深深地拨动了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心弦。美国的艾尔弗雷德·A·诺普夫出版社从科莫兰特出版社购得版权,在美国出版,封面作了改动,书名也改作《圣徒书》。小说从这时开始频频获奖:一九九○年,获W·H·史密斯/加拿大图书长篇小说奖、布雷塞尼奖和加拿大总督小说大奖。后者是加拿大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对一位新进的年轻作家来说,为自己作品命运的这种转折当然会感到欣喜万分,对有出版商愿意出版自己的作品颇感欣慰。随后,他又和英国的文学作品代理商签订了合同,把《圣徒传》的版权卖给英国的艾莉森和布希出版公司,授权在英国出版。《圣徒传》颇受英国文学评论界人士激赏,获两项声望极高的文学奖:威尼弗雷德·霍尔特比奖和贝蒂·特拉斯克奖。除在英、美两国外,《圣徒传》已在瑞典、法国、西班牙、丹麦、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翻译出版。
  《圣徒传》的故事以意大利中南部莫利塞地区的一个山村为背景。小说中描写的主人公生活的太阳沟是以作者的母亲曾生活过的山村为原型而虚构的。小说故事的叙述者是个出生于意
  大利亚平宁山区的男孩,名叫维托里奥·伊纳森特,后移居加拿大。故事开始时,维托里奥仅六岁,与母亲和外祖父一起生活,而父亲已于四年前移居美洲。他们生活的太阳沟是“如遍布山野的乱石那样散落于意大利境内亚平宁山脉之间一百来个山村中的一个,被人遗忘,无人讴歌”。村民们生活贫穷,却十分虔诚,且充满迷信,混杂着激情、情欲和嫉妒。他们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耕作、收获,依年代久远、一成不变的礼仪庆祝节日。故事开始于一九六0年七月一个炎热的下午,维托里奥的母亲克里斯蒂娜与小说中一个从未说出其名的男人幽会时被蛇咬了。村里人人都认为蛇是“毒眼”的化身。依村民们的迷信,毒眼有可能缠上任何人,好人或堕落的人:
  ……
展开
精彩书摘
  尼克神父每次来学校总能找到一两个替罪羊受其折磨,让这些学生来承受我们的集体罪孽的重负—因为我们中间有谁能回答他的那些问题啊?但是,待我们承担了惩罚后,他会给我们讲他自己在神学院时的故事。不知怎的,这些故事会使我忘记他手中的扁条刑杖,因此当他下一次又在校门口出现时,又总是引起一阵惊恐,我的内心似乎总是搞不明白,手拿扁条刑杖的
  尼克神父和讲故事的尼克神父怎么会是同一个人。
  “我在神学院时有个朋友,名叫唐皮特罗,”他有一次对我们讲,“在塞克城时就认识他。他们安排床铺时,把唐皮特罗安排在我对面的那间宿舍。因此,在神学院的第一天早晨,我去叫唐皮特罗一起去吃早饭,但是我走到他睡的地方,只见他躺在地上,头钻在床底下。
  “‘唐皮特罗,’我说,‘你在床底下干什么?’
  “‘我在找鞋子,’他回答。
  “几分钟后他从床底下钻了出来,手中提着鞋。
  “‘鞋找到啦!’他说,脸上笑开了花,似乎他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后他在床前跪下,双手合十,闭上眼睛,低声作了会儿祈祷。
  “我心想,这个唐皮特罗真是个奇怪的家伙,就为找到了自己的鞋,还要感谢上帝!
  “第二天早晨我去叫唐皮特罗,前一天的故事又重演了一遍。唐皮特罗躺在地上,头钻在床底下。
  “‘唐皮特罗,’我问,‘你在床底下干什么?’
  “‘我在找鞋,’他回答。
  
  在塞克城似乎只有那集市是真实的,至少它交易时间虽短却是实实在在的:它倒真的是由农民和商贩装运进城的。他们深夜时就套好车上路;,天亮前已准备好摊位,到中午就收市结
  束,一切嘈杂和色彩都会消失,各交易摊位都又上了门板,等到次日再重新开市。我生日那天,我们是在集市旁边下的车,那会儿集市正兴旺。当卡津古洛的车在一条狭小的横街停下时,集市的喧闹嘈杂、叫声笑声、钱币的叮当声都传到坐在帆布车篷下我们的耳朵里。离上次和我母亲一起来集市已过去好几个月了。好长一段时间内,我母亲都喜欢一个人来塞克城。但是,当我们沿着集市大街穿行,与羊、手推车以及来购买当天食品的粗壮的城里女人互相推推搡搡地向前走时,许多商贩大声叫着我的名字,还记得我以前来逛过集市。
  “嗬,维托!长这么大了!也长漂亮了,就像你母亲。”
  “今天是他生日,”我母亲告诉他们。“他来收礼物的。”这句话还真灵,我们一边穿过集市,五里拉或十里拉的硬币就光闪闪地放进了我口袋。
  但是,今天集市的气氛比往日更让人难以忍受,街道太狭,人群太挤,骨骼粗壮的塞克城女人只顾讨价还价而推挤着我,根本就没看我就在身边。那些商贩们,稍微招呼了我一番之后,就很快转向了我母亲,剩下我抬起头仔细看那些颤巍巍堆在斜货架上如金字塔般的卷心菜、西红柿和洋葱。货架下柳条笼里鸡咯咯咯地狂叫着,从笼缝隙中伸出嘴啄食落在地上的食物碎屑。一条条灰色的浊水沿着铺路石的缝隙流淌,散发出一股强烈的污水沟的难闻气味。
  “妈,我想走了。”我母亲正低声和一个我不认识的年纪稍大的男人说话。这男人高大强壮,高塔似地矗立在我身边,不合时宜地穿着理应星期日才穿的最好的衣服,里面是白衬衣,结着领带,可是衣袖却卷到上胳臂,衬衣上边的纽扣也松开着,胸前卷曲缠结着厚厚的黑毛。
  “听着,”我母亲转脸向我说,“我让卢西阿诺驮着你。他可以等一会儿再买菜。你的铺子到中午才开门,是不是?”
  “不过到那时剩下的菜他们只能拿去喂猪了,”那男人说。“我买的橄榄哪怕上面有一个伤疤,我老婆就会让我够受的。”但是,他还是笑着用肌肉强健的手臂抱起我,然后毫不费力地把我举到肩上,用上胳臂夹住我的小腿。
  “我可以打赌,你坐在上面可以看见全世界,维托里奥,是不是?”他说。
  从上面望去,集市像河流或者大海,人头涌动如波浪,两边是遮盖集市各摊位的用镀锡瓦楞铁皮做的斜顶。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噢,你的一切我全知道,”那男人说,转过头去瞧一眼走在他身边的我母亲。“你母亲什么都告诉我。”
  “你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当然知道。今天是圣巴多罗马节。”
  “不对,不对,”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真的?你干吗不早点说?”
  
  这时雨已停了,头顶上灰色的天幕露出小片的湛蓝色。游行队伍顺着圣朱塞普街回去,又穿过广场,尼古拉神父仍走在前面,手持圣水器,圣水和脚下的泥土混合在一起。圣母马利亚像仍然被人群高高地簇拥着,浑身干燥,罩着紫色华盖,随着抬像人的运动而上下快速摆动,虽然她头上的华盖因雨淋和集聚的谷物粮食,中间已下陷。一小群观礼者,主要是罗马人,站在迪·勒西酒吧前平台的雨篷下,向游行队伍挥着手,不想被污泥和雨水弄脏衣服。
  我又走到了外公身边,他仍是步履沉重地在因稀泥而变得滑溜溜的街上走,动作僵直,态度沉默,沉重的鞋子如马蹄敲击着铺路圆石,啪啪直响。风力增强了,云被扯成千条碎片,如幽灵般轻快向东飘去,头顶上天空迅速晴朗起来。我们走近村边时,突然出了太阳,日光冷冷地照在从屋檐往下掉的雨珠上,折射出黄金白银色。我们走近自己的家,我从队伍里往外看,想知道我母亲在圣母马利亚像经过时是不是会出现在门口。但是,家里似乎空无一人,连二楼阳台上的窗帘也是拉起的。
  游行出村约半英里,在通向公墓的生锈大铁门前结束了。公墓仅占据着一小块圈起来的土地,新近去世的人通常就埋在老的墓地上,为的是节省土地。每次挖新坟总能掘出一堆无名氏的残骸。公墓的位置在一条陡峭的泥土小道尽头的荒草高地上,但在公墓门前,小道还未往下坡走处,有一座年代悠久的小教堂,教堂顶和外墙长满了青苔和蔓生的爬藤。这小教堂将供奉圣母马利亚,直到复活节,然后再举行一次游行,将她迎回原来的教堂。小教堂内部毫无装饰,为的是不招引盗贼,惟一带色彩的地方是后墙顶端处那扇装着彩色玻璃的小圆窗,以及教堂内制作小圣坛的蛇纹大理石板上斑驳的绿棕两色。每年圣母马利亚都被安放在教堂后墙上那壁炉大小的神龛里,从那儿她能透过教堂门上半部明亮的扇形玻璃窗,清晰地看到山谷,看着山
  坡在春天被慢慢染绿。
  我离开外公身边,悄悄地从人群中钻到小教堂门口去看大人们怎么把圣母马利亚像放到神龛中去。华盖已放下,两个抬圣母像的人已把像搬离木架,正把它从窄窄的教堂门中挤进去。
  其中一个在教堂门槛上绊了一下。差一点要脱手,人群中发出一声轻微的惊叫。
  “现在动作轻一点,”尼克神父在门内说,抬像的男人们从他身边挤过去,他殷勤地往一边让。“这材料很容易碎。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有个真家伙的圣母马利亚像,用大理石做的。”
  “请允许我讲句实话,”一个男人说,一边轻轻地把塑像往神龛里边塞,“我的肩膀告诉我,这个塑像已够真家伙的了。如果你做个大理石的,那你只能一年到头让它待在这儿,谁还抬得动。”
  “如果你做个大理石的,”我身边有个人说,“你得保证她还没有怀上孩子,这样可减轻点分量。”
  “否则,她得把孩子留在家里,像别人一样。”
  但正说到这里,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所有的眼睛都朝天上看,一团白色轻烟还映衬在已变得几乎一片湛蓝的天空上。刚过一会儿,又出现了一小团白色,在天空如鲜花般开放,紧接着是“砰”的一声,然后隔着短暂的间歇,又是第三下、第四下,最后一长串急速的轻烟和爆炸声,一下接着一下,回声连续不断,直到整个天空回荡着爆炸声。这是首批点燃的烟花,显示出巨响的威力,向整个山沟宣告,今夜在太阳沟将有欢宴庆祝和歌声。
  
  这时一切都发生得十分迅速。艾尔弗雷多一点头,文森佐和另一个男孩架住我的双臂把我抬了起来,还没等我来得及想一下或表示反对,我已被仰面按在地上,一边一个男孩坐在我手
  臂上,艾尔弗雷多则坐在我的脚脖子上,其他男孩眼朝下使劲盯住我看,好像一群奇怪的禽鸟。艾尔弗雷多像行某种宗教仪式似地慢慢解开我裤子上的皮带扣,抽松皮带时发出了低低的咝
  咝声,然后松开我腰间和裤中间的纽扣。他往下拉我裤子时手指甲划着了我的皮肤,我哆嗦了一下。但是这时我即使想跳起身来,也做不到了,因为我的身体被按在地上,像被钉子钉住似
  的。那些男孩睁大眼睛俯身看着我。
  “看那个家伙有多大,”文森佐说。“肯定有五尺长。”但是却没人大笑。
  “这是个大家伙,没错,”艾尔弗雷多说,身体往后仰,好让其他男孩看得更清楚。
  “这和骡子的那家伙差不多大了,”其中一个男孩说,然后吉多伸手往下,用拇指和食指夹起皮肤打皱的那一端,前后移动着打量起来。
  “这个家伙不寻常,”他最后说,其他男孩听了都沉默下来。但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这种家伙他们在大战前才有。你看得出的,因为,它上边的肉更多。”
  有些男孩表示赞同,说吉多说得对。但是有个男孩说它更像非洲人有的那种,也许我的哪位祖父是个非洲人;还有个男孩说,在美洲人们才会有像我这样大的家伙,这说明有一天我会去美洲。这时,个个男孩都参与一方,争论那家伙的颜色、长度和厚薄,但是他们无法得出一个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