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于一位天生丽质的女子有什么意义吗?苏菲·玛索以她的小说处女作《说谎的女人》提供了一个答案。苏菲·玛索,这位法国男子的梦中情人,无数中国影迷追捧的偶像级国际巨星,通过这本风格独特的小说证明:她不公风华绝代,艳质倾城,下笔为文也能顾盼生辉,摇曳多姿。一个美丽的女人也能有一枝漂亮的笔!
苏菲此书,以演艺女人第一人称手法创作,写出了她的生活与感受。书中的女人,与封面女郎苏菲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年轻女人,同时,喜读书喜独睡喜带狗散步等习性,又与苏菲生活的某此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书中追忆童年生活、少女时代、与男孩交游、与情人做爱、演戏拍电影、应约去好莱坞,最后在剧场当领座,虚虚实实,半真半假。所以苏菲一面说:“这不是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一面又承认:“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个人化的东西。”
苏美人这一本书,历时四年,断断续续写了三次。意到笔随,既非身体写作,爆卖绯闻,也不借机炫耀自己,故作惊人之语,倒是写得简约平实,朴素真切。评论家或称其为散文笔法写小说,或称其为意识流小说,并认为颇有后现代意味。
苏菲早在影片《警察》里,就演了一个“说谎的女人”,这次披肝沥胆,自己动手来写“说谎的女人”。书一开头就坦承:“我不说实话,因为我喜欢搞得神秘兮兮的。”有位评论家赞美小说文笔之佳,说写得简直像下届龚古尔奖得主。夸赞之言,或许有些过头。对于本书中译本来说,由法语界鼎鼎大名的司徒逸先生承译则绝对是对苏菲文笔的一种褒奖。
展开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五日星期三,匆匆上班的巴黎人,走过书店门口,看到最新出版物里,陈列着一本小三十二开薄薄的新书。朴素的封面上只两行字,上写Sophie Marceau—苏菲·玛索;下书:Menteuse—说谎的女人。明星出书,而且是当红国际巨星!既无发布会,也无签名式,这样低调处理,倒更具戏剧性!事后有记者赶到圣彼得堡去采访,作为作者的苏菲·玛索这时正带着十个月的儿子万桑,在俄国拍《安娜·卡列尼娜》,关注的是怎样演活托翁笔下这位充满激情的十九世纪贵妇,尤其嘉宝(一九三四)和费雯丽(一九四八)演的同一角色早已蜚声影坛。当记者问及对出书何故如此超脱,苏菲答称:一则,身在俄国,分身乏术,无暇去巴黎推介;再则,书自有自己命运,就让书靠本身力量去争取读者吧。
明星出书,报刊上评论纷纷,褒扬中不无揶揄,终究还是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作者自称此书历时四年,断断续续写了三次,这次赶来拍片前才杀青史卷,以致拍片当中,想起不妥处,还不时发电传改动文稿,圈中人称苏菲乃“极端完美主义者”!知情人则说,以苏菲地位,已不再需要名不再需要利了,何苦辛辛苦苦炮制一本书出来。苏菲的解释是:“我们做演员的,总有一种心病,以为我们只会围着一个个台本,表演表演。其实,我们很想自己也来创作。”
苏菲是把她的第一本书当文学作品来写的,而且书款也是正规文学书格式,通篇文字,不附一张照片,当然也毋需附照片,苏菲的倩影在法国本来已无人不知。应该说,苏美人这本书,既非身体写作,爆卖绯闻,也不借机炫耀自己,故作惊人之语,倒是写得简约平实,朴素真切。苏菲自己定位为Récit—记事;有评论家称,这是一本用散文笔调写的小说,又因与传统的历时写法不同,故有称意识流小说的。作为小说,没情节,没人物,叙述中时而蹦出不可解的字句,颇有后现代意味。(遇这类情况,译者多方请教中外行家,并参照英译,尽量弄懂译通,不过还是有莫名其妙的滞“后”之处。)全书十四章加一尾声,每章又分若干段落,倒像一组组镜头组接起来的电影剧本。那也不为无因,看惯了看多了电影文学剧本,及至自己动笔,便不知不觉写成了分镜头文学剧本。至于挪榆,是称道行文简洁,用词恰当,想不到美丽的明星,居然还有一枝漂亮的笔!有位评论家赞关文笔之佳,说写得简直像下后龚古尔奖得主!但不免令人起疑,真是苏菲自己写的吗?不然的话,那么捉刀者是谁?可是,面对一个“说谎的女人”,又怎么弄得清呢?!
一九八O午,十四岁的苏菲初演《初吻》,以充满幻想、清纯亮丽的形象,一时奉为青春偶像,风靡全国,法兰西又爆出一颗新星。一炮走红,片约不断。八十年代以少女形象光照银屏,九十年代成为成熟女性的象征。尤其《芳芳》(一九九二)一片,让全世界记住了她的名字。苏菲的表演细腻生动,富有感染力,主演过《警察》、《勇敢的心》、《心火》、《云上的日子》、《路易十四的情妇》、《忠贞》等片,几乎每一部都堪称佳作。电影评论家陈咏称:“生活中的苏菲·玛索虽然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却保持着少女般的矜待与羞涩,有着不同于好莱坞红男绿女的法国情调。尽管如此,银幕上的苏菲·玛索却常常扮演惊世骇俗、展示现代女性情欲与理性冲突的角色。这些角色大都缠绵而暴露,但是苏菲·玛索在举手投足之间竟是那样纯美与自然,令人感到她身体里的那分仿佛来自云端的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