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the Lonely Planet stor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8025760
  • 作      者:
    托尼.惠勒(Tony Wheeler), 莫琳.惠勒(Maureen Wheeler)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t的故事》将自传、公司历史和旅行书融为一体。这本书讲述了托尼和莫琳夫妇个人的故事,也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历尽坎坷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特别是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们的探险精神。
展开
作者简介
    被称为业界传奇LoneIy Planet出版公司的创始人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已经出版了很多的旅行指南,这些指南覆盖了这个星球的每一个国家。
    Lonely Planet创立于1973年,当时惠勒夫妇自己动手出版了一本非常独特的旅游指南:《便宜走亚洲》。之后他们又出版了《鞋带上的东南亚》,这本书很快被人们称为背包客的“圣经”。当时他们勇敢地踏入了别的旅游出版商未曾涉足的市场,他们专为一个新兴的自助旅行人群服务,而这些人群的出现要远远早于大众旅游市场的兴起。
展开
内容介绍
    被称为业界传奇LoneIy Planet出版公司的创始人托尼.惠勒和莫琳· 惠勒已经出版了很多的旅行指南,这些指南覆盖了这个星球的每一个国家。
    Lonely Planet创立于1973年,当时惠勒夫妇自己动手出版了一本非常独特的旅游指南:《便宜走亚洲》。之后他们又出版了《鞋带上的东南亚》,这本书很快被人们称为背包客的“圣经”。当时他们勇敢地踏入了别的旅游出版商未曾涉足的市场,他们专为一个新兴的自助旅行人群服务,而这些人群的出现要远远早于大众旅游市场的兴起。
    《当我们旅行:Lonely Planet的故事》将自传、公司历史和旅行书融为一体。这本书讲述了托尼和莫琳夫妇个人的故事,也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是如何历尽坎坷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特别是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他们的探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了《纽约日报》所说的“指导奇怪的人去奇怪的地方的专家”。
展开
精彩书评
    旅行是开始,是结束,是这两者之间所有的一切。
    ——LonelyPlanet创始人
    书名和封面都很迷人,但你若期望从中发现旅行的美,就错了。一辈子为了旅行指南书奔波的LonelyPlanet创始人,似乎习惯了用俭省的语言描绘各段本应该十分精彩的旅行(当然,偶有灵光闪过),所以,这反倒不是一本旅行笔记,而是一本出版公司创业史,只是恰好他们开拓的是旅游指南书这个领域。
    不过,书中关于出版的段落还是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原来出版都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版权、成本、质量与市场的辩证、政治敏感等。同时,特殊的领域又有不为外人所知的难题:地图、收集信息的速度与带给读者悠然感觉的严重背离、更新……
    在谈着这些出版创业的同时,作者又以两位创始人的相识、相恋、结婚、共同生活为主线。尽管婚姻屡次几近触礁,但共同旅行终究成为维系两人关系的强大纽带。生活果然就是生活,即便对于这样一对风雨同舟的夫妻,婚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怪不得人说爱是本能,情则意味着责任和牺牲。
    书中作者幽默的笔触,让人看到多年历练、体察不同文化的有益结果,旅行,真的能让人变得异常坚强、乐观和洒脱。
    所以——旅行是开始,是结束,是这两者之间所有的。
展开
精彩书摘
    随之而来的是个长周末,大学朋友大卫·库珀邀请我们到康沃尔郡大西洋海岸他父母的海滩别墅去玩。周五晚上莫琳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开着新买的车出发了。那是个典型的交通堵塞的英国长周末,车子的风扇皮带很快就坏掉了。把车停在路边,我们拿出备件箱里的风扇皮带,打着手电筒设法把皮带换上。可是大约80公里后,新换的皮带又坏了,幸运的是我还有个很破旧的第二备件,不过它看起来也是奄奄一息,把它装上后,我们又马上买了个新的皮带。不久我们就不得不换上它。这回导致风扇皮带磨损的原因变得明显起来:发动机轴承正在渐渐失灵。我们好不容易在午夜后到达大卫的海滩别墅,第二天早晨我就给发动机换了个新轴承。
    这辆旧车的皮带在接下来与我们相处的时间里再也没有闹过事,但是在周末返回伦敦的路上,这个老爷车又发出了另一种可怕的噪音。这一次是后轮轴承在退休前的呻吟和挣扎。带着毛骨悚然的尖叫声和刺耳的噪音,我们勉强回到伦敦。
    几周后学期结束了,我们也整装待发。准备了一些备件、额外的备胎、两个背包、一顶旧帐篷、睡袋、做饭工具和几箱食物,还有书、地图和价值400英镑的旅行支票——即使是在1972年,这也是一笔很少的钱。我们在伦敦西部伯克郡我父母那里度过了在英国的最后一夜。
    “我们将在一年后回来。”7月4日早晨离开时我们宣布。我们开着车在路的尽头拐弯,向印度,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进发。
    “欧洲,”我指着轮渡留在身后的航迹。“亚洲”,我继续指着我们正在行驶的方向。
    穿过欧亚两洲的分界线,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到达这座古老城市的亚洲一端是这次旅途重要的一步。今天有两座桥连接着伊斯坦布尔的欧亚两端,但在1972年的8月,第一座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仍在建造之中。我们把小货车开上轮渡,这是跃上另一个大陆最好的方法,也是奔向东方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几天前我们已经驶入伊斯坦布尔,为了省钱,我们就在城墙外扎下帐篷。令人高兴的是,在那里我们可以与其他旅行者彻夜长谈。这些人来自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打算去东方旅行,大多数是坐着大众汽车公司的Kombi客车。就算我们还没有开始担心前方的行程,他们所讲的那些关于阿富汗的恐怖故事也足以让我们立即揪起心来。伊斯坦布尔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神秘东方的气息,尽管城市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在欧洲这边,可是它和我们经过的其他那些欧洲城市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
展开
目录
1. 穿越亚洲
2. 东南亚之旅
3. 开始行动,惨淡经营
4. 山雨欲来
5. 更多的烦恼
6. 暂时的宁静
7. 转战欧美
8. 关于指南书
9. 世界上所有的麻烦
10. 其他工作
11. 不一定总是好人
12. 高峰,低谷
13. “9·11”及其他
14. 路在何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