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罗曼·罗兰精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0216026
  • 作      者:
    [(法)罗曼·罗兰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罗曼·罗兰精选集(共2册)》属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精选书系”的编选工作都在研究基础上进行,每一种书的编选者皆为该作家的权威研究者或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的众多一流学者、教授都在书系中担任编选者,如许渊冲、郑永慧、桂裕芳、罗新璋、李玉民、沈志明……编选者阵容之强、层次之高在国内同类书籍中,可谓首屈一指。<br>        品评名家 名作 名译 名编精选<br>        探讨内心的深邃思考,表现生活的厚重张力
展开
作者简介
        许渊冲,江西南昌人,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44年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学习,后赴欧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张家口、洛阳等地外国语学院任英文、法文教授,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国际文化教授,99年起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古代诗歌翻译与赏析》课程。<br>        许渊冲先生是本世纪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在国内外出版了中、英、法文的文学作品五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罗曼·罗兰精选集(共2册)》作者罗曼·罗兰(1866-1900)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名著中,最能引起一代人共鸣的,可能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早在五十年代,这本书是北京大学出借率最高的一部。到了六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批判了这部小说中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说也奇怪,“文革”十年浩劫之后,在北京大学,这部作品又成了三十几部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必读书之一。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力之大。罗兰写这本书,还加进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读者阅读时,再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印证,于是本书就如浩荡的江声传遍全球了。罗兰崇拜的英雄不是用思想或开武力取得胜利的人,而是有伟大心灵,伟大性格的人物。伟大的性格往往是在和命运做斗争中形成的,一方面和外在世界,另一方面也和内心世界。
展开
精彩书摘
        约翰·克里斯托夫<br>        许渊冲译<br>        献给世界各国<br>        受苦受难、英勇斗争<br>        取得胜利的自由心灵!<br>        我认为重译是提高翻译水平的一个好方法。我曾说过: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而重译则是两个译者之间、有时甚至是译者和作者之间的竞赛。其实,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取代原作。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家不可能只知道本国文学,而不了解世界文学,因此必须阅读翻译文学,而译作如果能和原作比美,甚至胜过原作(如英译《鲁拜集》)的话,那就可以在本国建立世界文学。二十一世纪的翻译家应该和作家不分高下,所以我要和傅雷展开竞赛。如果译文只寻求和原文“对等”、“等值”或“等效”,那结果往往只能使读者“知之”,不容易使人“好之”,更不容易使人“乐之”;在两种语言的竞赛中,只能紧紧跟在原文后面,永远不能超越原文;这就是说,翻译文学永远不能和创作文学比美,更不可能胜过创作了。但是,如果能用“再创作”的方法,充分发挥译语优势,使人读译文后,不但“知之”(信),而且“好之”(达),甚至“乐之”(雅),那翻译文学才有可能和创作文学平起平坐,才有可能在本国建立起世界文学。如果能把本国文学译成外文,能使外国读者“知之、好之、乐之”,那就是在全世界建立世界文学了。<br>        重译《约翰·克里斯托夫》不仅为了使人“知之、好之、乐之”,首先是译者“自得其乐”。叔本华说过:“美”是最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傅译已经可以和原作比美而不逊色,如果再创造的“美”有幸能够胜过傅译,那不是最高级的乐趣吗?如果“自得其乐”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那不是最高级的“善”,最大的好事吗?乐趣有人共享就会倍增,无人同赏却会消失。这就是我重译这部皇皇巨著的原因。<br>        <br>        一九九四年八月六日<br>        <br>        第一卷黎明<br>        白日降临前的黎明时刻,<br>        你的灵魂还在体内酣睡……<br>        《炼狱》第九歌<br>        第一部<br>        当潮湿的浓雾开始消散,<br>        太阳软绵绵地显露……<br>        《炼狱》第十七歌<br>        <br>        江流滚滚,声震屋后。从天亮的时候起,雨水就不停地打在玻璃窗上。的雾气凝成了水珠,涓涓不息地顺着玻璃的裂缝往下流。昏黄的天暗下来了。房子里又闷又热。<br>        新生的婴儿在摇篮里动来动去。虽然老爷爷进门的时候脱了木靴,他的脚步还是踩得地板格格作响:婴孩哭起来了。母亲把身子伸到床外,想让他不要哭;老祖父摸摸索索点着了灯,免得孩子怕暗。灯光照亮了约翰·米歇尔通红的老脸,又粗又硬的白胡子,要找岔子的神气,一双灵活的眼睛。他走到摇篮旁边。他的外套闻起来有一股潮味;脚上拖着一双大蓝布鞋。路易莎做了个手势,叫他不要过来。她的淡黄头发几乎白了;她的面目消瘦,绵羊般温顺的脸上有些雀斑;她的嘴唇很厚,但是没有血色,并且老合不拢,即使微微一笑,也显得畏畏缩缩;她怎么样也看不够似地盯着孩子——她的眼睛很蓝,迷迷糊糊,眼珠只是小小的一个圆点,却深藏着无限的脉脉温情。<br>        孩子醒过来又哭了。他模糊不清的眼睛东溜西转。多么可怕!一团漆黑,突然而来的耀眼灯光,头脑里乱七八糟的错觉,周围的熙熙攘攘、压得他透不出气的黑夜,高深莫测的阴影,影子里恍惚射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线一般,蹦出了尖锐的感觉、痛苦、梦幻;这些大得吓人的面孔俯下身子来看他,这些眼睛穿透了他的身子,深入到他的心窝,而他却感到莫名其妙!……他没有气力叫喊;恐惧把他钉在摇篮里,一动不动,他睁大了眼睛,张开了嘴,喉咙里直喘气。他的大脑袋似乎肿了,皱起了奇形怪状、不堪入目的皱纹;他脸上和手上的皮肤褐里带紫,还有黄斑……<br>        “老天爷!他长得多难看!”祖父用深信不疑的口气说。<br>        他把灯放在桌子上。<br>        路易莎像挨了骂的小姑娘似的撅起了嘴。约翰·米歇尔瞟了她一眼,笑了。<br>        “你总不会要我说他长得好看吧?我就是说了你也不会相信。得了,这也不能怪你。娃娃都是这副长相。”<br>        灯光和老爷爷的眼光把孩子吓呆了,好不容易才脱离了一动不动的状态。他又哭了起来。说不定是他从母亲的目光中,感到了对他的疼爱,怂恿得他吐苦水了。路易莎伸出手臂对爷爷说:<br>        “让我抱抱。”<br>        爷爷照例先发一通议论:<br>        “孩子一哭,可不应该迁就。叫就让他叫去。”<br>        但他还是走了过来,抱起孩子,唠唠叨叨地说:<br>        “从没见过这么难看的。”<br>        路易莎用发烧的双手接过孩子,抱在怀里。她不知所措地笑了一笑,却心醉神迷地瞅着他。<br>        “哦!我的小宝宝,”她不好意思地说,“你多么难看,你多么难看,我多么爱你啊!”<br>        约翰·米歇尔转过身来,走到壁炉旁边;他板着脸拨了拨火;但他一本正经、闷闷不乐的面孔掩盖不住内心的微笑。<br>        “好媳妇,”他说,“得了,不要难过,他的日子还长着呢,会变好的。再说,难看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他做个好人,我们也就别无所求了。”<br>        孩子一接触到母亲温暖的身体,立刻安静下来。听得见他噗哧噗哧咕咕噜噜地吃奶。约翰·米歇尔在椅子上稍微把头往后一仰,又郑重其事地说了一遍:<br>        “做个正派的人,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br>        他沉默了一会儿,考虑要不要把这个意思说得更清楚一点;但他再也找不到什么词儿好说,于是又沉默了片刻,才不自在地问道:<br>        “你的丈夫怎么还不回来?”<br>        “我想他是在戏院里,”路易莎畏畏缩缩地回答,“他要排演。”<br>        “戏院已经关了门。我刚从门口走过。他又在说谎了。”<br>        “不,不要老是怪他!也许怪我没听清楚。他说不定是讲课耽误了。”<br>        “那也该回来了。”爷爷对解释并不满意地说。<br>        他犹豫了一阵子,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低声问道:<br>        “他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br>        “不是,父亲,不是。”路易莎赶快回答。<br>        爷爷瞧住她,她不敢看他的眼睛。<br>        “你没有说实话,你在骗我。”<br>        她悄悄地哭了。<br>        “老天爷!”祖父叫了起来,踢了壁炉一脚。拨火棒嘁哩哐啷掉到地上。母亲和儿子都吓了一跳。<br>        “父亲,我求求你,”路易莎说,“不要把孩子吓哭了。”<br>        孩子有几秒钟不知道如何是好,到底是哭呢还是吃奶;既然不能同时又哭又吃,他就照常吃奶不误。<br>        约翰·米歇尔继续压低嗓门,但有时还是压不住火气,他说:<br>        “我什么事得罪了老天爷,才生了这个酒鬼儿子?我这辈子节吃省用,累死累活,得了什么报应!……可是你呢,你,你怎么没法子拦住他呀?天啦!说来说去,这是你的本分啊。要是你能把他留在家里,唉!……”<br>        路易莎哭得越发厉害了。<br>        “不要怪我,我已经够难过的了!我尽了我的力。你哪里知道我一个人在家里多么害怕!我好像老听见他上楼的脚步声。于是我就等他推开房门,心里暗想:天啦!不知道他又醉成什么样子了?……一想起来,我就难过得要命。”<br>        她一边呜咽,一边哆嗦。老爷爷觉得于心不忍了。他走到她身边,把她发抖的肩膀上掉下来的被子又拉了上去,用他的大手摸摸她的头:<br>        “得了,得了,不用害怕,还有我呢。”<br>        她想起了孩子,就不哭了,还勉强笑了笑。<br>        “我不该说那些话的。”<br>        老爷爷瞧着她,摇了摇头:<br>        “可怜的小媳妇,我给了你一个丈夫,可叫你吃不消了。”<br>        “这都怪我自己,”她说,“他本不该娶我的。现在他也后悔了。”<br>        “他有什么可后悔的?”<br>        “这你还不知道?你自己本来也不高兴要我这个媳妇。”<br>        “过去的事就不必提了。你说的倒也是事实。我当时是有点难过。一个像他这样的男人——我这么说也不会叫你脸红——精心培养出来的、出色的音乐家,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他本来可以另外攀一门亲事,而你却一无所长,门不当,户不对,又不是搞我们这一行的。克拉夫特家娶一个不懂音乐的媳妇,这是百年不遇的怪事!——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当然知道我并不怪你,认识了你以后,我对你还有了感情。再说,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何必翻什么老账?只要你老老实实尽本分也就算了。”<br>        他转过身来坐下,歇了一会,郑重其事地像要发表什么警世名言似的说道:<br>        “人生在世,头等大事就是要尽本分。”<br>        他等待不同的意见,向壁炉里吐了一口痰;然后,母亲和孩子都没有反对的表示,他还想说下去,但说不出——就打住了。<br>        <br>        他们两个都不再说话。约翰·米歇尔坐在壁炉旁边,路易莎坐在床上,两个人闷闷不乐地各想各的心事。老爷爷口里说得好,心里一想起儿子的婚事就不好受。路易莎也在想这桩事,她老是怪自己,虽然这并不是她的错。<br>        她本来是个女佣人,居然嫁了约翰·米歇尔的儿子梅希奥·克拉夫特,使每个人,尤其是她自己,都觉得大出意外。克拉夫特父子虽然不是有钱人家,但在莱茵河畔的小镇还是大家看得起的人物,老爷爷在镇上成家立业,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了。父子两人是世代相传的乐师,是科隆到曼海姆这一带音乐界的知名人士。梅希奥是宫廷剧院的提琴手;约翰·米歇尔从前还在大公爵的宫廷音乐会上当过指挥。老爷爷觉得梅希奥的婚事有辱门庭,辜负了他对儿子的莫大期望,原来他自己没有成名,所以把成名的厚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不料儿子一时冲动,却使他的奢望全落了空。因此,他先是大发雷霆,把铺天盖地的咒骂都泼在梅希奥和路易莎身上。但他到底是个好人,等到了解媳妇之后,就又原谅了她;甚至自以为对她有了慈父般的感情,不过他的感情一发作,却老叫人下不了台。<br>        没有人搞得清楚梅希奥是怎样攀上这门亲事的,——梅希奥本人更不清楚。当然他不是看中了路易莎的漂亮。她一点也不动人:个儿矮小,脸色苍白,身子单薄;跟梅希奥和约翰·米歇尔一比,更是出乖露丑。他们两个又高又大,脸红腰粗,拳头硬邦,能吃能喝,笑声震天。她给他们压得抬不起头来;没有人把她看在眼里;她自己更是知趣,尽量销声匿迹。如果梅希奥心地好,还可以说他是把路易莎的朴实看得比别的条件更重,但他却是个最重虚荣的人。像他这样的男子汉,要漂亮有漂亮,又有自知之明,而且自命不凡,也不是没本领,大可高攀一个有钱人家的千金,甚至不妨——谁说不行?——像他吹嘘的那样,勾引个把大户人家的女弟子,谁想得到他却突然心血来潮挑了个穷人的女儿,既没受过教育,又不好看,还没追求过他……这真是咄咄怪事!<br>        但是梅希奥是这样一种不寻常的人,做起事来总是和大家的期望,甚至和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驰。并不是他不知道——俗话说得好,知错不改才是双料的傻瓜……他自作聪明,以为见风使舵,万无一失,稳达目标。但他没把舵手的主观因素算进去;他没有自知之明。他不知道舵手往往心不在焉,让舵自行其是,而舵偏偏又喜欢搞鬼捣乱,和舵手作对。船一放任自流,就会一直朝着暗礁冲去;于是自作聪明的梅希奥就娶了个厨娘。在确定终身大事的那天,他既没有喝醉,也不糊涂,但并没有热情冲动:还差得远呢。唉!说不定我们身上除了理智、心灵、感觉之外,还有些神秘的力量,善于钻其他力量的空子,见缝插针,自作主张;说不定梅希奥就是在路易莎苍白的眼珠子里看到了这些神秘的力量,所以那天晚上他在河边碰到了这个年轻姑娘,同她一起坐在芦苇丛中,她畏畏缩缩地望着他——他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和她订下终身了。<br>        刚一结婚,他就发现自己做了冤大头。在可怜的路易莎面前,他也毫不隐讳地发牢骚,她却总是低声下气地赔不是。好在他并不是存心和她过不去,发发牢骚也就算了;但过不了多久,一到朋友中间,或者是给有钱的女学生上音乐课时,看到她们的态度变矜持了,他校正她们的指法,她们碰到了他的手也不再颤抖了,他又不免后悔起来。于是他一回家,脸色就不好看,路易莎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怨气,虽然习以为常了,心里还是难受;有时他干脆在酒店里消磨时光,自我陶醉,或者怂恿别人而自得其乐。这种时候,他深夜才回家,并且哈哈大笑,在路易莎听来,笑声比话里带刺还更刺耳,比无声的埋怨还更痛苦。她觉得自己对他的放荡无度也要负一点责任,因为家里的钱越来越少,她的丈夫也越来越不通情达理,所遗无几的本钱都消耗殆尽了。梅希奥越陷越深。他只是个中等人才,人到中年,本来应该加倍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他却放任自流,顺着下坡路滑了下去;结果,别人就取而代之了。<br>        不过,这和无名的神秘力量有什么关系呢?它把梅希奥和金发厨娘一撮合,就完成了任务;小约翰·克里斯托夫刚刚在世界上落了脚,这就是命中注定的吧。<br>        <br>        天完全黑下来了。老约翰·米歇尔正坐在壁炉前想着过去和现在不称心的事,想得迷糊了,路易莎的声音使他醒了过来。<br>        “父亲,时间已经晚了,”年轻的媳妇亲切地说,“你该回去了吧,你要走的路还不近呢。”<br>        “我要等梅希奥。”老爷爷答道。<br>        “不,我求你了,我看还是不等的好。”<br>        “为什么?”<br>        老爷爷抬起头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她。<br>        她不回答。他又接着说了:<br>        “你说你害怕,怎么又不要我等他?”<br>        “唉!我怕是怕,但你在这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你自己也会生气,那何苦呢?我求你还是回去吧!”<br>        老爷爷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说:<br>        “也好,那我走了。”<br>        他走到床边,用他那锉子般的硬胡子在她的脑门上刷了一下;问她是不是还缺什么,又把灯光捻小。房间一暗,他走的时候还撞了几张椅子。但他刚一走上楼梯,就想起了他的儿子喝醉了酒怎么回来;于是他走一步停一步;想像着儿子一个人回家多么危险……<br>        在床上,在母亲身边,孩子又乱动了。一种说不出的痛苦从小生命的内部向外迸发了。他使劲顶住。他扭着身子,捏着拳头,皱着眉毛。痛苦越来越大,虽然不声不响,但肯定不会放松。他说不出这是什么痛苦,要发展到什么地步。他只觉得痛苦无边无际,没完没了。于是他难过地哭了起来。母亲温柔地用手抚摩他。痛苦立刻不那么厉害了。但他还是在哭;觉得痛苦总是在他身边,在他体内——大人知道痛苦是从哪里来的,所以有法子减轻痛苦,可以在思想上把痛苦局限在身体的某个部位,那就好治疗了,必要时可以连根拔掉;他可以划定痛苦的范围,把它隔开。孩子可不知道这套自己骗自己的法子。头一次碰到痛苦更厉害,更难受。痛苦就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漫无边际,似乎在他胸中安营扎寨,在他心中扎下了根,成了他皮肉的主宰了。的确是这样:痛苦如果不把他的肉体啃得一干二净,是决不肯善罢甘休的。<br>        母亲紧紧把他抱在怀里,用小孩的话说:<br>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我的小宝贝,我的小金鱼……”<br>        他老是断断续续地哭哭啼啼。人家会以为这一堆既无意识、又没成形的可怜巴巴的肉体,已经预感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坎坷生涯。因此,无论怎样他也静不下来。<br>        圣·马丁教堂的钟声划破了夜空。声音沉重迟缓,穿过雨水润湿了的空气,就像在藓苔上的脚步声。孩子正在呜咽,忽然一下不哭了。奇妙的音乐温柔地流过他的胸中,好像一道乳流。黑夜放出了光明,空气显得亲切而温暖。他的痛苦消失了,他的心笑了起来,他从容地吐了一口气,就溜进了睡梦之中。<br>        三口钟继续平静地奏鸣,宣告明天节日的来临。路易莎也一面听着钟声,一面回想如梦的苦难历程,同时幻想着睡在自己身边的爱儿将来会成为什么人。她在床上已经躺了几个小时,又疲倦,又难受。她的手和身子都在发烧;羽绒被压在身上也嫌沉重;她甚至觉得黑暗压得她遍体鳞伤,闷得透不出气来;不过她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她瞧着孩子;在昏暗的夜色中,她还是看得出孩子的面孔显老了……她到底斗不过瞌睡,发烧时会看到的形象在她的脑子里跑马。她以为听到了梅希奥开门的声音,心不由得怦怦跳。有时,滔滔江水声在一片寂静中显得更响,好像野兽的号叫。雨打玻璃有如手指落在琴键上,响个一声两声。大钟的奏鸣曲越来越慢,最后变得无声无息;而路易莎也在她的儿子旁边睡着了。<br>        这时,老约翰·米歇尔站在门外雨中,胡子给氤氲的水汽沾湿了。他在等他荒唐的儿子回来;因为他的脑子总在胡思乱想,不断地对他讲酗酒造成的祸事;虽然他并不信,但今夜要是不见到儿子回家,自己就是回去也睡不着一分钟的。钟声使他感到非常忧郁,因为他想起了烟消云散的希望。他问自己深夜站在街头,所为何来。他感到惭愧,不禁哭了。<br>        <br>        时光的洪流缓慢地滚滚向前。白日和黑夜永恒地此起彼伏,宛如汪洋大海中的潮汐涨落。一周,一月,旧的才去,新的又来……每一天都像是同一天。<br>        漫长的、沉默的日子,只看得见光和暗的循环交替,只听得见摇篮中浑浑噩噩的小生命在睡梦中呼吸的均匀节奏——每一天、每一夜都带来了小生命的迫切需要,痛苦的或快乐的需要,来得这样及时,似乎是他的需要带来了白天和黑夜。<br>        生命的钟摆沉重地摇来摆去。小生命整个沉浸在钟摆缓慢的脉搏中。此外,一切都是梦幻,支离破碎、不成形状、乱七八糟的梦,或者是盲目飞舞的一片原子尘埃,或者是令人头昏目眩、哭笑不得的一阵旋风。还有喧哗,乱影,丑态,痛苦,恐怖,笑声,梦幻,梦幻……一切都是梦幻……而在这一片混乱中,也有对他微笑的友好目光,还有母体的乳汁在他全身循环而涌起的欢乐暖流,还有不知不觉地在他体内从小变大,积少成多的生命力,还有婴儿的身体这个狭窄的监牢禁闭不住的汹涌奔腾的汪洋大海。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隐蔽在黑暗中的世界,正在形成的星云,正在酝酿中的宇宙。小生命是不可限量的。生命就是存在的一切……<br>        <br>        岁月流过去了……回忆的岛屿开始在生命的长河中升起。先是一些若隐若现的小岛,一些昙花一现、浮出水面的岩礁。周围,在熹微的晨光中,平铺着波平浪静的一片汪洋。然后,又是一些阳光染成金色的新岛。<br>        从灵魂的深渊里,浮现了一些形象,清楚得令人惊奇。漫无边际的日子周而复始,节奏单调而有力,其中有些日子开始手牵着手,前后衔接起来了;有的笑容满面,有的愁眉苦脸。但时光的连环图画经常中断,而回忆却能超岁月,把往事连成一片……
展开
目录
        编选者序许渊冲<br>        约翰·克里斯托夫许渊冲译<br>        哥拉·布勒尼翁许渊冲译<br>        贝多芬传陈筱卿译<br>        米开朗基罗传陈筱卿译<br>        罗曼·罗兰生平及创作年表许渊冲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