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田川上的桥,可谓各领风骚。其中轮廓最美的要数清洲桥了。永代桥那舒缓伸展的曲线,显得沉稳敦实,胜关桥的中央桥墩左右上翘,更是别具一格。
在这些桥中,新大桥是个不起眼的存在。我不觉被这桥的古雅亲切所吸引,前年(昭和三十四年)画东京十二景时也选择了这座桥。我画了正面桥身的古香古色的唐草图案。
从两国桥朝下游望去,透过柳树林阴道,可以看见这座桥的侧影。风起云涌时,随着流动的云霭,河面和河岸的仓库经常阴晴转换,这时的新大桥看上去像个黑色的剪影,给人印象深刻。偶尔乘船顺流而下,将要接近这座桥时,它又宛如一幅速写,显示出力的机械美,实在令人赞叹。
那是发生在箱根饭店里的事。已过了旅游季节,早晨的餐厅里客人很少。但是男女服务生仍规规矩矩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
按照早餐的食谱,服务生送来了我的早餐。可是没有麦片粥要加的牛奶。
“没有牛奶。”我对站在旁边的男服务生说。不一会儿,他送来了满满一杯凉牛奶。
我以为会给我送来喝麦片粥时加的热牛奶,所以又说了一句:“我是说麦片粥的热牛奶。”男服务生道了歉,这回送来了热牛奶。
吃完早餐,在结账单上签字时,看见早餐上追加的牛奶费被划掉了。
“没什么,是我搞错了。”男服务生不好意思地说。可是担心要由他来赔偿,就把划掉的地方改了回来,加付了牛奶费。
晚饭时,那位男服务生来到我的餐桌旁,客气地向我表示感谢说:“今天早上很抱歉。谢谢您。”
我看见跟他一样的实习生在前辈的指导下,正在上菜。实习生一只手托盘,一只手将调料罐放到客人的手边。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调料上,万—左手的盘子倾斜的话,说不定会洒到客人的背上。看来送—盘菜也需要相当熟练才行。按照前辈的小声提示,实习生仰着上身,挺着胸,来保持两手平衡——表情相当紧张。
早餐时,看见这些站得笔直的服务生们,我心里想,这些人的青春多么平淡无奇啊,可是,现在看着他们那队真的神情,才发觉这里也有充满活力的青春。
遥远的京都
我忽然觉得水都离我是那么遥远。在那遥远的地方——有绵延起伏的群山环抱,有潺潺流淌的河水,四处耸立着寺庙的塔尖和屋顶,以及散布的林中之泉……
春天的细雨,夏天的虫鸣,秋人的红叶,冬人的白雪。红框格子门、门帘、工匠的精湛手艺、民间节日、京都料理、京都小点心……
这是一座多么美的城市啊。
住在京都的人也许会嘲笑我的京都的感怀是旅行主人的梦想,不,就连去京都旅行的人,看到京都景点的喧嚣,京都城市的变化,也会怀疑那宁静的京都是否还存在的吧。
毫无疑问,京都有着与其他现代都市共同的问题,共同的烦恼。
这可以说是整个日本的问题。如果我说日本是个绿树成阴的岛国,从南至北气候多变,有山有海,四季转换鲜明,拥有丰富的自然美,日本人一定会嘲笑我所说的是陈腐的对外宣传辞令。
毫无疑问,日本有着现代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共同烦恼。
交通和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处在这样的时代,一个国家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当然在一个国家中,也不可能有孤立存在的城市。
但是,从现在来看,日本是日本,京都是京都。即使站在世界公认的审美观点上来看,日本的美也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这可以由前几天川端先生获得诺贝尔奖来证明。而日本美的独特风采就蕴藏在京都的自然和人们的生活之中。
这些美的传统正在急剧消失,这是事实,也是宿命。实在让人惋惜。去年秋天,竣工的新宫殿是充满日本美感的建筑,室内装修用木料的做工之精美,令人瞠目。据营造部长高尾亮一氏介绍,这是高超的手艺人,尤其是京都工匠的精湛技艺,才能做得如此美轮美奂。也使得外国的参观者叹为观止。
在京都流传至今的技艺中,有许多堪称世界性的宝贵遗产。这不止是京都的骄傲和日本的骄傲,京都拥有属于整个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拥有许多继承发展闩本传统美的技艺。京都作为京都,即便是为了生存,也不应变成日本随处叮见的那样的城市,不应失去京都独自的存在价值,但是,看京都现在的样子,似乎是在努力使自身成为没有特色的地方都市。
我前面写了忽然觉得京都离自己很遥远,也许是我刚刚完成了耗时几年的京都系列作品,正准备开始新的旅程时的心境使然,但我确实感到京都距离京都自身越来越远厂。
无论从地方上来说,还是从观光客方面来说,没有比今天的日本的观光更糟糕的了。尽全力破坏美丽的自然、建筑和街道的景致即是日本的现状。人们对于如此愚蠢之举的叹息声,完全被淹没在开发土地,以及旅游热的聒噪之中了。
“看都满眼汨”是川端先生为我的《京洛司机》写的序文中的一句。
一座废墟般的教堂,周围环绕着巨大槲树,树叶已经掉光。弯曲的枝干犹如黑色的剪影浮现在傍晚的天空下。
天上一轮弯月,给破败的教堂抹上了一缕残光。
教堂的入口有个十字架和灯火,还有几个修道僧。地面覆盖着白雪,一切景物都将沉入暗淡下来的夕空中去。一个墓标歪斜地竖着。
虽然这是一幅阴森森的荒凉风景,但在这异乎寻常的静谧中,流淌着保佑灵魂安宁的祈祷。这里画的并非现实的风景,而是心中幻想的世界。
卡斯帕·达比特·弗里德里希(1774—1840)是德意志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多为充满孤独感的风景画。死后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进入本世纪后,作为以风景表现心象的先驱者重新受到评价。
……
展开
( 一)
我从很早以前就想要描画京都。所以时常来京都参加寺院,游览风景,也在许多地方写生过。
“要想画京都的话,现在正是时候。”川端康成先生曾这样对我说过,这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正准备去北欧旅行。旅行回来后,我打算专心致志地去品味京都。以这样的心
境来到京都后,我仿佛进入了陌生的地方,所见所闻都使我感到珍奇、有趣。当然,我并不仅仅是住在京都,而是尽早可能多地游览京都。
我在京都的熟人很多,但我却只身—人漫步京都。这是我一向的习惯,我只有作为自由孤独的旅行者,才能与所欣赏自然和风物直接沟通。
一年来,由于京都有许多民俗、节日,所以,一方面是为了看这些而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樱花和红叶的季节而去的。写生的对象依旧漫无目标。我常常把写生的画具背在肩上,依靠地图在京都东游西转,信步而行。
二三年的工夫,画了相当数量的素描。我把它们按季节分类,其中有的还装裱出来。但是,我从昭和四十一年(1966)开始奉沼作新宫殿的壁画,特别是去年至今年春天,一直埋头于作画。京都风景的制作只好暂时中断下来。其间,关于京都的书籍陆续出版了。每当看到与我的感受方式偶然一致的描写时,我就有种自己的百宝箱不知何时被人打开了似的感觉。
但是,壁画的制作把我和京都连接得更紧密了。壁画的准备期间,我仔细游览了京都的隔扇壁画和庭园,御所和离宫等也为我的参观和写生给与了特别的方便。我觉得在我此生中能如此细腻地观察京都,触及京都之美实在是荣幸的事。
但是,壁画的制作把我和京都连接得更紧密了。壁画的准备期间,我仔细游览了京都的隔扇壁画和庭园,御所和离宫等也为我的参观和写生给与了特别的方便。我觉得在我此生中能如此细腻地观察京都,触及京都之美实在是荣幸的事。
我的京都风景画展终于在去年的十一月末,是在银座松屋与壁画草图展同时举力的。而且,借此机会,这本画集也由新潮社出版了。我不打算写成京都的景物介绍。因为那样就失去了作为画集的性格了。另外,在此收录的场所并不意味着其特别重要,只是它们与我描绘的风景画有着密切的关联,是我随心所欲的旅途记录。
川端先生亲自为我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文,使我能够以此装点卷头,是我望外之福。它是先生获得诺贝尔奖以及赴瑞典领奖的百忙之中,特意来京都,参观了我所画的场所之后写的。对于先生的厚意,我无法形容我的感激之情。真是喜不自禁。
昭和四十四年(1969)九月记
(二)
《京洛四季》的系列作品是在昭和四十三年(1968)十一月发表的。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五个春秋。想要画京都而频繁去京都旅行,是从五年前的昭和三十八年(1963)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