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与日本的现代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098951
  • 作      者:
    林少阳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少阳,1963年出生于广东。 1979年入读厦门大学外文系。1985年入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作为研究生(即访问生)于大贩大学文学部比较文学专业学习。2000年4月至2004年3月,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语言学转向视野中的日本及中国的近代文学及思想。2004年4起月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语言信息科学专业助手。著有《月光汹涌》诗文集( 1997年)、博士学位论文《西胁顺三郎诗学理论研究——修辞批评史点中其“反讽”(irony)概念的意义》(汉语版拟为《“修辞”与“反讽”的意义——在中国及日本的思想史文学史语境中》)(2004年3月/审查中)。
展开
内容介绍
    对现代思想问题反应敏锐的中国学者林君以其荻生徂徕论开始本书的著述,其意图可谓正中鹄的。而且,他的论述通过荻生徂徕的“文”去重构书写(ecriture)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中心概念,这对分析吸收不同文化或作为元文化而展开的日本思想而言,开拓了新的批判可能性。多元性的“文”的视角,暴露了声音中心主义式的意义单一性,同时也令把握日本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文”的冲突成为可能。以荻生徂徕思想论为其始章的林君的著述,可以说是一个既有认识论深度,又有着强烈的当代性的比较思想学的成果。
    在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日本在内的汉字文化圈中,“文”是数千年来的语言和思想的核心概念。著者在本书中以“文”的概念为中心,重新探讨了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日本的各种语言思想和文学理论以及文学实践,在此意义上,本书的论述是迄今为止日本文学研究中未曾出现过的,是全新的和独创的。
    本书从西欧中心主义的进化论式的幻想中解放了语言思想和文学理论,并围绕着世界一切地域的人们可能共同拥有的语言表现展开了论述。通过这些努力,本书得以作为理论性的知识资源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展开
目录

绪论 “文”与思想史
第一部分 前近代的日本知识分子
第一章 语言学视野中的荻生徂徕
第一节  江户儒学史——一个语言学的视角
第二节  从反实体论的语言论到古文辞学方法论的确立
第三节  从“名”至“物”
第四节  方法论的古文辞学与“物”
第五节  历史性的“物”与差异的价值
小结  徂徕何以如此介怀于“文”?

第二部分 近现代的日本知识分子
第二章 “文”与现代性——夏目濑石的《文学论》
第一节  “文”:存在论的居所
第二节  打破二元对立的设定
第三节  捍卫语言的主体性
小结  杀死隐喻的是谁?
附录  夏日漱石《文学论》自序
第三章 新感觉派与横光利一的语言唯物论
第一节  横光利一与新感觉派
第二节  横光利一的反“国语”的形式论及其《上海》
第三节  新感觉派文本分析:《上海》的音响格式与意义衍生
第四节  新感觉派文本分析:《上海》的比喻性结构——从“形”“文”的角度
小结  横光利一与语言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附录  《语言的物质性——透过横光利一看汉语书写体:从上海新感觉派到香港的刘以*》
第四章 西胁顺三郎的诗学康德
第一节  诗的立法
第二节  西胁顺三部的“批判”诗学
第三节  西胁顺三郎的形式论诗学
小结  对经验语言的彻底否定
附录  西胁顺三郎《俗谈》

第三部分 后现代的日本知识分子
第五章 日本后现代思潮的社会语境及理论语境
第一节  日本后现代的社会语境——后现代与西方广义的“文革”的关联
第二节  日本后现代的理论语境
第三节  日本后现代的歧义性:是新保守主义还是新的判断理论?
小结  寻打新时代的“文”的尝试——一个思想、哲学史的视角
第六章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批判的思想性——后现代语境中的“思想性话语历史的固有秩序”
第一节  资本·语言·康德——柄谷行人的理论简介:日本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后现代形态
第二节  语言学中的思想性——柄谷行人对西田几多郎的哲学及时枝诚记语言学理论的批判
第三节  海德格尔式系辞的汉字与尼采式的本居宣长——日本浪漫派的紧箍咒:在政治性与美学性之间
第四节  “日本”与“中国”的阅读
第五节  思想性话语历史的固有秩序
小结  美学化的诱感与历史性
附录  柄谷行人《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1992年)
第七章 后现代的朱子学解读——在丸山真田与柄谷行人之间
第一节  日本思想史上朱子学批判的三阶段
第二节  何谓“后现代的朱子学解读”?——从丸山真男到后现代的朱子学解读
第三节  “翻译”的思想性——柄谷行人的朱子学解读
结语  在现代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者之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