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书收入了潘游龙的《笑禅录》、李开先的《一笑散》、江盈科的《雪涛谐史》和伽斯那《百喻经》。这些著作虽然都是古代的幽默或寓言,但原著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此,而是有一点人生的哲理,一点人生的艺术,一点生活的喜剧。整理者又在注释的基础上略加评点,空谷足音,足以慰古人之心而开今人之智。
在中国古代,讽刺、诙谐与“小说 ”的缘公特别深。其原因何在呢?
传统中国高度重视社会身分和等级秩序,连日常生活用语也含有社会等级的意味。比如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或号。后来有人以为称字称号还不够尊敬,于是称官爵,称地望,像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服饰同样是等级的象征,所以“冕旒”可用用帝王的代称,“冠盖”可用作贵人或仕宦人代称,“褐夫”可用作贫苦人的代称。在这种文化上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儒学,也正如马克斯.韦伯对它的解释那样:“并非他物,只是一种阶级身分的伦理体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