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越散记
1993年2月28日上午8时许,飞往越南首都河内的班机,由首都机场腾空而起,在空中划了个初月形后,便直冲南天。凭空下望,晨光透过薄雾,大地浑然一色,只有冰水相溶的陂塘反光如镜。
这次越南之行,一时数不清是第几次了,因为我曾在越南待过几个春秋,那还是在战火纷飞硝烟迷漫的岁月。当我离开越南时却是别一种情景:越南人民经过数十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了几代人的愿望。使我记忆犹新的是1976年春节除夕之夜,河内市张灯结彩,人民载歌载舞,彻夜狂欢。特别是市中心区的还剑湖畔,人群涌动,烟火烛天。我身临其境同越南人民欢度佳节,共庆胜利,共享他们的喜悦。
整整过去了16个年头,时移势转又一春。多少往事,在我的脑际翻腾,感慨万千。
当飞机飞越长江和五岭时,舷窗外云海茫茫。我闭目沉思,往事、现实和未来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经过三个多小时飞行,飞机缓缓地、稳稳地降落在河内市的内排机场。我有一种既生疏又新鲜的感觉。生疏的是我第一次在这儿降落,新鲜的是它比加林机场大,也更现代化。这是我下机伊始的第一个印象。其二,由机场前往市区的沿途数十公里原野,平畴无际,一片绿色;竹树掩映的村落,红瓦粉墙的新屋比比皆是,令人有今非昔比之感。其三,在我离开河内时,红河上只有法国殖民时期修建的盘龙大桥,早已险象丛生,车行其上,总让人捏着一把汗,我就是通过这座桥离开河内的。另一座铁路公路大桥,即新龙大桥,也是红河上最大的一座桥,那时尚未建成。令我吃惊的是这次我通过红河上的第三座大桥——漳阳公路大桥进入市区。以上三件事,匆匆从我的眼前闪过,虽说是东鳞西爪,但可窥一斑。
3月1日8点出发,驱车驶过漳阳桥,北行约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河北省省会北江市,受到当地负责人的热情欢迎。按预定日程,在越中友协朋友的陪同下前往谅江县的桃美乡中国烈士陵园扫墓。这里埋葬着来自九州大地,五湖四海的217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是葬身在白藤江畔,黄连山下,红河之滨,数以千计的中国烈士的一部分。英雄们在越南人民抗美、抗法战争中,为援助兄弟的越南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埋骨于异域他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与日月同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