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浮生胡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836775
  • 作      者:
    胡续冬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浮生
我也有被虚构的一天
婚是怎样结成的
厕所:心灵的角落
河南人礼赞
血泪DIY
我也有被虚构的一天
如果你的丈母娘嫌你丑……
校医院还是兽医院?
发现生活中隐秘的编号
娘子家的女权传统
微型产业的同乡军团
校医院还是兽医院?
盗版瓜拉纳
猫鼠之国
军机处和老虎洞
北大的流浪猫
超强家电安装师
海淀春之声
军机处和老虎洞
从“发飙”到“区林”
诗歌节趣事
好腰不提当年细
千万别叫我老师
好腰不提当年细
文字之谶
一碗炸酱面
芳邻国际女文青
诗人们的特殊嗜好
你好,养蜂人
错版海报
出租车司机
紧急拆迁、疯狂甩卖……
自动售货机的秘密
与巴西的不期而遇
你好,养蜂人
我的博客生涯
花花菜名
我的丢人嗜好
久违了的拉丁不靠谱
我的博客生涯
小泡菜找妈妈
千里招来背篼婿
高楼大厦顶个球
好吃不过贵阳人
黔灵公园与“超级老声”
猴子来了
千里招来背篼婿
被小资们遗忘的镇远
凯里的美女和酸汤
苗家赵本山
苗疆旅游列车
凯里的美女和酸汤
朗德上寨偷游
最恶毒的诅咒
丝娃娃
青花椒的滋味
宿舍楼里的夏日门卿
遥想当年看摇滚
清谈误牌
农贸日志
青花椒的滋味
邂逅诺贝尔文学奖三评委
我的“房东”奕谭
马桶下水道的想像力
我的“房东”奕譞
为公共建筑验明历史正身
最新揾工必杀技
树上的猫爵
即将消失的后湖
我的“流年碎影”中偶然的行翁
掐掐汤圆
北大有家怪书店
我的“流年碎影”中偶然的行翁
回忆汪景寿先生的曲艺课
千年食堂
皮袍下的小
胡言
圆明园之恸
生活在都市视觉垃圾之中
正本清源之巴西龟
正本清源之巴西木
多媒体教学多了什么?
三生路上牡丹亭
圆明园之恸
芙蓉姐姐与“喜剧暴力”
工地木村
老年人都怎么了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论文
芙蓉姐姐与“喜剧暴力”
过度的高考关爱
向学生们学习
在一个“老师”满天飞的时代
“胸袭门”别论
被泛色情流行文化妖魔化的大学
当诗歌遇上时尚
幻想的尽头是什么?
谁的北大?什么样的故事?
在一个“老师”满天飞的时代
塌塌的“进步阶梯”
坍塌的“进步阶梯”
草坪音乐记忆
《无极》:电影市场里的芙蓉大婶
《千里走单骑》与“云贵准静止锋”
小剧场里的爱情会诊
作为校园成长励志片的《哈利·波特》
诺贝尔文学奖:板砖、鸡腿和刷新
与“知识的躯体”打交道的人
谁需要保罗·科埃略?
诺贝尔文学奖:板砖、鸡腿和刷新
《辛普森一家》的诗歌情结
博客交往幻觉
馒头血案:“以爆抗暴”的审美革命
山歌好比春江水
被情人节糟蹋的大自然
山歌好比春江水
“鸡同鸭讲”与“对牛弹琴”
苗服的悲伤之旅
五百年前的论战
为“社会新闻癖”一辩
后记

内容摘要

    2003年11月11日,第一份《新京报》携带着油墨的香气出现在众多北京市民的手中。当时,我担任这份注定辉煌的报纸的文化副刊部主笔,主要任务是搜寻志同道合的社会贤达人士充任我们的专栏作者。
    创刊之始,《新京报》的总编辑以非凡的勇气,认同了两个专栏版的存在,一个是每日专栏,另一个专栏名为“首都”。顾名思义,每日专栏的作者是固定的,每个人每周四篇;而“首都”专栏作者并不固定,邀请的是生活在各个国家首都的作者。述说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展示的是《新京报》的国际化视野。在“首都”的作者中,惟一每天出现的就是胡续冬了,这个勤奋的家伙当时在巴西利亚一所大学任教,杏坛操作之余每天为《新京报》舞文弄墨,其“桑巴故里”专栏持续了整整一年之久,直到他从巴西利亚大学回到北大……人回来了,但其专栏在读者中认同度之高让我们无法舍弃他的文字,只好将他的专栏名字改成了“浮生胡言”。
    如你所知,“浮生胡言”中的“胡”当然有两层意思,概括起来就是“ 一个姓胡的家伙关于人生的胡说八道”。胡续冬认同这个有些自嘲感的名目,当然缘于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自己的信心。
    媒体上的专栏,虽然都叫专栏,但五花八门,各种文体各种内容都可入内,是典型的大杂烩。胡续冬的文字在良莠不齐的专栏里能够脱颖而出,受到大面积的欢迎——我一度停了他三个月,收到广泛的骂声——当然有其道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因为他非凡的洞察力。
    从本书内容来看,胡续冬写的都是小事,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很少超出家庭朋友生活范围的点点滴滴。从小事入手是很多如他般的学者所不屑为的,这正是胡续冬的可贵之处。所谓见微知著,所谓微言大义,在胡续冬的文字中一览无遗。很多做学问的人皓首穷经,得意于方寸之塔,也是我所景仰的,但参与社会,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把话说出来,更显得可贵。
    30年前在乡下,看到有人为家家户户安装广播喇叭,发通知,播新闻,念文件,给我的印象非常之深。类似的事情从有人类以来到今天,从今天到将来都是一样的。很多学者洁身自好,固然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但将阵地自动让出,实在让人心有不甘。这些是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现在,“浮生胡言”结集出版了,对胡续冬,对《新京报》,对我这个第一任责编,都是一件幸事。胡续冬和我还能经常坐在一起小酌几杯,胡说八道几句,而《新京报》地覆天翻,物是人非,实在让人不胜唏嘘,唉。
    本书凸现了一个另类知识分子对日常生活和当下大众文化进程的趣味性观察,分成“浮生”和“胡言”两个部分,“浮生”部分主要是以作者和妻子的日常生活为线索进行的杂感、杂议。“胡言”部分主要是作者的大众文化时评和文化随感,有一种独特的“书斋无厘头”效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