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国藩)在读解历史、认知时代的过程中,一天天地被塑造、被结构了,最终成为历史和时代的制成品;于是,他本人也就像历史和时代那样复杂,那样诡谲,那样充满了悖论。这样一来,他也就作为父、祖辈道德观念的“人质”,作为封建祭坛上的牺牲,彻底地告别了自由,付出了自我,失去了自身固有的活力,再也无法摆脱其悲剧性的人生命运。<br> ——《用破一生心》<br> 我想,亏得李白政坛失意,所如不偶,以致远离魏阙,浪迹江湖,否则,沉香亭畔、温泉宫前,将不时地闪现着他那潇洒出尘的隽影,而千秋诗苑的青空,则会因为失去这颗朗照寰宇的明星,而变得无边的暗淡与寥落。这该是何等遗憾、多么巨大的损失啊!<br> ——《青山魂》<br> 生而为人,总都拥有各自的活动天地,隐藏着种种心灵的秘密,存在着种种焦虑、困惑与需求,有着心灵沟通的强烈渴望。可是,实际上,世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走入自己的梦怀,和自己声应气求,同呜共震?最理想的莫过于异性知己结为眷属,相知相悦,相亲相爱。但幸福如纳兰公子,不也仅是一个短暂而苍凉的“手势”吗?<br> ——《情在不能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