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蒙田随笔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735013
  • 作      者:
    (法)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出身于新贵族家庭 ,曾做过15年文官 ,并游历过意大利、瑞士等地 ,后来相当长时间闭户读书。他把旅途见闻、日常感想等记录下来, 集成《随笔集》二卷 ,晚年修订为3卷。蒙田把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形成了《随笔集》独特的思想意境和艺术风格。书中的思想是趋于中庸的, 他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等进行否定, 认为绝对的真理无法认识, 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真理。他在政治上又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社会和秩序。《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 ,语言平易流畅, 对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及17、18世纪的法国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名家名译彩色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中的一本。该文库译者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翻译家,其译本是质量一流、影响很大、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代表了该名著在我国的翻译水平和译者的创作水平。每部名著都配以插图,有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也有作品情节插图。通过这些插图,不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亲切轻松的阅读氛围,而且使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蒙田随笔集》是一部诚心之作,为家庭和个人目的而写。作品行文恣肆汪洋,语言平易流畅,旁征博引,鉴古知今,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
  
  《蒙田随笔集》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作品行文恣肆汪洋,语言平易流畅,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开创了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先河,奠定了法语作为文学语言的基础,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帕斯卡、卢梭、普鲁斯特、法朗士等一大批文学巨匠都吸收借鉴了蒙田随笔的风格,蒙田因此被后人尊奉为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鼻祖。
  入选英国作家毛姆开列的“真正杰作文学书”书目。
  入选美国学者唐斯开列的“塑造当代文明的111本书”书目。
展开
精彩书评
  他(蒙田)博学多能……对许多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
       ——季羡林
  
  蒙田从来不沉闷,从来不虚伪,从来没有一个人思想这样丰富,从来没有一本书写得这样自然。
       ——[美]爱默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殊途同归
  被激怒的人一旦有报复的机会,就会毫不留情地对付激怒他们的人,通常使他们息怒的办法是百依百顺,唤起同情和侧隐之心。不过,采用完全相反的办法,针锋相对和坚定不屈,有时候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人品和命运都极佳的威尔士爱德华王子长期统治着我们的领土吉耶纳,他和利穆赞人积怨甚深,甚至于武力攻打他们的城市。惨遭屠杀的男女老少奔走呼号,跪在他的脚下乞哀告怜,他都置若罔闻,直到他挺进城里目睹三位法国绅士孤立无援地抵抗他的胜利之师,表现出气吞山河的胆量。他看见并敬重如此杰出的英雄气概,怒气顿消,首先赦免了这三个人,接着又宽恕了城中的其他居民。
  埃皮鲁斯的斯堪德培王子追杀手下的一名士兵:士兵开始时表现得十分谦恭,哀求王子饶了他的性命,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他索性横下一条心,手持利剑等着决一死战。这个行动一下子遏制了主人的怒气,斯堪德培王子看到士兵作出如此可敬的决心,便饶恕了他。没有见过王子的非凡力量和勇气的人,也许会把这个例子作另外的解释。
  孔拉德三世皇帝包围了巴伐利亚公爵盖尔福,不管对方如何卑躬屈膝,都不同意继续让步,只准和公爵一起被围的贵妇们步行出城,她们的名誉将不受侵害,但是只能带走随身可以带走的东西。她们怀着一颗崇高的心,毅然背起丈夫和孩子出了城,其中也包括公爵在内。皇帝看到她们过人的勇气,不禁热泪盈眶,十分感动,他与公爵的不共戴天之仇随之泯灭,从此以礼相待公爵和他的家族。
  两种方法都非常吸引我,因为我有一个惊人的弱点,就是容易怜悯和宽容。尽管如此,与敬重英雄气概相比,看来我这个人还是更自然地倾向于同情。然而,怜悯在斯多噶派的心目中是一种不好的感情,他们主张救助受苦的人,而不是感动和分担痛苦。
  我现在要说,这些例子似乎比我的意见更为恰当,因为大家看到被这两种方法困扰和考验的人,他们顶住其中一种方法,却屈服于另一种方法。可以说,在他们的心中打开了同情的缺口,往往是温情、善良和软弱的结果(这也说明为什么最弱小的天性、女人、孩子和民众的心更容易受影响),但是无视眼泪和乞求,拜服于英勇无畏的神圣形象面前,这是强健的、不屈不挠的、热爱并崇尚男子气概的人的所为。然而,在普通人的胸怀里,意外和惊讶也可以产生同样的结果。忒拜城的老百姓可以证明:他们把领导人送上法庭,指控他们犯下了(可能判处死刑)的大罪,因为这些领导人在已经宣布的任期之外继续行使权力,随后,贝洛毕达斯迫于沉重的责难,苦苦哀求,多方为自己辩护,终于被宣告无罪。至于埃帕米农达斯,他反其道而行之,堂堂正正地讲述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自豪和傲慢地以此指责别人,他无意控制选举用的白球黑球,公民大会颂扬他的伟大勇气,也因此而一分为二。
  老德尼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占领雷吉奥姆城,在城中捉拿了守军首领,坚持抗战和正直善良的菲东。老德尼想狠狠地报复一下以示儆戒。他告诉菲东,他在前一天如何淹死了他的儿子和亲人。对此,菲东只是回答说,他们过上比他好的日子了。接着,老德尼命令刽子手抓住菲东,剥去他的衣服,拖着他在城里游街,一边用鞭子无情地残忍地抽打,一边用恶言恶语咒骂他。但是,菲东下定决心,丝毫不为所动。相反,他神色坚毅,沿街高声宣扬他为之牺牲的光荣伟大的事业,绝不把国家交给暴君治理,而且警告暴君将受神的惩罚。德尼从部下的眼神里看到,他们不仅没有被顽强的败兵之将所激怒,也没有为自己的领袖和胜利感到自豪,只见他们为之动容,因为如此的大无畏精神而惊讶不已,甚至到了反戈相向的地步,从狱吏手中把菲东抢过去,于是他下令结束灾难,偷偷地把菲东抛进海里淹死了。
  当然,人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矛盾和变化无常的东西。我们很难作出固定统一的结论。看到公民泽侬独自承担众人的错误,不求宽恕,只求独自接受惩罚,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和崇高的品质,怒气冲天的庞贝最终宽恕了墨西拿全城的居民。另一方面,希拉的主人在佩鲁贾城表现出同样的勇气,但是,他或者其他人都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有一个人与我在前面举的例子截然不同,他就是最大胆,对战败者十分宽容的亚历山大。在经过千辛万苦攻人加沙城以后,他突然与正在指挥作战的贝蒂斯相遇,在这场攻城战中,他亲身证实了这个人具有骁勇善战的非凡品质。但是,贝蒂斯此时孤立无援,满身鲜血和伤口,士兵们抛弃了他,他的武器也已残缺不堪,却依然与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马其顿人对抗。亚历山大深感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他被激怒了(不算其他损失,他本人也有两处地方受伤):“贝蒂斯,你一定不得好死。你走着瞧,任何用来对付俘虏的新发明,都得让你试一试。”但是,对方不但面不改色,甚至显示出傲慢无礼神态,一言不发地挑战亚历山大的恐吓。亚历山大眼见他怒气冲冲,不肯说话,又说,“你有没有跪下?有没有求饶?我非要打破你的沉默不可,即使掏不出你的说话,我也要让你痛苦地哼两声。”他的愤怒变成了疯狂,命令手下刺穿贝蒂斯的脚踵,把他绑在马车后面,活生生地将他肢解了。这种情景是不是说明,他见惯了勇敢的行为,见多不怪,因此就不放在眼里了?或者,他看重自己的英勇,却无法忍受别人表现出同样的勇气,因而妒火中烧呢?或者因为他愤怒至极无法忍受别人和他作对?实际上,如果他能够控制怒火的话,那么应该相信,在占领和破坏忒拜城的时候,眼看那么多英勇无畏、失去了集体抵抗能力的人惨遭杀戮,他的怒火就应该被控制了。当时被杀的人有六千之多,而且没有一个逃跑或求饶;相反,只见他们在街道上四处挑衅胜利的敌人,以求光荣的一死。每一个人,尽管满身是伤,在奄奄一息之际仍然想着报仇,拿起绝望的武器以敌人的性命来抵偿自己的牺牲。然而,他们的大无畏精神被镇压了,而且没有人得到任何可怜,漫长的一天并不足以满足亚历山大复仇的需要。这次大屠杀延续到城里的居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直到只剩下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其中三万人最后沦为奴隶。
展开
目录
一 殊途同归
二 论“悲伤”
三 欲望(和感情)比命长
四 找不到真对象,灵魂如何迁怒于假对象
五 如果被围的要塞司令必须出寨谈判
六 让动机裁判行为
七 论闲逸
八 论骗子
九 论口才的急与慢
十 论预言未来
十一 国王与国王会晤的礼仪
十二 是祸是福多凭个人之见解
十三 论惩戒临阵脱逃
十四 论恐惧
十五 死后才能断定生前是否幸运
十六 论哲学,即学习死亡
十七 论想象的力量
十八 有人得益,必有人受损
十九 论学究气
二十 论离群索居
二十一 论人与人的差别
二十二 论睡眠
二十三 论判断的不确定性
二十四 论语言的浮夸
二十五 论虚浮的精明
二十六 论气味
二十七 论寿命
二十八 论行为无常
二十九 论酗酒
三十 论良心
三十一 论书籍
三十二 论残忍
三十三 论荣耀
三十四 论信仰自由
三十五 论勇气
三十六 论实利与正派
三十七 论三类社会关系
三十八 论权重位尊的弊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