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铁凝日记:汉城的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20044034
  • 作      者:
    [铁凝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日记本是绝对的个人稳私。但,铁凝却永远是特色的,其日记也不例外。当世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朝核危机”,“韩流”……等焦点时,这本《铁凝日记-汉城的事》却为我们开启了韩国的另一扇窗口。但如果大家想在《铁凝日记——汉城的事》里了解她的私生活,那也许会失望。铁凝今年SARS肆虐期间,在韩国度过了40天,看到的、想到的和她曾经积累的一经‘对话’,便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于是,用很个人的视角,铁凝在本书中讲述了40天里的经历及对某些现象的观点。
展开
作者简介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 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 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 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世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朝核危机”、“韩流”等焦点时,《铁凝日记》里用清新隽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记述了充满人性美、人情味的际遇故事,国际间思想文化的交流花絮与漂亮的精彩图片,与其以往作品很不同,也是一道风景线,为我们了解韩国开启了一扇窗口。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简介<br>    铁凝,当代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从八十年代初到如今,以其《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等中、长篇小说而为文学界所瞩目,被读者所喜爱。其作品的岁月穿透力和影响力,使她成为当代文坛上的大家,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且被译成了八九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俗语说:人贵性格,文贵创新。世界上所有事物的价值所在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正如黄金与硫化铜,“淮南橘”与“淮北枳”一样。铁凝其人其文的价值也在于其种种的“与众不同”。对于铁凝的作品,读者有所领略,但对于铁凝其人,却知之不多,因而便常常多了种种猜想的神秘色彩。当这本《铁凝日记》展现出来时,读者一定会感到一种惊诧和新奇。因为铁凝从不谈自己的过去,更不张扬个人<br>    的隐私。而日记则是绝对隐私的文学样式。但铁凝永远是特色的铁凝,日记也与别人的日记不同。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本日记的由来(1)<br>    铁凝    <br>    1994年5月,我父亲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个人画展。画展结束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有两位韩国客人同一名女翻译到石家庄家中拜访父亲,说画展的最后一天,他们在中国美术馆看了画展,很为那些作品而感动。遗憾的是他们因事急于返回汉城,没有见到我父亲,只委托那位身居北京的女翻译和我父亲会过面,并问到了我家的详细地址,准备日后登门<br>    拜访。后来据我父亲回忆,他在展厅确实见过这位翻译小姐,但她的言语却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他更没有做这次见面的准备。所以这三位客人的来访颇有点不期而至的意味。据他们说,今天早晨他们还在汉城,中午飞抵北京,晚饭前才开车从北京出发,现在已是晚上近10点钟。两位先生作了自我介绍,一位姓洪,一位姓李,翻译小姐姓白,中国朝鲜族。    <br>    我端详这两位韩国先生,洪先生50岁左右,个子很高,身材魁梧,脸形较宽,面部较平,是典型朝鲜族传统的方形脸。后来我读过有关韩国人脸形的资料,得知洪先生的这种脸形被认为是男人忠厚、和善、可靠的表征。我还得知,当今韩国男人的脸在逐渐变长,但,洪先生的这种方形脸,仍然具有明显的亲和力。那天晚上的洪先生显得有些疲惫,我想大约是因为旅途劳顿吧。但他却竭力保持着微笑,话不多,语气是和悦、诚挚的。似乎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心理基础在做底:他们致力要把这次的拜访完成得尽善尽美。洪先生的同伴李先生在那晚的拜访中是位“主讲人”,他个子偏矮,年纪比洪先生略轻。但是他的矮个子并没有妨碍他四射的激情,或者换句话说,很多矮个子的人,往往比有些个子高大的人更具一种抓人的气势和更加旺盛的精力。眼前的李先生显然属于这样的男性。他首先开宗明义地讲述了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次迫不及待的旅行,而这次旅行之后的期待又是什么。一切都因为那天他们在中国美术馆看了我父亲的画。从那天起他就不能再平静了,因为他们正在韩国完成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计划。他们将要建造一个亚洲一流的美术馆——亚洲美术馆。这美术馆不仅仅属于韩国,它将属于亚洲,乃至东方和全人类。为了这美术馆的建立,必得有几位东方艺术家的作品做基础。目前建馆和收藏正在同步进行,我父亲便是他们“相中”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br>    当时李先生的谈吐和举止使我更多地想到了欧洲足球界的“球探”,但当他谈起艺术时又确是不容置疑的行家。他对父亲的艺术作了十分内行的分析,分析中流露着对父亲作品的痴情。在谈到某张作品时,他甚至激动得不能自制,常常手舞足蹈。为了证实他们行为和身份的真实性,李先生还出示了自己的名片,一瞬间我注意到了名片上的字:李在兴,亚洲美术馆馆长。接着,李在兴馆长又把洪先生作了含蓄而敬重的介绍,他虔敬地称他为洪大哥。从介绍中我得知“洪大哥”名叫洪正吉,可能不是亚洲美术馆的财力鼎助者,但在韩国是位极受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此时似是这个计划的掌舵人。李先生常常撇开翻译和洪先生做着私下交流,显然是在向他请教着什么。    <br>    但,李先生和父亲的谈话却是艰难的。面对李先生光芒四射的演说,父亲一直表现出客气的警觉。父亲的态度不无道理。就在前不久,他为之工作的画院也曾来过两位韩国先生,身穿风衣,头发乌亮,很是有些派头。他们也声称为韩国某美术馆(或某画廊)挑选作品。他们请几位画家把作品在展厅一字排开,草草看过便要全部“收藏”。且出价之高,倒让几位画家有些瞠目了。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历来是卖方要价,买方杀价。事情一反过来,便显得有几分奇异。又有画家拿来些作品,两位韩国先生看也不看地声称“都要都要”!之后又当众宣布明天就来付款取画。但第二天他们没有来,又过了一天他们还是没有来。许多天过去了,他们没有来。有画家想打听他们的踪迹,可惜他们没有留下地址、电话。这两位韩国先生的行为成了一个谜,似乎他们的到来就是为了显示一下发达国家的“豪爽”。中国有个传统相声叫《逗你玩儿》,这不就是个“逗你玩儿”吗?    <br>    那次的事父亲没参加,是因为他不在单位。但这事却引发了他的警觉: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国人遇到什么情况也许都属正常吧。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曾向洪、李两位先生提及过此事,他们都坦诚地说,有,韩国有,全世界都有这种人。    <br>    如果说父亲对韩国人的警觉来自于那次的“逗你玩儿”事件,我对韩国的了解则多半来自上世纪70年代朝鲜的一些电影。那时中国人习惯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北朝鲜,称大韩民国为南韩。南韩当然联系着李承晚“匪帮”,而李承晚“匪帮”背后是“万恶的麦克阿瑟”。实际上,在1994年的5月,多数中国人对当代韩国和韩国人基本上是不了解的。中韩于1992年8月建交,距这时刚刚一年多。在我的少年时代,一提起韩国,首先会想到某些北朝鲜电影里的韩国“特务”形象。比如当时有一部名叫《看不见的战线》的电影,影片中一位化装成教师模样的南韩越境特务手拿一本书,和北朝鲜的暗藏特务对接头暗号:    <br>    问:你拿的是什么书?    <br>    答:歌曲集。
展开
目录
这本日记的由来<br>2003年4月28日 星期一<br>金夏中大使的热情<br>2003年4月29日 星期二<br>洪先生的拥抱<br>2003年4月30日 星期三<br>老朋友<br>2003年5月1日 星期四<br>为“太行山”之争<br>2003年5月2日 星期五<br>“我来传播的不是SARS,而是艺术”<br>2003年5月3日 星期六<br>和喜鹊一起散步<br>2003年5月4日 星期日<br>观众如此热情<br>2003年5月5日 星期一<br>关于女人、炕、玉米地的一次谈话<br>2003年5月6日 星期二<br>雨中小王宫<br>2003年5月7日 星期三<br>在俞杰先生家吃晚饭<br>2003年5月8日 星期四<br>金基万的故事<br>2003年5月9日 星期五<br>朝鲜的油画<br>2003年5月10日 星期六<br>金帛陈陈,玉米洋洋<br>2003年5月11日 星期日<br>肩膀刮起神风<br>2003年5月12日 星期一<br>美丽的恐惧<br>2003年5月13日 星期二<br>枥树峡谷<br>2003年5月14日 星期三<br>体验“温突”<br>2003年5月15日 星期四<br>我们必须惦念自己的家<br>2003年5月16日 星期五<br>包袱——“包福”<br>……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