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学教科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544176
  • 作      者:
    刘师培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经学教科书》分两册,第一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其内容为:第一课至第二课为经学总述、“经”字之定义,第三课至第八课论孔子以前之《六经》、孔子定《六经》、孔子弟子之传经及尊崇《六经》之原因,第九课至十五课论两汉经学及传授,第十六课至二十四课论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及传授,第二十五课至二十九课论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三十课至三十六课论清代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其内容为:第一课至第七课论《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第八课至二十一课释彖辞、爻辞、象、传、筮法、互体、卦变及比例,第二十二课至三十三课论《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第三十四课至三十六课释《易》之文词与音韵。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册
序例
第一课  经学总述
第二课  经字之定义
第三课  古代之《六经》
第四课  西周之《六经》
第五课  孔子定《六经》
第六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上)
第七课  孔子弟子之传经(下)
第八课  尊崇《六经》之原因
第九课  两汉《易》学之传授
第十课  两汉《尚书》学之传授
第十一课  两汉《诗》学之传授
第十二课  两汉《春秋》学之传授
第十三课  两汉《礼》学之传授
第十四课  两汉《论语》之传授附《孟子》、《学》、《庸》
第十五课  两汉《孝经》之传授附《尔雅》
第十六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易》学
第十七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书》学
第十八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诗》学
第十九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二十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礼》学
第二十一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二课  三国南北朝隋唐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十三课  宋元明之《易》学
第二十四课  宋元明之《书》学
第二十五课  宋元明之《诗》学
第二十六课  宋元明之《春秋》学
第二十七课  宋元明之《礼》学
第二十八课  宋元明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二十九课  宋元明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三 十 课  近儒之《易》学
第三十一课  近儒之《书》学
第三十二课  近儒之《诗》学
第三十三课  近儒之《春秋》学
第三十四课  近儒之《礼》学
第三十五课  近儒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第三十六课  近儒之《孝经》学附《尔雅》
第二册
弁言
第一课  《易经》总义
第二课  《易经》卦名
第三课  卦名释义
第四课  论《易》卦之作用
第五课  释三《易》
第六课  释《周易》之旨
第七课  论《易》有三义
第八课  释《彖》辞
第九课  释爻辞(上)
第十课  释爻辞(下)
第十一课  释《易》象
第十二课  释《十翼》
第十三课  说筮法
第十四课  说互体(一)
第十五课  说互体(二)
第十六课  说互体(三)
第十七课  说互体(四)
第十八课  说卦变(一)
第十九课  说卦变(二)
第二十课  说卦变(三)
第二十一课  说比例
第二十二课  论《易经》与文字之关系
第二十三课  论《易》学与数学之关系
第二十四课  论《易》学与科学之关系
第二十五课  论《易》学与史学之关系
第二十六课  论《易》学与政治学之关系
第二十七课  论《易》学与社会学之关系
第二十八课  论《易》学与伦理学之关系
第二十九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一)
第三 十 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二)
第三十一课  论《易经》与哲学之关系(三)
第三十二课  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上)
第三十三课  论《易经》与礼典之关系(下)
第三十四课  论《易》词(上)
第三十五课  论《易》词(下)
第三十六课  释《易》韵
附录
刘君申叔事略
仪征刘先生行述
刘师培见存经学论著选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