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异化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1020548
  • 作      者:
    郭冲辰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2辑):技术异化论》对技术异化的研究一直是技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但是已有的研究多是针对技术异化的现象来讨论的,而对技术异化认识论和本体论方面一些问题的探讨尚不够深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就是《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第2辑):技术异化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厘正技术、异化和价值概念的内涵,是讨论技术异化的基点。技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工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在价值范畴内,异化是相对于特定主体的价值负向实现过程、结果或状态,它体现于社会、生态和人本三个层面上;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即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正效应就是正价值,负效应就是负价值;价值有潜在价值、内在价值、现实价值三种形态。
    从技术的价值形态入手,可以厘清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从技术的内在价值来看,技术是价值中立的,从技术的现实价值来看,技术是价值负荷的;技术价值的存在形式表现为一种形态上的演变,并在形态演变中实现其现实价值,技术现实价值的实现表现为社会、生态和人本三种价值实现类型。
    历史上的技术异化观多是一种片面的技术价值异化观,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是一种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技术异化是技术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它存在于技术价值负向实现的一切过程、结果和状态之中,表现为社会、生态和人本三种技术异化类型。
    从技术异化的本体论看,技术异化的客体性原因主要在于:技术结构价值、技术自然属性价值、技术功能价值和技术静态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在于技术创造主体和技术应用主体的失当价值观,这些都是非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
    弱化技术异化,必须以合目的性整合失当价值观,确立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建立合目的的技术价值评价规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各学派观点看,早期人本主义的技术异化观点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异化观点,仅仅看到了技术在人本层面上对人性的控制(异化),而没有从技术的社会层面分析技术的价值正负效应,更忽视了技术在生态层面的负价值实现;埃吕尔的技术异化观点是从强技术决定论的视角来论述技术异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有强调技术本身的生态价值属性决定着技术异化的必然性之意,但他消解了社会建制中技术的社会价值属性,因而该理论不可能全面阐释技术异化的本质,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拉普虽然不是强技术决定论者,但他把技术异化的必然性归因于“技术程序本身的性质”,可见与埃吕尔的技术异化观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在如何解决技术异化问题上,他也难免同样走向了技术乌托邦:认为异化“只有在人们乐于放弃现代技术的效益的范围内才能清除掉”;后现代主义的技术异化观则多是从技术在生态层面上的技术价值负效应来加以论述的,并以此为基点来解释技术异化“导致人的精神上的分裂”,但这只是从一个侧面正确描绘了技术异化现象的过程。而它错误地把这一过程当作技术异化的根源,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技术异化观也无法客观而全面地诠释技术异化。 
    ……
展开
目录
总序
主编序语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技术异化理论研究评述
1.2.1 国外技术异化观考察
1.2.2 国内技术异化观考察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技术、异化和价值
2.1 技术的本质
2.1.1 历史上的技术观
2.1.2 多学科的技术观
2.1.3 人工化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2.2 异化观疏证
2.2.1 哲学视角的异化观
2.2.2 社会学视角的异化观
2.3 异化的厘正
2.3.1 社会一经济学的阐释
2.3.2 异化:价值的负向实现
2.3.3 社会、生态和人的异化
2.4 价值的效应观
2.4.1 价值:一种效应观
2.4.2 价值存在的形态观
2.4.3 价值创造的过程观
2.4.4 价值实现的转化观
2.4.5 价值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
小结

第3章 技术价值形态演化理论
3.1 技术的价值负荷
3.1.1 技术中立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
3.1.2 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3.1.2 技术价值形态与价值负荷
3.2 技术价值形态及其演化
3.2.1 技术的价值生成
3.2.2 技术价值的演化形式
3.2.3 技术价值形态演化模型
3.3 技术价值的实现
3.3.1 技术的现实价值
3.3.2 技术价值的实现
3.3.3 技术价值实现的类型
小结

第4章 技术异化的价值观
4.1 技术异化理论的社会价值观
4.1.1 近现代技术异化观
4.1.2 后现代主义技术异化观
4.1.3 马克思的技术异化观
4.2 技术异化的实现
4.2.1 技术现实价值两重性与技术异化
4.2.2 技术异化的三层面体现
4.3 技术异化与价值观念
4.3.1 价值观念与技术价值评价
4.3.2 技术价值的历史评价
4.3.3 技术的价值标准
4.3.4 技术异化与特定主体的价值观念
4.3.5 技术异化与技术价值实现的非合目的性
小结

第5章 技术异化的机理
5.1 技术异化的客体性原因
5.1.1 技术结构价值的负向实现
5.1.2 技术自然属性价值的负向实现
5.1.3 技术功能价值的负向实现
5.1.4 技术静态现实价值的负向实现
5.1.5 技术价值正负效应共存性
5.2 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
5.2.1 技术创造主体的失当价值观
5.2.2 技术应用主体的失当价值观
小结

第6章 技术异化的实践观
6.1 工具理性膨胀与价值理性缺失
6.1.1 工具理性膨胀的霸权主义
6.1.2 价值理性缺失的全球化
6.1.3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整合
6.2 技术异化的弱化
6.2.1 以合目的的社会价值观为指导
6.2.2 建立合目的的社会、生态和人本层面的技术价值评价规范
6.3 坚持科学发展观
6.3.1 合目的的科学发展观
6.3.2 以合目的性整合技术价值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