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20044964
  • 作      者:
    柯云路[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85
收藏
编辑推荐
    李向南和以县长顾荣为首的官僚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调查组来了,各种谣言也不胫而走……
展开
作者简介
    柯云路,1946年生于上海,从小在北京读书,后去山西插队,现为山西省作协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衰与荣》《芙蓉国》《龙年档案》等,另有《童话人格》等作品。《三千万》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新星》获第一届人民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出版过长篇小说选拔本,为了延续这一传统,比较全面地反映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成就,我们特编辑出版“中国当代名字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        
    《新星》所选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或以厚重见长,或以独特取胜,或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或为读者喜闻乐见。
展开
精彩书摘
    九点半快到了,大礼堂内出现了一种异常气氛。<br>    主席台上坐着的一排县委领导中,有七八个人都先后抬腕看起表来,而后又居高临下地朝礼堂的大玻璃窗外张望着。主席台下密密匝匝坐着的一千多人中,看表的,向礼堂门口翘首张望的,压低声音交头接耳的,一边议论一边朝主席台上扫视观察的……人们的神情言语中,以及笼罩着县委礼堂的空气中,越来越增加着一种期待紧张的气氛。而且,因为人们觉察到主席台上有几张脸特别阴沉,这种气氛又明显注入了对抗强烈的火药味。<br>    主持大会的县委副书记兼县长顾荣坐在主席台中间,明显感到了会场气氛的骚动。紧张兴奋使整个会场像一湖波涌起伏的水一样颠簸着主席台,晃动着他的座位。这种晃动是这样真切,甚至让他感到一些坐船一样的晕眩。如果不平息住它,自己就坐不稳了。他的眼睛如同每次生气时一样有些血红,那张雕刻着有力皱纹的、颇有些虎相威严的大脸盘上阴云沉沉。他冷冷地扫视了一下左右的县委领导们,以不满的目光提醒他们注意开会的仪态,而后便对着麦克风很有气派同时也更亲切地朝台下讲话,还特别开怀地哈哈大笑了几次。<br>    他在利用大会上的这点时间“谈谈全县的生产和工作”。做了许多既原则又抽象的指示。对于顾荣来讲,并不在于他具体指示什么,重要的是他在这里做指示。行使权力是最有力的显示权力;显示权力常常又是最有力的巩固权力。<br>    整个会场并没有被他的讲话所感召,因为不少人能够明白膨荣这种提高嗓门讲话的背景,会场内压低声音的议论更多了。拿着笔记本的干部,赤着脚膝盖上放着草帽的农民,穿着油污工作服的工人,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漂亮的招待所小姑娘,浑身油腻的饭铺大师傅,戴着礼帽回乡探亲的港澳商人……都在议论着他们关心的事情。什么事情能触及各种社会利益,它便引起广泛的社会激动。<br>    人群中,一个身穿白色警服的公安人员正对坐在一旁的县公安局高局长说:“这次总能行动了吧。”脸色红润的高局长扭头看了一眼这个浓眉大眼的年轻干事,又回过头正襟危坐地看着前面,紧皱双眉一言不发。好一会儿,才不易觉察地点了点头。年轻的公安干事“叭”地合上手中的黑皮夹,往起端坐了坐。<br>    会场最后几排,银发如丝的陈村中学老校长低下头看看手表,同时用温和的声音对旁边一个戴黄框眼镜的中年教师说道:“这件事,总该能翻过来了吧……”那个黑瘦的教师点了点头。<br>    团团浮动的烟气中,县科委主任庄文伊扶了扶眼镜,对周围几个人低声说:“这次咱们的设想才可能进入议程。全局动了,局部才能动。”他一下把烟蒂踩灭在脚下,“主张改革的一拍手,另一伙人该骂娘了。”<br>    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越过烟雾投向主席台上。顾荣正在有板有眼地继续他的讲话。他的抑扬顿挫大概也是“标准”的领导干部的标准样式吧。<br>    两个公社干部在低语着往山里修路的事情。一个农村妇女揉着有些发痒流泪的眼睛,朝礼堂门口探头张望着……<br>    横岭峪公社代理书记潘苟世天亮从炕上一爬起来,想的就是一件事:今天要好好准备“迎接”县委书记李向南。<br>    这件事害得他好苦,一晚上牵肠挂肚,接连做胡梦。按他自己的中医经来说,是脾之气不顺,肝火亦有些盛。他胡乱穿了衣服,趿拉着鞋,开门见山到了院子里,面对着鸟雀啾啾的横岭山刷了牙,扔下秃毛开花的牙刷,又拿起黑糊糊的毛巾,呼噜呼噜洗着脸。洗着洗着他停住,毛巾贴在脸颊上又转着脑筋,想着今天排下的阵势还有纰漏没有。把毛巾撂到盆里,一回屋,他的火腾地冒了上来。<br>    老婆玉珍照例是蓬乱着头发,蜡黄着脸,盘腿坐在炕上磨磨蹭蹭一下一停地叠着被子。炕上乱七八糟,几条打补丁的红花布被子,被里早已由白变为黑,乱糟糟地团成几堆。三个儿子,大虎、二虎、三虎,六岁、五岁、三岁,正在被堆上又滚又爬,又揪又打,她也没看见似的;顶多不急不慢地把扬着手要打二虎的大虎往边上拉—把;三虎一边哭一边尿在铺炕的油布上,她也不当回事,顺手拉过来一块脏布往他屁股下一塞。地下的尿盆还发着尿臊气。满眼黑糟污烂。潘苟世刚往里一走,又膛着昨晚没倒的洗脚水,铸铁盆重重地哐啷一声,磕在他脚脖上。他黑红的脸上涌满怒气,充血的小眼睛溜圆地往外凸着。没见过这样窝囊废的婆娘,当初自己真是瞎了眼啦。<br>    “孩子打,孩子尿,你不管?瞎了眼啦。”他吼道。<br>    “你也可以管嘛。”玉珍头也没回,不急不恼地说着,一边慢慢拉过被子来叠,顺手朝三虎屁股上打了一下,让他靠边。三虎哇哇地哭得更响了。<br>    “你是牲口养的?”潘苟世瞪起充血的眼睛,这是他一贯用来骂老婆的话。他伸手从炕上抱起三虎,一边颠着哄儿子,一边嘴里继续抽空骂着老婆。三虎依然哭着,他便把三虎换到左胳膊颠着,右手指划着满墙贴的戏剧连环画哄逗着。他喜欢古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都爱。墙上红红绿绿贴满了《打金枝》、《宇宙锋》、《辕门斩子》、《借东风》、《桃园结义》的画儿。孩子还是哭,他抱着孩子到里屋转了转,里间摆满刚刚开始油漆的一套家具,立柜、平柜、酒柜、写字台,栗子色的油漆还未干,发散着浓烈的油漆味。没法转,又回到外屋,指着旧红漆柜上的玻璃罩座钟哄逗着:“钟钟,看钟钟。”还是不灵。他又把柜上放的一个旧式唱机嘎嘎地开开了,唱片悠悠地一转,锣鼓梆子一片喧响,开戏了,三虎这才揉着小眼不哭了。    <br>    “你少抱点孩子吧,别把你的病传染了孩子。”玉珍一边在炕上收拾,扫着炕,一边说。潘苟世有肺结核,还没除根。<br>    “我知道。我的儿子,传染不了。”他又瞪起眼来。他看着老婆坐在炕上正给二虎穿衣服的背影,觉得哪儿也不顺眼。病病歪歪的样子,进门不会料家,出门不会做人,穿没穿样,走没走样,要不是她给自己生了三个大小子,他早就和她踢打婚姻了。他喜欢儿子。要是没有计划生育,他还要多生。他是独子,苟世这名字,是他一生下来算命先生给起的,“狗屎”的意思。名字轻贱,为的好养活,后来上学才改为现在这两个字。别看他上过初中,在党校还进修过,四十多岁,还算年轻,可这子孙满堂的旧观念还挺强的,三个儿子是他最大的骄傲。大虎、二虎、三虎也是他起的得意的名字。虎有生气,百兽之王,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奉者。谁要夸他儿子有虎气,是博得他高兴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br>    吵归吵,骂归骂,夫妻还是夫妻。他把孩子撂在炕上,说道:“我先到前面去转转,回来吃饭。今天县里有人来。”他住在分社大院的后面,隔着一堵围墙,“前面”就是指公社。<br>    “老人的事到底怎么办?”玉珍问。明天是潘苟世的父亲去世三周年,这忌辰是大办还是小办?这个公社代理书店为此已费了好大思谋。<br>    “当然办,按老规矩办。我不是说过了。”潘苟世在门口停住脚,转身说道。<br>    他说啥就是不下山。<br>    你说得再邪虎,他也不在乎。一个人在山上种了几十年树,看了几十年林,他还怕啥?死活也在山上了。听说明天县委书记要来凤凰岭大队,他还要找县委书记告状呢,看看现在把林子砍成啥样了。<br>    凤凰岭上看山林的老汉闷大爷——他的名字叫赵小闷——还是他那绵羊脾气倔牛性,不管儿子跟来跟去怎么软央求硬发火,他都闷着气不吭声,驼着背在他这间半山腰的小草房前后忙忙叨叨、转来转去着。整整酸枣刺编的小院篱笆,把拾来的枯枝断杈往柴禾堆上堆一堆,从房后青石潭里用瓢舀点水浇浇房前房后种的几畦蔬菜:豆角、西红柿、西葫芦……菜畦湿漉漉的,早就浇过,他还是这儿点半瓢,那儿点半瓢。他手不能闲着。 <br>    “县委书记能管个屁。现在的事,谁能管谁?”儿子实在不耐烦了,瞪起眼有点冒火地嚷道:“爹,怎么跟你就说不通呢?这辈子你还没受够?”他一拳捶在小草房的柱子上,震得小草房颤巍巍地晃起来,一屁股在大树墩上坐下来。<br>    儿子叫赵大魁,在离这儿几里地的一个兵工厂里当工段长。胖壮粗圆的身躯,可说是虎背熊腰,才三十多岁,额头上方已油亮亮的开始秃顶,火爆脾气。他是独子。都说他爹人善心好积了德,四十多岁时才得了他这个儿子。独子很少不孝顺父亲的。几年来,他一直劝父亲扔下这草房下山,跟他到厂里享享清福度晚年,可爹就是死心眼。去过一次,住了五天。睡觉不自在,说屋里憋闷;出门不自在,说人多地方窄;吃饭不习惯,说油腻腻的堵心口;待着不自在,说闲着发慌;走路不自在,说是不如山上的路好走,平飘飘的,脚下踏不实在;电灯好是好,就是太刺眼;自来水方便是方便,可有股药味气,不如山上的水清洌。待了五天,给房前房后种了两排树,又拖着个破筐把厂里的垃圾堆翻寻了个遍,给家里拾回一堆破烂,气得大魁红了眼,暴跳如雷地全给扔了回去。他看着儿子发火,破烂不出去拾了,在家里待住了,可却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了,像病了一样昏昏沉沉的,说是憋得胸口疼,喘不上气来。最后,怎么说也不行,还是回山上来了。转眼又是几年,已是七十七岁的老人了,再没灾没病,一个人住在山上谁能放心?这几天,凤凰岭大队又刮开哄砍森林的风了,父亲驼着个背跑来跑去的拦挡<br>    砍伐,拦没拦住,人已经跌倒爬起来地被推推搡搡多少次。过去那些年,因为他念错了语录,被游过街,受过刺激,现在还不时犯精神病。真要出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赵大魁猛叹一口气,扭脸看见站在篱笆外的六岁儿子,正仰头入神地看着树上吱吱喳喳在枝梢跳跃的小鸟,他把自己的火使劲平了下来。<br>    “海海,”他招呼着儿子过来,“快叫爷爷和咱们一起回家去。会说不会说?”这次为了请父亲下山,他特意把儿子带来了。父亲在山上只有一想,那就是他这个独苗孙子。海海看了看父亲,走到闷大爷身旁,双手拉住爷爷拿瓢的胳膊,然后回头眼睛闪闪地望着父亲,用目光请示着。<br>    大魁摆了摆手,让儿子就这么干。<br>    说这话时他有无限感慨。“好就好在投降”,他脑子里自嘲地冒出一句评《水浒》时的语录。是啊,自己好像也在投降。过去坚持的一套套东西不知不觉改了,自己骂什么别人?有什么脸?这不是玉珍提着暖壶从前面灶房打水回来了,看着她那烫成弹簧卷似的头发他就别扭。过去他在农机厂,专门对青年工人讲过,男的头发不要长,女的头发不要烫,要“俏也不争春”。这是他好长时间不断自得地重复的一句话。可是后来,连老婆也悄悄烫了发,他居然也没说什么。说什么呢?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全然变了。他现在看不起老婆的只是土不土洋不洋,要烫发干脆就像那些会打扮的姑娘们一样,弄得像样点,怎么她一烫就卷毛羊一样奓着,一股寒伧劲呢?他看着老婆给两个茶杯倒上了水,大老张端起了那个自己专用的掉了把的白色搪瓷杯,他急忙站起来,伸手制止道:“别用这个杯,老张。”他有肺结核,不能传染别人。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br>    引言<br>    正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