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据正史翻龙图公案
借包公领侠义全书
累朝事迹总如新,唐宋元明阅历身。
青史古人多故友,传中事实半非真。
这首诗乃曲园先生《小蓬莱谣》二百首中之一首。托言有一得道不死之士,阅历唐、宋、元、明四朝。当时名公巨卿,一半是他的朋友。乃至沧桑变换、史策流传,看他传中所载事实,与当日所见所闻往往参差不合。照此看来,一部《二十四史》竟无一部可信之史。又况稗官小说、委巷传闻,从古以来,尧幽囚,舜野死,太甲杀伊尹,黎山女为天子,诸如此类,三代以前已是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臣寿周纪》七篇、《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其中怪怪奇奇,何所不有?惜其书不传耳。至于后世梨园子弟扮演登场,商女盲词沿街弹唱,海市蜃楼,不可究诘。汉朝一个蔡伯喈,被人凭空捏造出“牛相府招亲”、“赵五娘寻夫”种种奇文,至今倒弄得妇竖皆知。陆放翁诗云‘‘身后是非谁管得,沿村听唱蔡中郎”,正谓此也。
到了宋朝,又有个包龙图,至今日也是妇竖知名。有《龙图公案》一书衍说其事。说得包公昼治阳间,夜治阴间,竟是一个活阎罗。谨按《宋史》第三百十六卷有包公本传:包公名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老辞不就。亲亡,庐墓终丧。久之,赴调知天长县,徙知端州,迁殿中丞,拜监察御史,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徙陕西,又徙湖北,人为三司户部副使,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徙知瀛州,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徙庐州,又知池州,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又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拜枢密副使,迁礼部侍郎。以疾卒,年六十四。包公一生宦迹如此。因曾除天章阁待制,故在当时称之日“包待制”;以曾除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世称之日。“包龙图”;以曾权知开封府,故至今开封府中犹相传有包公遗迹。其中包公扬历中外,不止一处,其权知开封府亦不甚久,后世说他在开封府任内有多少奇异之事。至于他始而知天长县,终而知江宁府,全不说起,倒像他终身只做开封府尹者,由不考本传之故。本传称包公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此言其正色立朝,非谓其装神装鬼也。后世以包公为活阎罗,即以此讹传。传又称包公恶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则知包公居官并非专尚严明。惟知天长县时,有人来告家中所蓄之牛被人割去舌头,包公道:“既割去舌头,牛不能活。汝竞杀牛而卖其肉,亦可得钱。”其人遵命而去。未几,又有人来告某人私宰耕牛。包公道:“你为什么割他的牛舌,如今又来告他杀牛?”这人被包公一口道破,惊惶无措,叩头服罪。此事见于正史本传。即此一事,可见包公之善于断狱。《龙图公案》一书即从此敷衍出来。至元人百种曲中有“包公断立太后”一事,此事子虚乌有,而亦非无因。考之《宋史》:李宸妃,杭州人。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真宗以为司寝,遂生仁宗,章献太后以为己子。及仁宗即位,宸妃默然退处先朝嫔妃之中,仁宗竟不知为宸妃之子。直至章献太后崩,燕王始为仁宗言之,其时宸妃已薨逝多年。仁宗号恸,追尊为皇太后。李宸妃事只是如此,何尝有狸猫换子之事?但以宸妃生前为章献所压,当时本有死于非命之疑,故后人从而造此一重公案。据宋人王铚所作《默记》载包公一事,正与相反。那《默记》中称当时有王氏女到官自言曾经得幸于神宗皇帝,生下一子名日冷青,有旧日宫中绣抱肚一个可以为证。包公细审,全然诬罔,因将他母子二人论死。此事与李宸妃不相干,与元曲中“断立太后事”正相反。后人有诗叹曰:
史策流传已不真,稗官小说更翻新。
柳麻子与季麻子,嚼烂古今多少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