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沈祖##诗词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195293
  • 作      者:
    沈祖##原著
  • 出 版 社 :
    江苏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4.8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沈祖棻,沈祖棻著作有:《妥协》、《暮春之夜》、《洋囡囡》、《神秘的诗》、《辩才禅师》、《茂陵的雨夜》、《马嵬驿》、《苏丞相的悲哀》等。
展开
作者简介
  沈祖棻  沈祖棻 (1909-1977),女,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祖籍浙江海盐。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1909年1月29日出生在苏州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沈炳垣是清咸丰内阁大学士,咸丰皇帝的老师;祖父沈守谦精于书法,与画家吴昌硕、词人朱孝藏为友。
  沈祖棻中学就读于上海。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1931年转学至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当时系中名师云集,学风蔚盛。沈祖棻得益于家庭熏陶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的写作才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时院长汪东对她的《浣溪沙》词微婉深刻地反映“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危机感到惊奇,给予她热情的勉励。同时,沈祖棻也开始了她的新文学创作。青春的梦想、细密的心理、纤柔的诗情,在她的各种文体形式的尝试中尽情地舒展着,散见于当时刊物的新诗、散文、小说、独幕剧等,初步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
  1934年,沈祖棻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同时与中文系同窗程千帆志同道合而相爱。并发表了一系列的短篇历史小说,赢得当时评论界在广泛关注,被文坛誉为“江南才女”。1935年,她的小说《辩才禅师》发表,被认为是“充满诗意的感情和笔调”的佳作。1936年春发表的《悬崖上的家》也广受称颂。毕业后,沈祖棻一面在各地任教,一面进行新诗和词的创作,动荡的时代,使她的诗词在轻灵婉丽中透着凝重和深沉,抒发着她对灾难深重的祖国至诚的爱。1937年9月,南京遭到日寇的狂轰滥炸,沈祖棻和程千帆避难至安徽屯溪,在屯溪匆促完婚。自1942年至日本投降,沈祖棻先后在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讲授诗词。1942年,沈祖棻在成都金陵大学开词选课时物色了5位有才华的学生成立了正声诗词社,在当时很有影响。她还为4位将毕业的学生每人各选了30多首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1946年底,沈祖棻终于结束9年的离乱,回到武昌与丈夫团聚。1949年,她的《涉江词》结集出版,受到名家的一致好评。
  建国后,沈祖棻先后在江苏师院等校任教。1952年,她病体尚未完全痊愈就重登讲坛,先是在江苏师范学院任教,1956年投奔丈夫任中文系主任的武汉大学,夫妇共同执教武大,在珞珈山下教书育人,讲授中国文学史、古典名著选读、历代韵文选、元明戏曲研究、唐人七绝诗等课程。1957年,程千帆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场改造。沈祖棻留在武大继续教学,她的课深受学生喜爱。1963年,她被推选为湖北省召开李清照学术研讨会作准备的武大观摩课主讲人,当时华中师范学院和武汉师范学院也开同题观摩课,一致公认沈祖棻讲得最成功最出色。“文革”开始,多病的她,只有女儿丽则在身边,母女相依为命。1972年,女儿结婚搬走了,夫妻俩城乡两隔,惟有诗词唱和稍慰相思之苦。沈祖棻感赋:“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程千帆唱和:“巴渝唱遍吴娘曲,应记阿婆初嫁时。”直到1975年,程千帆才被摘帽,1976年回到武汉,夫妻有了短暂的团聚。[1]文革结束,她却于1977年6月27日遭遇车祸而不幸逝世。
  尽管沈祖棻以学术研究和词名闻于世,然而她早期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历史小说创作,以女性的视角回顾与反思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当那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为意义符号,带着历史所赋予的特殊标记走入历史小说,沈祖棻以深沉的理解和同情展开了对历史的想象,在对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形态的探求中获得了超越日常经验的生命体验,它读出的那些未曾写出的意义,成为人的现存处境的历史模式的最佳注解,在回顾历史的同时获得了对“现在”的观照。取材于唐代安史之乱马嵬驿兵变的《马嵬驿》,第一次将叙述视角投射到杨贵妃身上,对她赋予了极大的热情和诗意。她的绝世惊艳,高傲而自珍的性情,渴望“灵魂与灵魂的拥抱”的爱情追求,是那样倾泻无遗地展现着。正如沈祖棻在一首诗中所说的:“我却用彩虹架起梦的桥梁,采摘璀璨的星斗和皎洁的月光,用情丝和思绪系上灵活的笔尖,去做灯光照亮每个灵魂的暗隅。”(《赠孝感》)她以对历史深刻的主体认、丰富绚烂的想象、充满激情的文字,照亮了历史的那一角暗隅,昭启着对历史背后人的命运的关注。而她,也以她澄明的心灵、虔诚的情怀照亮了她自身。
  沈祖棻著作有:《妥协》、《暮春之夜》、《洋囡囡》、《神秘的诗》、《辩才禅师》、《茂陵的雨夜》、《马嵬驿》、《苏丞相的悲哀》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若以一种赏玩的态度,“国家不幸诗家幸”是很容易到嘴边的一句感叹,而穷根究底,我们却不能不说,写出这些诗词正是诗家沈祖棻之大不幸,正是那代知识分子之大不幸。
展开
精彩书评
  涉江詞稿序
  今年春,泛舟石湖。湖澄如鏡,與遠山為際。微風蕩襟,水波相屬。舟中展祖棻詞,湖山之美,與詞境合而為一。心有玄感,不能以言宣也。祖棻寫涉江詞成,乞余序首,蓋數年於兹。余始卧病歌樂山,思力無損,而身不能轉側,則姑為腹稿,且以書告祖棻日:序已成矣。翌年起,乃盡忘之。今之所言,非曩日之言也。雖然,曩者,與尹默同居鑒齋。大壯、匪石往來梘疾。之數君者,見必論詞,論詞必及祖棻。之敷君者,皆不輕許人,獨於祖棻詞詠嘆贊譽如一口。於是友人素不為詞者,亦競取傳鈔,詫為未有。當世得名之盛,蓋過於易安遠矣。顧以祖棻出余門,眾又謂能知其詞者,宜莫余若。余惟祖棻所為,十餘年來,亦有三變:方其肄業上庠,覃思多暇,摹繪景物,才情妍妙,故其辭窈然以舒。迨遭世板蕩,奔竄殊域,骨肉凋謝之痛,思婦離别之感,國憂家恤,萃此一身。言之則觸忌諱,茹之則有未甘,憔悴呻吟,唯取自喻,故其辭沈咽而多風。寇難旋夷,杼軸益匱。政治日壤,民生日艱。向所冀望於恢復之後者,悉為泡幻。加以弱質善病,意氣不揚,靈襟綺思,都成灰槁,故其辭澹而彌哀。夫聲音之道,與政相通;情感之生,舆物相應。彼處成周之盛世者,必不得偯黍離之思;覩褒妲之淫亂者,又豈能詠關雎之什,彼其憂歡欣戚,有不期然而然者,非作者所能自主也。祖棻詞於其少作删除獨多,或有不能盡窥其變者。所謂唯余能知者,其在是乎。春夏之際,乍陰乍陽,天地解而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義大矣。受之以損,其損而終益乎!自今以往,復有詠歌,其為歡愉之音,抑重之以哀思,將猶非祖棻所能主也。雖然,祖棻海鹽人而家於吳。苕霍之畔,胥臺之下,白石、夢窗之所行吟往還也。聲應氣求,千載無問。異日者,歸隱閥門,訪我於石湖,楊柳繞屋,梅花侑尊,誦鷓鴣之詞,繼疏影之作,遂若與治亂不相涉者。而非由亂至治,不克有此。是退藏之願,仍望治之心也。言近而旨遠,祖棻其益進於詞矣。己丑四月,汪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