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古律的回忆:文学《良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3919319
  • 作      者:
    陈子善选编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编者的话 陈子善
上编:小说的《良友》
祈愿 /郁达天
从悲哀的国里来 /叶秋原
下午/屠龙
寒夜/杜衡
黑牡丹/穆时英
债主 /马国亮
恋爱行进/ 鲁彦
春阳/施蛰存
杨妈的日记/丁玲
玫瑰花的香/巴全
纺车的轰声/适荑
被抛弃的男子/斐儿
娱乐/何家槐
朱古律的回忆/叶灵凤
不知道忧郁的女人/建英
一个谜的解答/林微音
野宴之夜/沈起予
圣诞节的前夜/黑婴
成名以后/王家械
华亭鹤/滋穆
下编:散文的《良友》
荆棘之路/田汉
《若谷随笔》自序/张若谷
若草/梁得所
我的父亲/虚白
请大家来照照镜子/胡适
羞耻的象征/丰子恺
冬/郑伯奇
东北的回忆/穆木产
镜头的世界/华灵
春暖之诞/袁殊
春来了/茅盾
半日的游程/郁达夫
南岛怀恋曲/黑罂
失去的情歌/粱所得
抬头见喜/老舍
...

内容摘要

  《朱古律的回忆(文学《良友》)》以三十年代著名画报《良友》精萃为蓝本,结集当时文学名家名作,文体包括短篇小说和散文,是集经典与时尚为一体的现代作品选。
  《良友图画杂志》(简称《良友》画报)一九二六年创刊于上海,创办人兼首任编辑是广东人伍联德。此人很不简单。当年“广东帮”在上海的经济生活中大出风头,但大都涉足百货业和饮食业,投资新闻媒体和出版业的寥寥无几。伍联德有商业眼光,独辟滚径,竟然很快获得成功,不但《良友》画报,还有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都成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化产业中的翘楚。
  《良友》此后有五任主编。除了伍联德,依次为周瘦鹃、梁得所、马国亮和张沈恒,从“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到新文学后起之秀都有了。在梁得所任内《良友》渐入佳境,到马国亮手中《良友》达到辉煌时期,一纸风行,影响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至有‘《良友》无人不读,《良友》无所不在”之说,声名甚至远播东南亚和欧美,伊然中国第一综合性画报。抗战爆发,《良友》也遭厄运,停刊复刊,几经曲折,终成强努之末,风光不再了。
  近年来,随着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中把《良友》作为中国都市文化“现代性建构”的一个范例,也随着马国亮在长篇回忆录《良友忆旧》中把《良友》作为上海逝去的风华岁月的一个见证,《良友》重又身价百倍。所以,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时尚文化的旧,《良友》是断断不能缺席的。
  然而,除了人们已经熟知的广告的《良友》、时装的《良友》。摩登女性的《良友》、中外电影明星的《良友》等等时尚的《良友》,还有其他更多的《良友》。至少人们不难发现政治的《良友入军事的《良友》、经济的《良友人科学的《良友》、人文地理的《良友》、自然景观的《良友》、少数民族的《良友》、体育的《良友》、艺术的《良友》、摄影的《良友》……实在是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其中,最为丰富多元和不断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为吸引人的,就是文学的《良友》。
  文学《良友》的作者群真广,鲁迅、胡适以降,现代中国文艺界的多路豪杰几乎一网打尽。更重要的是,发表在《良友》上的小说散文,既有市场化下的时尚写作(这类作品当然占了不小的比例),如穆时英的《黑牡丹》、郭建英的《不知道忧郁的女人》、斐儿的《被抛弃的男子入林微音的《一个谜的解答》等等;也有左翼作家为大众呐喊的真诚呼声,如田汉的《荆棘之路见茅盾的《证券交易所》、适夷的《纺车的轰声人丁玲的《杨妈的日记》、穆木天的《东北的回忆》等等。还有历史题材的佳作,如王家械的《成名之后》、滋穆的《华亭鹤》(“滋穆”显然是笔名,编者透露他是五四新文学名重一时的大手笔,经查考,原来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等等;更有许多自由主义作家的优秀作品,如胡适的《请大家来照照镜子》、施蛰存的《春阳》、巴金的《玫瑰花的香》和《广州的最后一晚》、郁达夫的《上海的茶楼》、芦焚的《生命的灯》、老舍的《抬头见喜》等等。此外,艺术家的精彩之作也不少,如徐悲鸿的《我在印度》、丰子他的《羞耻的象征》、马思聪的《童年追想曲人叶浅予的《北平古趣》等等。其中,不少是至今未能编集的佚文,林语堂颇为重要的《谈画报》就为任何一种林语堂作品集所未收。
  尽管文学作品在《良友》中不占突出的篇幅,每期只发表一二篇,有点略备一格的意思,但文学《良友》却真正是百花齐放,“众声喧哗”。如果说《良友》向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各种倾向的有名无名的中国作家提供了一个发表己见、交流切磋的平台,开辟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学和文化的一个“公共空间”,应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编选这部《朱古律的回忆》也就是要展示文学《良友》这一极为难得的特色,相信读者自可从中细细品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