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艰难蜕变
上编 五四文学思潮
第一章 五四文学思潮的涌现
一 社会一文化背景
二 胡适与五四文学思潮
三 新思潮的内涵及特征(上)
四 新思潮的内涵及特征(下)
五 响应·抗拒·调和
六 三水分流
第二章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兴盛
一 演进的一个轮廓
二 中西文化交孕的宁馨儿
三 茅盾与鲁迅
四 “大转变时期”何时来呢?
第三章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辉煌
一 并非“异军突起”
二 不甘“沉沦”的“女神”
三 个性主义、名士风流及其他
四 “在方向转换的途中”
第四章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迷惘
一 迟到的先锋:现代主义?
二 微雨·竹林·狂飚·野草:现代主义!
三 历史的遗憾:现代主义
中编 30年代文学思潮
第五章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嬗变
一 嬗变的政治和文化氛围
二 “革命文学”论争中文学观的倾斜
二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误导
四 “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匡正
第六章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鼎盛
一 鼎盛的契机
二 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
三 现代诗派的美学取向
四 中西现代派比较
五 现代派文学的价值判断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衰落
一 衰落原因面面观
二 浪漫派文学的母题范式
三 浪漫派文学的审美特征
第八章 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形成
下编 40年代文学思潮
第九章 抗战文学思潮的发展路向
第十章 现实主义主潮(上)
第十一章 现实主义主潮(下)
第十二章 40年代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
第十三章 沦陷区文学思潮的走向
结语:并未收束的结束
内容摘要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能与中华民族如此辉煌灿烂而又持续不断的历史文化相媲美者,确实不多。华夏文明如同一条绵延不断、星光闪烁的长河,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伴随着帝国主义坚船利炮而来的大规模的西学东渐,在东方相对隔绝的地理、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并自成一体的华夏文明开始受到严峻的冲击与挑战。迎接无可回避的冲击与挑战,重新焕发华夏文明的活力与光彩,选择民族文化自新自强的路径,成为摆在近代中国与中华民族面前的重要问题。自鸦片战争之后,经过几代志士仁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探索和数十年漫长而急遽的变革,至五四时期,中国文化与文学大致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痛苦蜕变,并以洒脱而坚毅的步伐踏上通往现代的起点。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而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文学,为其作了奠基和先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