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928832
  • 作      者:
    周思源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冯其庸先生说: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说不尽的《红楼梦》其艺术魅力实在太巨大了,过目者无不怦然心动,感情激荡。道不尽的《红楼梦》中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谜,在这数不清的大的小的或明或暗的“谜”中,最大的谜就是:为什么《红楼梦》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而持久的艺术魅力?其秘密何在?现在,看看周思源是如何探秘《红楼梦》的吧。
展开
作者简介
  周思源,原名盛公正,1938年生,杭州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北京31中教语文20年。1994年被评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红楼梦学刊》编委,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红学、史学研究与现当代文艺批评及小说创作。主要著作有《红楼梦魅力探秘》(1994)、《周思源看红楼梦》(2005)、《文明太后》(长篇小说上下卷)等。另有文章百余篇,合著、主编书籍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
  《名家解读红楼梦》主要收录了当今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名家有关红学研究的自选集。其中包括冯其庸、李希凡、周策纵、林冠夫、胡文彬、吕启祥、白盾等著名红学家们的代表性论著。
展开
精彩书评
  近十年来,有人已经多次宣称红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没有进展,甚至说红学气数已尽,理由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研究红学的一些人已经去干别的了。我不认为有些[大师]不干了,红学就完了,或者快完了。我倒是相信冯其庸先生的话:[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展开
精彩书摘
  每一颗星都有各自的分量和位置,按一定的轨道运行,闪烁着独特的光彩。它们互相吸引,交相辉映,自转着的同时又公转着,从而使整个星系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辉。在这个庞大星系中,任何一颗星的运动都必将影响它周围另外一些星星的轨迹变化,而所有星星的运动又都受到整个星系引力(即小说总体构思)的摆布。这种将人物置于人物关系“引力场”的写法,节省了许多笔墨,却使人物的情感更加丰富厚实,色彩更加多样,性格更立体化,形象更加饱满。这是《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大创举。因而不仅宝、黛、钗、凤等主要人物个性鲜明独特,均可单独设传,即便是戏相对较少的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政、赦、珍、琏、蟠和晴、袭、鸳、平等也都成为突出的典型,值得为之专论。这样,《红楼梦》人物形象的价值就不能只从其本身的活动中去评估,也不能只从与其关系密切的几个人中去考察,而必须将它置于整个星系运行中,从其轨迹变化和相互引力的作用上方能真正见出其分量来。
  例如迎春房中的小丫头莲花儿就是一个典型的卫星式小人物。她的戏可说少而又少,但在第六十一回大闹小厨房中却写得有声有色,富有光彩。如果就情节本身来看,莲花儿那种仗势欺人、说话尖刻、行事泼辣和给人使眼药却又带着一身稚气的个性,已经活龙活现。而如果将她置于《红楼梦》的人物星系运行图中,就不难发现,莲花儿的个性不仅反射着司棋个性的某些光亮,而且生动地表现出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乃至整个封建制度下等级观念的森严,及其如何无所不在地毒害着人们的心灵。即使莲花儿这样一个稚气未褪的小丫头也无法摆脱封建等级观念引力的巨大作用。
展开
目录
前言/(1)
迟识红楼,误堕红海(自序)/(1)
绪论说不尽的《红楼梦》/(1)
无尽魅力来自于高浓度/(12)
庞大主题群与独特的价值取向/(36)
多种结构元素与新奇别致的以情串文结构方式/(63)
被彻底颠覆的世俗观念/(84)
具有超前意识的反“天理”的性观念/(106)
悲剧艺术从此跃上高峰/(136)
融不同创作方法为一体的奇特效应/(160)
诗词曲赋大大拓宽了信息渠道与审美领域/(179)
具有多向审美可能的艺术典型/(205)
出色解决了篇幅有限、人物众多、典型生动的矛盾/(228)
三等人物也经得起一等分析/(253)
高度发达的人物话语/(282)
从环境与人物的非典型因素深入研究《红楼梦》/(313)
从哈姆雷特到贾宝玉到阿Q/(329)
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刍议/(343)
越剧红楼昆曲牡丹亭/(357)
从创作方法谈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364)
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390)
审美需要决定猪八戒必须好色/(422)
质疑康乾“盛世”说/(448)
长篇创作与“浓度”的提高/(471)
结束语  开发《红楼梦》的艺术生产力/(47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