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楼梦》欣赏与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1331367
  • 作      者:
    胡文炜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红楼梦》,大约可算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书名,说“《红楼梦》是一部最有魅力的书”,大约不会有多大的异议。然而要说《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是怎么来的?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那话可就多了,以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这本《(红楼梦)欣赏与探索》是作者十多年来研究《红楼梦》的论文结集,分为“欣赏篇”、“评议篇”、“人物篇”、“版本篇”等四篇。作者在书中对《红楼梦》中的相关问题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作者是业余研红,所以本书不是用来评职称、评学位的著作,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只是为了说清见解。”因此,本书应该较少空话、套话和功利色彩。
展开
精彩书摘
  《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红楼梦》以特有的巨大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部书究竟
  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此作了反复的探索。其
  实《红楼梦》之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它的真,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
  ,描绘了逼真的生活场景,展示了真实的世态人情,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
  人物形象,使读者从中获得强烈的艺术感受。
  《红楼梦》之真,首先因为这是一部“写自己”的作品,虽然她不是曹
  雪芹的自传,但许多场面曾为作者所经历,许多人物曾与作者相处。小说一
  开始就告诉我们:欲将已往的经历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对于当日相处的闺
  阁女子,其事迹原委“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脂评中更是一再可见“
  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批书人忘了,作者竟未忘”;“此事作者曾经,
  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是(事)”;“实写旧日往事”;“作者身历之现成文
  字”;“经过见过”;“真有是事”;“竟有是事”等等。
  《红楼梦》中的许多细节使人读后不忘,这些细节只能来自生活,非过
  来人无法编造,随便举一个例子:第三十回,一个盛暑的中午,贾宝玉到王
  夫人处,与金钏说了几句笑话,王夫人责骂金钏,宝玉溜回大观园,隔着蔷
  薇花见一女孩子在地下划字,一阵雨下来,宝玉提醒女孩避雨,宝玉自己淋
  湿后回怡红院,被关在门外,袭人开门,被宝玉踢了一脚。这一连串的事可
  能不一定发生在同一天,但都只能来自生活,就像作者在写回忆录一样,书
  中这样生动的场景随处可见,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
  然而,要说场景逼真,人物栩栩如生,那么古往今来这样的作品并不少
  见,如《水浒传》分明是后人编的,《三国演义》则是后人用文言编写的,
  却也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要是读者不去联系历史,就会觉得这全是真人真
  事。《聊斋志异》写了许多狐仙,《西游记》更是作者想像中的神妖魔怪大
  编排,明明是无中生有,却是那样引人人胜。许多中外优秀小说对人物场景
  的描绘,就像一张张照片,一部部录像那样细致逼真,读后令人久久不忘。
  但这些作品的魅力与《红楼梦》相比,总使人感到不一样,这是因为《红楼
  梦》不是照抄生活,不是一部日记,也不是作者的自传,如果仅仅是这样,
  它就不会有现在所具的特殊魅力,也就不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不要说争论不休的钗黛关系,不管红学家对两人作何评论,读者至今仍
  各有所偏,今后也肯定不会出现一边倒。也不说褒贬不定的王熙凤,读者对
  她总是既有欣赏,也有憎恶。就是看上去相对单一的贾母,也饱含着作者的
  复杂感情。贾母怜老恤贫,热情好客,保护、疼爱晚辈,很易与人相处,然
  而正是她的带头追求享乐,促使这个大族坐吃山空,正是她对晚辈的过分溺
  爱,导致这个大族后继无人,略可望成的孙子成不了材。具有这样内涵的人
  物形象,只有作者心里有深切的感受才写得出来,而不仅仅是肖像的描摹、
  直观的记录及憎爱的直接流露,不是要么歌颂要么鞭挞,而是饱含着真实的
  复杂的感情。再如李纨,都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往往有“好”的一面,也
  有“坏”的一面,然而李纨却不是这样,作者没有写她的“坏”处。青春丧
  偶的李纨常常出现在各种场合,大家对她或友好,或尊重,她没有任何是非
  ,但也不是谨小慎微,不少场合她都直率地表示自己的态度,金陵十二钗中
  惟有她的结局是最好的。不将所有女子写成同一个悲惨凄苦的结局,正是《
  红楼梦》不落俗套之一,只有作者在现实生活的相处中有这样一位老大姐,
  才能把她写得如此与众不同。所以说,《红楼梦》之真,还在于书中饱含着
  作者对曾经有过的生活场景的真实感受,饱含着对曾经相处过的人物真实深
  切的感情,而不是客观的描绘写真。
  红楼魅力,除了它的真:场景真实,人物真实,作者所倾注的感情真实
  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就是书中的“假”,可以说《红楼梦》整部书
  都贯串着一个“假”字。
  由于有些研究者将《红楼梦》作为写真人真事来对待,这就产生了研究
  上的迷茫、碰壁。因为《红楼梦》除了总体上和许多细节上的真实外,还有
  很多故事情节是假的,是作者根据合理想像所编造的。过去人们批判“自传
  说”,主要是从诸如“创作规律”、“现实主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提炼概括”等理论方面着眼,或者是根据考证出来的曹家状况、曹雪芹
  本人状况来对照贾家,对照贾宝玉,从两者的差异处来证明自传说的错误,
  却很少有人“发掘”小说本身的“假故事”,并由此来认识作者创作《红楼
  梦》的一种方法。
  在脂砚斋评语中,总是将小说与实际生活的“真事”相联系,没有专门
  指出书中的“假事”,后来的文章著作,特别是考证性文字,都是考证其真
  ,如陈诏的《红楼梦小考》,考证曹家的不少史实与贾家相同,这当然很有
  价值,周汝昌先生更有一部《红楼梦的真故事》专著,非常有意义,然而好
  像从来没有人写过以《红楼梦的假故事》为题的文章。
展开
目录
前言
欣赏篇
1.《红楼梦》中的戏与酒
2.《红楼梦》中的真与假
3.《红楼梦》中的财产
4.《红楼梦》称呼欣赏
5.《红楼梦》命名欣赏
6.《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7.《红楼梦》的怀古诗谜
8.《红楼梦》中的猴子
评议篇
1.《红楼梦》探佚评议
2.《红楼梦》后四十回评议
3.《红楼梦》的宗教色彩
4.《红楼梦》回目综论
5.脂本伪造说评议
6.薛家长住贾府?
7.文字运用与作者的关系
人物篇
1.秦可卿出身论
2.红玉形象的变动
3.袭人形象的矛盾
4.秦可卿死于何时
5.钗黛关系评议
6.贾雨村的作用
版本篇
1.庚辰甲戌先后论
2.论甲戌本的形成
3.第十六回的版本渊源
4.脂本文字识小录
5.重提胡适的“跳着写”
6.陶洙抄本发现过程的思考
7.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关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