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楼梦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1635089
  • 作      者:
    张锦池著
  • 出 版 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8.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锦池,1937年2月生,江苏靖江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著作有《红楼十二论》、  《红楼梦考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西游记考论》、《中国古典小说心解》、《漫说西游》等多种,及论文多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新校本注释者和注释定稿者之一。1986年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黑龙江省“龙江文化建设终身成就奖”。社会兼职有: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红楼梦考论》是作者自1982年以来从事《红楼梦》研究的一点心血结晶,继《红楼十二论》出版后又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上编三篇,考中含论,从不同角度考证了《红楼梦》的著作权、曹雪芹的生卒年,以及小说的成书过程和大观园的时间跨度等一些重要问题。中编十篇,论中含考,从不同层面研讨了《红楼梦》的思想意蕴、主题学、结构学、文化学、审美特征等。下编五篇,就《红楼梦》的道德观念、人性观念、审美观念、社会观念分别与中国其他五大古典小说作了比较研究,以见其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红楼梦考论》对小说文本的研讨辩证地运用还原批评和接受美学相结合的方法,且尝试着将文本、文献、文化作整合一体的研究。这在方法论上也是个可喜的创获。
展开
精彩书摘
    因此引起了研究者的瞩目,并且结论也趋于一致,那就是认为这是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这结论诚然是对的。然而倘论作者的本意,恐怕还在于宣扬聪明才智是天赋予人的美德,而孔孟之道与程朱理学则是禁锢并窒息人的这一美好天赋的精神枷锁。<br>    《红楼梦》里的青少年大多是有才的。女子如此,男子也是如此。某些正面人物固然是才高八斗,某些反面人物也是学富五车。由此可知,认为男女同样有才智,此乃人的美好天赋,这是作者的基本思想。<br>    《红楼梦》里的人物,他们的才智又是有高下的,也有一些人是庸才。应该研究的是:高者何以高,低者何以低,有无一定的规律?这不妨让我们看一看作者笔端的社会上层人物的才智状况。<br>    试以贾政祖孙三代来说。贾府强迫子弟就范的祖传法宝是乞灵于打。贾政则“自幼酷喜读书”,所以“祖父最疼”。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所以照他后来的学习体会:“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其一心想当子侄辈的表率,规规于孑L孟之道的结果,是终于使他“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成为既不能“治国”,又不能“齐家”的“国贼禄鬼”;尽管他也雅好出入于达官贵客之家的诗坛文会,那也只是于“案牍劳累”之余的附庸风雅,想口占几句应制诗亦属才尽而不得不向儿孙们征求。要想了解青少年时期贾政的才思,或许在贾兰以及贾环身上会看到一点影子。贾兰和贾环以其小小年纪便随贾政出入于达官贵客之家的诗坛文会,可见他两个也不是蠢材;只是“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远不能及”贾宝玉所作“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贾宝玉其所以能如此,就在于“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这就告诉我们:倘拘较于孔孟之道或前人成规,其才思必日益枯竭;反之,则犹如澹澹东流。<br>    试再以贾雨村和贾赦兄弟作一对比。贾雨村固然精通八股制艺,诗亦写得不错;论“治才”,则不失为当时官场的风云人物。贾政与之相比,哪方面都相形见绌。贾赦与贾政相比,则又等而下之。三人同是“国贼禄鬼”,才情呈此高下,这是偶然的呢,还是必然的呢?书里写得明白,这是必然的。贾府作为诗礼簪缨之族,正如兴儿所说,“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此处所说的“二爷”,指的就是贾赦和贾政。那么,贾赦又何以如此不学无术呢?难道是天赋如此?书里从来没有这么说,却明白无误地交代了他有一种思想:“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特权思想,而悲剧也就在于:这种思想又正好符合实际。照当时封建世袭制的规定,贾赦作为荣国公的长孙,岂但“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并且还可以稳稳地官居“一等将军”!因此,难怪他有如此浓厚的封建特权思想;同时也就决定了他纵然身在寒窗,也是心存红袖绿酒。其结果是虽则没有变成“书呆”,却成为地道的“色魔”。贾政作为荣国公的次孙,当然没有贾赦那么好的福分,要想位列朝班,应从科甲出身;但又毕竟是荣国公的次孙,要想位列朝班,并不一定非得从科甲出身,也有封建“恩荫制”可做阶梯。事实上,贾政官居工部员外郎,也是其父“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人部习学”,自然升迁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所以也就比贾赦腹内多些经纶,并较之乃兄能“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些。贾雨村虽则“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实际上已沦为贾赦所鄙夷的“寒酸”,要想“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就必须靠他自己钻营。钻营之道,就是要求精通那“时尚之学”,亦即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等等;同时也要求他必须学会“钻门子”一类的全挂本领。正因为如此,所以同属“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倘就才干论才干,贾雨村与贾赦兄弟相比则显得是鹤立鸡群。这就又告诉我:倚仗特权与沉迷酒色,会使人不学无术,平庸昏聩;反之,会使人才干优长,精明练达。<br>    试还以“金陵十二钗”来说。具有“咏絮才”的林黛玉,“才华馥比仙”的妙玉,二人都是地主阶级的叛逆者①。诗才堪与林黛玉比肩的史湘云,“都知爱慕此生才”的王熙凤,一个是自幼父母双亡,无人管束;一个是从小就跟男孩子们一起玩,无拘无束;二人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封建教育。那以“才自精明”见秀于贾氏姊妹辈的探春,也是个不甘雌伏于男尊女卑地位的女子。与此相对照,封为贤德妃的元春与曾饱读《女四书》的李纨,其才思却十分滞钝。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她们才智的高下取决于她们对孔孟之道的依违程度。与此结论似相抵牾,会引起人们疑义的,我想,当首推薛宝钗其人的形象吧?此人既具有“停机德”而又具有“咏絮才”,该怎么解释?照我的看法,薛宝钗自幼所受的文化熏陶与李纨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这在书里写得一清二楚。李纨所受的熏陶是比较单一的,她幼年只读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这些书都是属于以记载古代妇女言行的方式来宣扬封建“妇德”规范的东西。薛宝钗则不然,她所受的文化熏陶是比较复杂的。诚然,正如书中所写:“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这说明她童年时期确曾受过正规的封建教育。这种封建教育对于形成她的“停机德”当然是不无直接的影响。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正如她自己对林黛玉所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i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这又说明她“从小七八岁上”就爱偷看各种“邪书”。这些“邪书”对于形成她的“咏絮才”自然又不无直接的作用。要之,正因为她从来就不是个规规于孔孟之道的“女夫子”,实际上是个兼收并蓄的“大杂家”,所以才使她在才学上得以成为足可与林黛玉并驾而为李纨所不能齐驱的才女。由此,倒又从反面说明:聪明才智是人的美好天赋,要使这一天赋不致被湮灭而获得应有的发展,就不可囿于圣贤们所设置的成规旧矩。<br>    凡此等等,足以说明一个问题:《红楼梦》里的人物虽则也有不少是庸才,然而其所以是庸才,作者并不是归结为个人的天赋如此,而是归结为封建的文化思想与政治制度的罪恶统治使之如此。<br>    要是把握住作者的这一思想脉络,那么,《红楼梦》何以要把女子的才智描写得比男子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男性是居于中心统治地位。孔孟之道要求于男子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于女子的是“三从四德”。因此,要是从所受的封建压迫来说,女子除了受政权、族权、神权压迫以外,还较男子多受一层夫权的压迫。要是从所受的封建文化思想的毒害来说,男子所受的毒害则又较女子更直接,且有甚于女子;所以女子反倒“清爽”些。<br>    ……
展开
目录
红学的新贡献冯其庸<br>——《红楼梦考论》序<br>前言<br>上篇<br>《红楼梦》作者考<br>一 小引<br>二 乾隆年间的看法<br>三 脂砚斋们的说法<br>四 如何理解书中的“矛盾现象”<br>曹雪芹生年考<br>一 引言<br>二 评胡适的前后三种说法<br>三 评周汝昌的“雍正甲辰”说<br>四 评李玄伯的“康熙乙未”说<br>五 说曹雪芹生于康熙戊戌年<br>六 说曹雪芹的卒年问题<br>巧姐的人生历程及大观园的时间跨度考<br>一 小引<br>二 巧姐与大姐:说《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br>三 巧姐与香菱:说巧姐被卖时的年龄与大观园的时间跨度<br>四 巧姐与二丫头:说巧姐的最后归宿与贾府的“琮兰齐荣”<br>中编<br>论《红楼梦》与启蒙主义人性思潮<br>一 引言<br>二 美——人的仪表<br>三 美——人的才智<br>四 美——人的情欲<br>五 美——人的本性<br>六 简短的结语<br>略论《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打破<br>一 小引<br>二 旨在揭示地主阶级必然衰败之内因<br>三 旨在传达“王道乐土”上的呼号<br>四 旨在塑造“千古未有之一人”<br>略论《红楼梦》形象体系内部构成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br>一 释贾宝玉的一句“呆话”<br>二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宝珠”<br>三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死珠”<br>四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鱼眼睛”<br>五 结语<br>论《红楼梦》的三世生命说与两种声音<br>一 我对书中神道问题的基本看法<br>二 非因神设事,是以事设神<br>三 一支王道曲,千红无孑遗<br>四 “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假”<br>论《红楼梦》的悲剧底蕴<br>一 书中交织着两种审美视点<br>二 世上鲜见的大善人<br>三 天下少有的幸运儿<br>四 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br>论《红楼梦》悲剧主题的多层次性<br>一 引言<br>二 情爱的颂歌<br>三 童心的赞歌<br>四 青春的悲歌<br>五 结论和余论<br>论《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br>一 引言<br>二 说“通灵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br>三 说贾宝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br>四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br>论《红楼梦》的结构学<br>一 引言<br>二 本旨:三种悲剧构架<br>三 情节:“三波九折”相激成澜<br>四 主线:一主双宾联络交互<br>五 余论:“三”和“四”及“正”和“闰”<br>《红楼梦》的均衡美及其数理文化论纲<br>一 引言<br>二 从芳官的耳环说起<br>三 从人物安排上说起<br>四 从章回布局上说起<br>五 从重大关目上说起<br>六 从情节线索上说起<br>七 从通部格局上说起<br>八 结论<br>九 余论<br>贾宝玉的叛逆思想<br>一 引言<br>二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主要特征<br>三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社会基础<br>四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发展历程<br>五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文化沿革<br>六 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历史限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