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一、小说萌生的语境
(一)“百家争鸣”:小说萌动的契机
(二)历史散文:小说“本根”的寄生地
(三)汉人的小说与小说的界说
(四)虚实之辨:小说疏离史传母体的标志
二、小说意识的自觉
(一)解读传奇:史学家与小说家的分歧
(二)韩愈《毛颖传》引发的笔战
(三)走近本体:感悟笔记与话本的特性
(四)刘辰翁:小说评点的开山宗师
(五)忧患中的无奈:回归儒学元典精神
三、小说繁荣期的建树(一)
(一)“三灯”的折光:传奇小说品格的认知
(二)历史演义走出“历史”的阴影
(三)在李贽“童心说”的旗帜下
(四)《西游记》的“幻”与《金瓶梅》的“真”
(五)“赝”而“真”与“常”而“奇”:拟话本的审美取向
(六)胡应麟:对小说进行类型研究的第一人
(七)金圣叹:划时代的丰碑
四、小说繁荣期的建树(二)
(一)“才情”与“名教”在“实学”思潮中汇流
(二)毛氏评改《三国志演义》的审美取向
(三)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四)超越与复归:从柳泉聊斋到阅微草堂
(五)《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和形象塑造
(六)《红楼梦》的解读:作者自云与痴人说梦
(七)小结:古代小说美学话语共时性考察
五、转型期的探索
(一)“翻旧出新”:为侠客义士和妓女优伶立传
(二)转型的标志:“小说界革命”
(三)借镜“西学”重读中国古代小说名著
(四)“开通民智”:民主革命派对小说的期待
(五)从域外“拿来”的思考
(六)管达如的《说小说》与吕思勉的《小说丛话》
六、现代化的步履
(一)在“人的文学”的旗帜下
(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三)“现代品格”的整合与裂变
(四)“典型性格”的失落与“民族形式”的崛起
(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体化”进程
(六)现代派的漫流与“失语症”的疗救
后记
再版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将中国小说美学、小说史融会成中国小说美学史,开辟了中国小说研究的新领域,具有填补学术空白、出版空白的重要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作继承了我国学术研究注重“义理、辞章、考据”的优良传统,保持了存疑、求是、创新的认真态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