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br> 这类小说续书在唐宋时期仍是志怪小说中最大的一种,其中较有影响的可分为二个系列:(1)以西晋干宝《搜神记》为续作对象的续书系列,有唐句道兴《搜神记》、唐焦璐《搜神录》、宋章炳文《搜神秘览》等;(2)以宋洪迈《夷坚志》为续作对象的续书系列,有宋王质《夷坚别志》、宋陈星《夷坚志类编》等。<br> 在《搜神记》的续书方面,有唐焦璐《搜神录》,《宋史·艺文志》著录,现已佚。李剑国先生《与》一文推测此书为焦璐《穷神秘苑》的残本。《稽神异苑》在《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中著录,十卷,已佚。现存的续书有唐句道兴《搜神记》和宋章炳文《搜神秘览》。<br> 句道兴,唐人,生卒年不详。其所撰《搜神记》为敦煌藏经洞中所出之写本残本,有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校录本,为一卷,共三十五条。又汪绍楹校注本《搜神后记》也录入残本全文。本书仿《搜神记》,在内容上专门收录怪异的故事。句道兴《搜神记》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叙述语言上,具有当时变文式的说唱与口语色彩,往往用说故事,而不是写故事的方式,在语言上接近于变文的特点;二是在小说篇幅上比《搜神记》又有加长,有的长达一千几百字;三是在叙事上更为渲染故事的曲折情节;四是在内容上增加了说教的成分,而并不仅仅收录异闻;五是在体例上,似有门类之分,如在其残卷之首即为《行孝第一》,虽以后未见其他门类分别的语言,也可见出其与《搜神记》在体例上有所不同。这一切,使句道兴《搜神记》形成了与传统志怪小说所很不相同的叙事风格。如下面一条就很可以作为代表:<br> 在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小说的名称依附于另一小说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它们大多以小说续书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在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中都存在。但少有作者将已成名的小说改为某部小说的续书的现象。因此王韬小说集名称的改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而且不仅于此,在王韬后来所编纂的集子中,他也将不同文体的作品编纂进一个集子,集名也仍然依附于另一名著,这确实具有王韬的特点。我以为形成这种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br> 首先是《聊斋志异》的强大影响力和王韬的个性因素。在《聊斋志异》出现后,其艺术魅力不仅如纪昀这样的人物大为欣赏,而作《阅微草堂笔记》,而且出现了一批仿作。但是它们不以续《聊斋志异》名其作品。也有一些在内容和风格上与《聊斋志异》无大关系的,却也打出续作的旗号。如《八千卷楼书目》录清宋永岳著《志异续编》八卷。而宋永岳嘉庆十六年所刊本题《亦复如是》,四卷。《申报馆丛书》本为八卷,题《志异续编》。而道光十年秋声馆八卷刻本则将此书题维扬柳春浦著,则名《聊斋续编》,受古书局和中一书局一起刊印的题维扬柳春浦著的此书又改名为《续聊斋志异》。其实这是一部与《聊斋志异》的叙事内容和风格都不甚相同的志怪集,多劝诫之作。一书四名,两个作者,而且在书名上越来越靠向《聊斋志异》。如果不是《聊斋志异》的影响力,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书名变化的。王韬的小说集名太具文人色彩,因此依附《聊斋志异》扩大其影响力,则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使用原书名的书函外套,里面书名改变的设计,可以看出王韬是有意识而为之:这既说明了他的小说是保持了其创作的独立性,而与那些模拟《聊斋志异》的小说不同,又表明了其小说与《聊斋志异》的影响渊源。这是符合王韬既有独立的个性,又善于从权,追求现实利益的性格特点的。王韬传奇小说集的编辑过程是一个在创作风格上与蒲松龄相近,到有意识与蒲松龄靠拢,而又要保持自己小说集名,到通过剪辑作品,在书名上将自己与蒲松龄完全联系在一起。显示了从创作完全的独立性到江郎才尽时依托大家的过程。<br> 其次这表现了王韬的经济眼光。从王韬的两部剪辑而成的集子内容来看,其在光绪二十年所辑的《三续聊斋志异》十卷(现存八卷)中,绝大部分为谈艳和游英法的汜游之作,这在当时也是时人所最感兴趣的,比较好卖。因此以《聊斋志异》续书名义编这部书,并选择大量与《聊斋志异》叙事内容和风格不同的作品,在文体上,混淆游记和传奇两种文体,这说明王韬对文体的一致性并不是很在乎的。因此剪辑出版并冠以如此之名应该是从经济因素来考虑的。这种剪辑有可能是书商的行为,但《正续后聊斋志异》和《三续后聊斋志异》出版时,王韬正住在上海,应当是知道并同意此事的。<br> 夏敬观《清世说新语》上海图书馆现藏有未刊稿和民国刊本,未标刊印时间,但在其“贤媛”一类末一则书画广告中有“各大扇庄乙亥年重订”,则本书应刊于一九三五年。本书亦分为三十门类,以记人物掌故为主。每条正文下有注,以注人名为主。刊本前有无名氏所作序:<br> 夏吷庵先生尝撰《清世说新语》,稿及半弃去。至今廿年矣。偶为余言,此未尝不可终卷。年来颇致力绘事,未遑它顾也。佘曰:“一代有一代之人物,君子观其言行,治乱、人心、风俗、习尚皆可得而见。湘潭易君采撷清代自顺、康迄光、宣之世,略附时流,编次曰《新世说》。余病其滥冗,因撰《新语林》,书中人物则断自民国为准。夫以时人而写时人之事,执笔或视易君为难。学谫才疏,纰谬尤甚。公淹雅多闻,其说必有可观矣。敢请见视。”吷庵笑置之。迩议刊杂志,乞吷庵,始从故纸中检出。余受而读焉。虽属稿未竞,而言近旨远,弥得晋贤风味。于一人一物,品必取其高,事必取其奇,语必取其隽,《新世说》固不足俱,拙作更当覆瓿矣。亟布本志,藉供同好,嗟乎!峡吷志在传人,足甘口吻,余甚愿窥全豹也,吷庵其有意乎?<br> 然其叙事的语言大不如《新世说》。<br> 二、明清时代特殊类型的《世说新语》续书。如上所述,这一时期除了以朝代或历代划分的续书在体例上向《世说新语》回归外,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清代)的一些续书在题材内容和体例上都有新的创造。其代表为以叙述地方历史上人物言行为主的宫伟锷的《庭闻州世说》、以专门题材为编纂对象的赵瑜《儿世说》(一卷)和李清《女世说》(四卷)、严衡《女世说》(一卷)。<br> 宫伟镠的《庭闻州世说》作于康熙三年,无卷数,目录分为六日,似为六卷。本书以泰州杂事的记录为主。书前有自序一则,说例二则。其《序一则》曰:<br> 而今乃以余为文献也,何以处夫?今之人且所贵平?贤豪间非多闯见,效簪笔之用而已。余愧焉。而及余不为言,儿辈罔或知,遑论其他。顾欲遍焉,则有遗。以兹所及,半是中宪公晨昏桥街其绪论,又念《明世说》未有集成者,称“庭闻”而系以州,既以备流传,又俾后人知所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br> 说明了作《庭闻州世说》一书的原因。本书“所记皆泰州杂事,故曰‘州世说’;又皆闻于庭训,故曰‘庭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家类存目一》)。编纂的材料时间跨度从宋至清代。在其说例二则中作者表明了《庭闻州世说》的编纂主张与原则。如其一则《人事》曰:<br> 人皆详于近而略于远。略远则湮;详近则袭:人事皆然。兹亦不能多溯于人,则首纪查周,自科目者以为学子观感。他如吕定公督军封番禺侯、胡安定布衣对崇政殿,志载彰彰,不必更赘,于事亦然。<br> 又《查周一则》曰:<br> 查周世德,国史州乘亦已备载,而一二事迹为余幼时中宪公指述、笔之简端者,必欲辑缀存之,其有关政治,史乘所详,兹或略焉。何则?存手其人,虽不免重复遗漏之讥,要非欲高下其人,亦各从所好云尔。<br> 《庭闻州世说》在体例上不同于《世说新语》以门类分类叙事的方法,文分六目,而每目中内容杂多。所记载的内容也比较庞杂,从登科录、制科至列仙、乡饮、星学、族谱,甚至墓室都有记录,如《目之一》首记宋代端拱元年,二年、宣和元年、绍兴十五年、三十年、乾道五年、嘉定十六年、端平二年、淳佑四年泰州籍的登科进土榜姓名。另记泰州望族查姓世家人物详备。在编纂目的上“非欲高下其人”,则与《世说》体品评与博雅相结合的特点不同。如记泰州名门望族查姓家族,如记族谱。而少对具有人物个性言行事迹的叙述。在《庭闻州世说》中,随着对以人物个性品评为依据的《世说》体分门类叙事方式的摒弃,使这部笔记更具有地方性的杂录野史的特点,这无疑是笔记小说中史学意识逐渐强化的产物。<br> 明中叶至清初文人在小说中的又一个话题是在小说中表达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思考与对理想社会的勾勒。这主要通过《水浒传》的续书来表达。《水浒传》在经过长期的流传之后,在明代逐渐定型和广泛流传。李贽作《忠义水浒传叙》并为小说进行评点,更引起人们对这部伟大小说的兴趣。《水浒传》的续书是所有白话小说续书中比较复杂的。如《金瓶梅》,其前十回内容基本上是抄袭《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到西门庆与潘金莲通奸,谋杀武大,所不同的是在《水浒传》中,武松最终杀掉了潘金莲与西门庆,为兄长报了仇;而在《金瓶梅》中,武松杀的是李外传,只是在刑满后回来才杀掉了潘金莲,而西门庆则是因纵欲而亡身。从续书的形式来说,《金瓶梅》可属于《水浒传》的续书,是插续类的小说。然而它并不冠之于《水浒传》续书的名称,因此我们可视之为是从《水浒传》系列中衍生出来而又独立成为一个叙事系统的特殊的小说续书。现存《水浒传》续书除了以上所提的《金瓶梅》之外,尚有如下几种:<br> 一、《水浒后传》八卷四十回。作者:陈忱。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人。《南浔镇志》、《同治湖州府志》、《光绪乌程县志》都有传或有关记载。《水浒后传》作于清初,板心下题“元人遗本”,题“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另又有蔡幂评本,十卷四十回,题“古宋遗民雁宕山樵编辑”、“金陵憨客野云主人评定”。此书经蔡元放改订,回目及文字均与陈忱原本有较大变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