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间词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269428
  • 作      者:
    [(清)王国维著]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主要围绕抒情与写景,理想与现实,有我与无我,诗品与人品,“入”与“出”,“因”与“创”的对立统一建构其整个理论体系,共分三部分,人间词话,人间词语删稿,人间词话附录。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他中过秀才,早年学习英、日文,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其成果在我国近代文化学术事业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1913年起转治经史之学,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先后致力于历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还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对史学界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留下了难解之谜。
  王国维的学术著作,以史学为最多,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并涉及其他许多方面。换言之,其殷周制度史、宋元戏曲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而超过了同时代学者的。
展开
内容介绍
  《人间词话》共分三部分:(一)人间词话;(二)人单词话删稿;(三)人间词话附录;“人间词话”是经王国维手定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原文据王幼安校订本(《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每条原文后均有译文和评点。译文将原文译为现代语体文。评点对原文进行适当注解,阐释主要理论观点并加以引申发挥。“人间词话删稿”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中除去发表于《国粹学报》者的全部剩余部分,共62条。原文据滕咸惠校注本(《人间词话新注(修订本)》,齐鲁书社1986年出版)。其中除考证性的11条外,每条均附译文。因为各条所涉及的理论观点在“人间词话”的评点中大体上已经进行了阐释,所以没有再加评点。“人间词话附录”是与《人间词话》有关的王国维的零散论述,可供理解和研究《人间词话》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序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他的《人间词话》是一部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出生于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892年王国维考申秀才。1898年到上海,任《时务报》书记(文书)、校对,并在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学习。1900年秋,在罗振玉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但在东京仅四五个月就因病归国。此后在通州(南通)师范学校和苏州师范学校任教。1907年,由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到北京任学部(教育部)总务司行走,兼图书局编译、名词馆协修。191]年武昌起义后,王国维跟随罗振玉流亡日本,寓居京都。1916年春,王国维回到上海,应英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编辑《学术丛编》,后又兼任哈同创办的苍圣明智大学经学教授。1921年,应邀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由于蒙古贵族升允推荐,逊帝溥仪征召王国维为南书房行走。他于同年5月底到北京就职,成了溥仪的文学侍从之臣。1925年王国维应聘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6月2日(旧历5月3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五十岁。其著作结集为《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近年重版时易名《王国维遗书》)。
  王国维幼年所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青年时代,在当时进步思想潮流影响下,王国维赞成维新变法,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他以新学家的面目出现于思想界,信仰和介绍叔本华和康德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尖锐地批评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文学观念.他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把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思辨方法与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美学和文艺理论以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史研究。《人间词话》是他主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写于1908年)。他的《宋元戏曲考》是我国第一部古代戏曲艺术史专著(写于1912羊)。戊戌变法失败后。王国维看不到前途和出路,政治上渐趋保守,辛亥革命后更以前清遗老自居。他转而进行甲骨金石、经学史学研究。由于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优良学风并和近代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实事求是,精湛绵密,因而取得了辉煌成就。王国维成为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可是,长期思想上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以及长子去世、挚友绝交的刺激,再加上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终于导致昆明湖上的悲剧。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令人惋惜。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然而词学理论却大盛于清代、清代词论,分宗立派,名家辈出。在清代大量的词话中,《人间词话》以其见解之新颖、理论之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概括地说,《人间词话》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境界说包括境界的基本涵义、创造过程、形态种类和艺术表现诸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这里所说的“两种气象”近似于两种风格。一种是陶渊明诗狂放旷达、明快爽朗的风格,一种是薛收赋韵趣高奇、意蕴悠长的风格。王国维认为,在词人之中只有苏轼和姜夔分别略得其一二。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词人。他的词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创作规范,以词言情述志,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品格。对于苏轼变革词体的重大贡献,词论家予以高度评价。
  王灼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
  胡寅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酒边词序》)
  宋词的风格是百花争艳、多姿多采的,但大而言之,则有婉约和豪放两大创作流派。“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祇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这正描绘出两种词风的不同。但是,苏词豪放但不粗犷,而是情致旷达,意味韶秀。诚如周济所说:“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介存斋论词杂著》)王国维以“跌宕昭彰”“抑扬爽朗”概括苏词的特点,强调了狂放旷达这一方面。但认为苏词对这种风格仅“略得一二”,又似乎估价过低。
  姜夔是南宋重要词人。他精通音律,注重词法。他的词音调谐婉,辞句精美,虽深受周邦彦词的影响,但其清幽峭拔的风格又与周词有明显差别。张灸极为推崇姜词。他说:“词要清空,不宜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词源》)姜词多以低沉哀怨的调子,抒写个人幽独冷僻的情感思绪,颇有西风残蝉、暗雨冷蛩的气息。其长处和特色在于此,其缺点与不足也在于此。王国维以“韵趣高奇”“嵯峨萧瑟”概括姜词的风格特点,其含意与清幽峭拔相近,也就是肯定姜词“格韵高绝”(参见第39条)。这里所说的“词义晦远”并不适用于姜词,王国维曾批评姜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口向”。(参见第42条)王国维借用前人的话来概括姜词风格,实难丝丝入扣。他对姜词总评价不高,认为他仅是二流词人(请参见有关各条评点)。
  三十二
  词叫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展开
目录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删稿
人间词话附录
人间词甲稿序
人间词乙稿序
清真先生遗事(节录)
《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跋
《词辨》批语
论词语辑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